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什么能源可以取之不尽?地球能源是取之不尽的吗_能源_取之不尽_水体

本文目录

  • 现在有什么能源可以取之不尽
  • 地球能源是取之不尽的吗
  • 为什么有人说一百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
  • 老人说60、70年代鱼有的是,都是取之不尽的,能是真的吗
  • jin的汉字
  • 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是否意味着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地球上到处都是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对还是错
  • 世界上有没有取之不尽的东西
  • 核聚变只是温度高,并不直接产生电流,为什么能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如果出现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每个国家开采使用成本极低,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现在有什么能源可以取之不尽

谢谢诚邀!

人类现在利用能源的形式与级别,受限于人类掌控能量的能力。

我们现在主要运用的能源是化学能源与核能(核裂变), 这两种能量来源都不是无穷无尽的。化学能源就不用说了,核能的燃料也是来自于地球上的铀矿。

迄今人类所掌控的真正能做到取之不尽的能源,那只有风能和太阳能。

但事实证明,风能和太阳能,受到季节及气候环境的影响特别大。在无风的季节和夜晚,阴天这些都会导致电力供应中断。而我们对能源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这就导致太阳能和风能只是作为一种替补能源。

还有一种看似比较环保的~水电,在合适的地方围起一个大坝。然后在大坝里充满水,这样电力就源源不断的供给我们的城市。水电乍看起来像是完美的解决了环保与能源的持续供应这样的问题,但殊不知水坝会给生物多样性带来很大的破坏。会导致很多季节性洄游的生物被彻底改变生存的状态……这对那些适应性比较差的洄游动物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其实如果说取之不尽的能源,种类有很多,由于技术的限制,我们能利用的能源还极为有限。下一步人类将要向核聚变冲刺,核聚变反应堆的能源产出可以说是完全不同于现有的核裂变反应堆。通过海水里提炼的氚和氘来供应真正洁净的能源。现在核聚变的研究进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相信距离实际应用的日子应该不会太远。

除了以上这些以外还有诸如来自太空的高能宇宙射线。宇宙的空间中充满了看不见的高能射线,往往来自宇宙深处的一场高能射线流的爆发,会给飞行在地球外层空间轨道上的宇航员带来致命的轰击。这些高能量的宇宙射线甚至比核辐射更危险。也蕴含着极大的能量。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某种手段收集这些宇宙射线。并将它们转化成为可用的能源。这将会给我们带来洁净的,无穷无尽的能源。

此外还有地球的磁能的利用。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上的万物都笼罩在它的巨大的能量场中,地球的能量场可以给我们的自然世界带来很多看似平常的现象:例如雷电,飓风,地震,火山喷发,潮汐等……我们如何能够真正的利用隐藏在这表象背后的地球的巨大能源?可以预见,这才是人类垂手可得,而且环保的(不用破坏任何地表特征),取之不尽的理想能源!

所以,未来对能源的巨大需求缺口,我们应该一方面关注来自宇宙的馈赠,另一方面深挖地球的巨大潜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地球能源是取之不尽的吗

谢谢邀请,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不断的向自然地理环境索取各种物质和能量,简单来说,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就是“能源”,通常包括热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等等。根据地球能源的能量来源,我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能源的能量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太阳,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油等矿物能源,柴火类生物质能,以及风能、水能和太阳辐射能等等。

第二类能源的能量来自于地球本身,包括地热能,以及铀等核燃料所蕴藏的原子核能。第三类能源的能量来自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主要是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所带来的能量,比如潮汐能就是最主要的一类。那么,地球上的能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的呢?从理论上和总量上来看,应该是取之不尽的。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我们根据能否再生,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那么在能源资源方面也一样,像太阳辐射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能源都是属于可再生能源。对于可再生能源,由于会不停的更新,所以我们人类只要合理利用,就能够实现永续利用。但是,如果我们超过了某些可再生能源的更新速度,也会造成能源枯竭,比如森林提供生物质能,如果人类把某地的森林都砍伐了,导致土地荒漠化,此后该地就难以再提供生物质能了。太阳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而且太阳估计还会继续稳定的提供几十亿年的太阳辐射,所以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太阳辐射能、风能和水能都能永续利用。

