高校招聘会的冰与火:“大厂”大排长队 小众领域博士生缺口仍存_深圳_华为_毕业生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同学,我们招程序员呢,放个简历呗。”

在3月25日下午举行的深圳高科技产业2023年春季大学校园招聘会深圳大学专场上,深圳一家通信技术公司的招聘专员向路过的每一位学生热络地抛出“橄榄枝”。公司招8名程序员,不限专业,为本科毕业生开出的月薪在1.5万元左右。该名HR告诉记者,虽“见到人就吆喝”,但驻足咨询的求职者寥寥。

这家公司的正对面,比亚迪展位门庭若市,上百份简历在桌上堆起一座小山。身着黑色西装的学生们仍陆续涌来,一纸简历在手中紧攥,队伍越往前,他们的神色越发显出紧张与局促。

与带来正职岗位的大多数企业不同,华为、中兴“2024届实习生招聘”的展板尤为显眼,前者的招聘规模甚至达到1000人。不断有学生循着华为而来,“只招实习吗?”“2023届毕业生不招吗?”等询问不绝于耳。

“建议毕业生调整心态,先就业,再择业,避免错过‘金三银四’最好的就业时机。待业若超过6个月,心态容易垮掉。”深圳市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理事,人力资源管理师乔宏表示。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破千万,2023年或将再创新高,达到1158万人。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透露,深大今年有应届毕业生约1.1万人,其中本科生6000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超过全市本科以上毕业生半数。

乔宏建议,学生应更多考虑企业所在行业赛道的发展前景,以及国家、省市对该行业的政策重视程度,例如是否纳入深圳重点发展的“20+8”优势产业集群内。同时,应基于社会与企业的招聘需求做求职预期调整,大的专业方向吻合即可尝试,百人至千人都是企业的正常规模,不必有太严格的“大厂情结”。

(比亚迪展位前,摄/陈思琦)

华为带来1000个实习岗位

大学毕业生创下新高,“大厂”仍继续受追捧。

展开全文

“同一实验室的师兄去年秋招拿到了华为的offer,这次春招我也想来了解一下。”记者25日在招聘会现场看到,华为面向2024届毕业生开放了1000个实习生岗位,这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应届硕士生李同学十分遗憾。

即便如此,华为的展位仍被围得水泄不通。排队面试的多位大三、研二同学告诉记者,进入华为实习很难,希望能抓住这次机会。

(华为展位前,摄/陈思琦)

比亚迪展位前同样排着长队。现场HR透露,去年秋招以来,比亚迪已向超过700名深圳大学应届毕业生发出offer,招聘目标完成了120%。薪资方面,比亚迪面向本科、硕士、博士有相应的薪酬范围,一般在每月8000元至1.5万元之间。

“我目前在一家通讯公司实习,未来也希望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以对‘大厂’招聘感兴趣。”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应届本科生钟同学告诉记者,目前他手中已有几份offer,但考虑到深圳的生活成本,他的理想薪酬在1.5万元/月,希望“天花板尽量高一点,平台尽量大一点”。

本次是钟同学近期参加的第三场校园招聘会,他早早到场,不到一小时已与5家企业沟通了意向。“金三银四”过半,眼看企业“坑位”越来越少,钟同学坦言“仍有大厂情结,但也不是特别重”。此次沟通的5家企业多属于先进制造业中的物联网方向,包括受到国家政策倾斜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像钟同学一样扩大考虑范围,寻求“多点突破”的毕业生逐渐增多。据深圳矽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R介绍,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边缘计算、网络通信、智能传感等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在国内知名度不算高,但两个小时内也收到了近50份简历。

“线下招聘会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与求职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听完我们的讲解,学生可能觉得这家公司的工作内容、团队氛围比较有趣,也就更愿意投简历。”矽递科技HR告诉记者。

为在300余个展位中引人注目,许多中小企业HR使出浑身解数。“HC不限,校友直招”“合伙人制度”“扁平化管理”等手写标语(注:HC即Headcount,招聘名额),以及文件夹、马克杯、雨伞、IP玩偶等小礼品随处可见。更有HR打出“人情牌”,向路过的学生介绍“我也是深大毕业的,是亲师姐,来投个简历吧”。

(部分企业称“HC不限”,摄/陈思琦)

此次招聘会还设有“就业指导专区”,由人力资源管理师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简历润色建议及面试指导。乔宏告诉记者,大部分学生困惑于求职方向,将岗位范围限在所学专业内。

“先就业,再择业,大的专业方向吻合即可,不要有太多限制条件。”乔宏表示,第一份工作将帮助毕业生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身份转变,建议至少干6个月以上,待心态成熟,工作能力、抗压能力提高,再视情况寻找更合适的岗位,避免一味等待而错过“金三银四”的就业时机。

合成生物等细分赛道人才缺口难补

据了解,此次校园招聘会由深圳市科创委和深圳市教育局联合主办,汇集高科技企业共计310家,深圳全市14所高校与3家科研机构3000余名应届毕业生来到现场,线上、线下共收到简历约8360份,初步意向率近30%。

记者走访发现,许多企业基于深圳高校的学科设置,带来了部分面向博士应届生的岗位。例如,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产品规划、材料工程师两个岗位,前者限应届/毕业一年内的数学、系统科学工程、结构强度/散热仿真设计等专业博士,并要求有实际参与项目的经验。

“深大、南科大都有大方向对口的专业,但散热仿真设计等方向属于高校设置的专业大类中比较小众的细分领域,完全对口的博士生很少。即使有,似乎也更愿意留在科研院所。”艾比森HR透露,即便开出了最高3万元的月薪,现场应聘者依然寥寥。

深圳粒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R同样表示,作为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公司主打的蛋白质结构数据分析和AI预测是相对冷门的复合型学科领域,合成生物也于去年列入深圳八大未来产业之一,多数研究成果仍处于“从0到1”的原始创新阶段,完全对口的高端人才比较少见。

较为积极的一面是,小众领域硕博人才更多考虑职位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大厂情结”不算强。“初创企业从技术上看,甚至比大公司更新一点。”粒影生物HR表示。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发现,前来求职的毕业生以本科、研究生为主,博士生并不多见。深圳湾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博士生就业更多依托线上招聘、猎头推荐、学院对口输送等形式。目前,深圳湾实验室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以及华中地区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均有开展对口合作。

为推进硕博生的供需对接,一系列细分领域专场招聘会也于近期举行。例如,深圳市光明区于3月24日举行急需紧缺人才“招贤令”暨第二届“万名博士聚光明”活动。作为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两大未来产业的核心发展区,光明区吸引了80余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近130名博士人才,以及50余家光明区重点用人单位到场签约洽谈。

深圳大学则大力开展“访企拓岗”工作,由校、院两级领导带队,走访深圳市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协会、商会、产业园区等,强化校企衔接,向广大用人单位推荐该校优秀本硕博应届毕业生。

“希望毕业生们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将数年所学用在未来的岗位上,为‘双区’建设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李清泉透露,接下来深圳大学也将组织多场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