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D润诚达聂楚辰:数字能源与电力设备发展趋势_充电_运营_产品

近日,第六届博鳌企业论坛在海南三亚隆重开幕,本次峰会以“再出发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为主题,凝聚多方品牌力量,共话品牌建设新机遇。深圳市润诚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聂楚辰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接受现场媒体专访。

以下为采访要点:

记者:聂总您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深圳市润诚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聂楚辰:深圳市润诚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致力于成为面向全球市场的数字能源开放生态解决方案服务商领导品牌。RCD润诚达在新能源充电桩、户用储能、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等领域发力,致力于构建充电桩数字能源补给网络,为广大新能源车主提供充电的便利。目前公司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公司目前也已经有完善的上市申报计划。

记者:当前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发展情况是什么样的?

聂楚辰:国内充电桩市场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2010年-2014年是行业萌芽期,充电桩行业发展模式尚未形成,新能源车辆主要为运营车辆;2015-2019年是快速发展期,这个阶段迎来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大量充电产品进行更新迭代,资本关注度、市场关注度上升。到了2017年,全国约有1000家充电桩企业。但在2019年左右,行业经历了充分的洗牌和竞争,行业格局逐渐优化,数量不超过100家。截至目前,全国在充电桩领域具备全自主方案研发、生产、制造、销售能力,且业务覆盖全国的企业不足10家。

记者:RCD润诚达在充电行业的发展优势是什么?

聂楚辰:前面介绍了国内充电桩市场的前两个发展阶段,现在说说第三个阶段。随着第三个发展阶段的来临,在“新基建”背景下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政府补贴由充电桩制造端转向运营端,整体补贴逻辑由“量”到“质”的变动带动了高附加值业务拓展,行业盈利引来拐点,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具体表现在:

1.充电桩应用场景细分化: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由单一的只供运营车辆使用的公共充电站,衍生出更加多元化的充电新场景:如社区、市政及特殊场域,包括机场、码头、露天矿场等。

2.充电桩功能及产品需求的转变:使用场景多样化,带来对充电桩产品功能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充电桩从原有的使用工具转变为生产工具,基于原有的充电功能外,对数字化、低能耗、高运营效率提出更多要求。

3.充电设备企业逐步分化:充电设备的主要元器件价格透明,充电设备市场也从最早的价格竞争,转变为以全栈解决方案、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竞争为主的竞争格局。一是具备充电设备软硬件一体化研发、制造和运营实力的综合型公司,该类型企业具备独立运营能力,产品从研发到工艺改善考虑制造实现过程与后期运营难易,在客户体验及运营检修方面更便捷,比如RCD润诚达;二是具备制造加工能力的代工企业,拥有成熟加工经营能力,在工费控制及产线管理方面经验丰富。

两种企业各具优势,但在未来发展趋势中,企业的产品方案是否具备数字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记者:RCD润诚达在充电行业的特色是什么?目前取得了什么样的发展成果?

聂楚辰:RCD润诚达在国内构建了强大的销售体系,充电桩布局全国,在社区场景拥有超高的市场占有率。随着充电站的升级改造,2022年,RCD润诚达聚焦超快充产品快速布局,目前成熟的产品有360KW/480KW/720KW液冷超快充充电堆,可有效缓解充电桩车主的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这两点是公司在行业内比较有优势的地方。

记者:RCD润诚达有研发中心吗?可以给大家介绍下研发中心吗?

聂楚辰:有的,研发团队在深圳。研发团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充电桩硬件体系,下一步研发重点在于海外市场的户用储能,以及配套的超快充产品,这是目前我们在研发端投入最多的产品;另一部分的团队负责“润云”软件运营平台的构建,“润云”的功能是把所有充电桩连成一个能源补给网络平台,用户在全国任何地方打开“润宝快充”APP,都可以查看到附近可供使用的充电桩。

记者:您认为未来的充电行业技术和市场趋势是什么?

聂楚辰:充电行业的发展是一个产业生态,从产品角度来说,跟整车厂和电池的技术迭代有密切关联,基于技术的进步,推进充电桩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柔性充电方案的超快充产品能够缩短车辆充电时间,提升充电效率,我们认为超快充产品一定是未来的市场趋势。公司在这个领域也做了重点布局,目前已形成一定的产品优势。

记者:2023年,RCD润诚达有哪些计划和愿景呢?

聂楚辰:2023年是RCD润诚达完成市场战略的重要一年,公司从集研发、生产、销售、运营于一体的充电桩运营商,延展成为围绕充电场景做运营服务和长期资产管理的企业。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和渗透率的不断加大,未来RCD润诚达肩负着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碳中和的重要使命。希望可以永葆初心,赋能新能源产业生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