人类利用的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由于煤炭和石油等能源的形成时间都需要千百万年的时间,所以对于人类社会的短暂历史来说,几乎是用一点少一点,是不可再生的。目前,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之所以目前石油还没有用完,主要是人类在石油勘探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不断的发现新的油田,以及页岩油等开发,不过终有一天石油会被人类用光,在此之前人类需要想好用什么能源替代石油。

为什么有人说一百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

“一百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这句话乍一看有些夸张,但其实说的是事实。不过,在自然界中,动物都在食物链之中互相的克制,所以并不会发生在没有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物种泛滥的问题。那么,“100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这句话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显然我们无法回到100年前,而且现在活着的人也极少有知道100年前的情况的,但其实,不需要回到100年前,回到30多年前就与如今大有不同。那时候,农村还是青山绿水的,在农村附近的一些野生水体内(小河、野塘等等),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尤其是鱼比现在就多得多。

记得小时候,我们老家东边有条小河,每年夏天,我们都会在里面摸鱼,那个时候拿一个玻璃的罐头瓶子,半个小时就能用小鲫鱼和麦穗鱼装满,拿回家简单的一处理,煎一下,别提多香了。还有小河附近的一个野塘里,那里面可是藏着大鱼的地方,那个时候用一个大头针,在火上烧一会,然后用钳子将它弯曲一下就能得到一个鱼钩,之后找一根细长的树枝,一条尼龙线,就能制成一个简易的鱼竿组合。去到池塘旁边,用一块石头在潮湿的地方一挖,就能得到天然的鱼饵-蚯蚓。之后,只需要钓一两个小时,半桶鱼是少不了的。

而如今,在十几年前,村东边那条小河就已经干涸了,而那个大池塘,也变成了一个“臭水池”,每年的夏天还总是会干涸上一段时间,就更不用说里面的鱼了。

因此,仅仅是30年的时间,野生水体内的鱼就已经从“取之不尽”到了“枯竭”了。

那么,为何100年前,鱼是取之不尽的呢?

首先,这与人对大自然的索取有关,简单的说就是与捕鱼有关。在100年前,新中国还没有成立,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是比较困苦的,而鱼在当时虽然能够给人提供蛋白质,但是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当时,显然是粮食更能给人力量,而且比起抓鱼来,在农田里忙才是正事,因此,在当时,除了小孩子和不务正业的人,几乎很少有人会去河里抓鱼。

而小孩子抓鱼都是少量的,而且除了一些学生的假期,鱼儿全年基本上都可以自由自在繁殖和生存,因此,捕鱼的人少,让自己的鱼有了足够的繁殖空间和生存空间。

当然,除了捕鱼的人少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工具。在以前,人们抓鱼,大多数是赤手,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多是捡家里或者垃圾堆里的破纱窗,当个简易小鱼网,剩下的就是自制的鱼竿钓鱼了,所以,对于野生水体内鱼类的整体种群数量来说几乎是没有影响的。

之后就是环境问题了。在以前,我国工业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几乎可以用山清水秀来形容,而且以前农药使用也比较少,这样也不会污染野生水体,所以在如此的环境下,鱼类的生存是积极的。

最后是水利设施的问题,我国的水利设施基本是都是建国后开始建造的,我们以我国的长江为例,作为我国乃至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通过多样性的生物,也哺育了长江两岸的数代人。给大家看一组数据,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仅是长江干流的鱼类年捕捞量就超过了40万吨,这就相当于一天的捕猎量就超过了1000吨。

综上,在100年前,人对野生水体内的鱼捕捞量较少,对野生水体的污染也少,造成了鱼类在以前量大到了“取之不尽”的地步。

100年后的今天有什么变化?

从野生水体鱼类的变化来看,最大的变化就是目前许多野生水体已经面临,无鱼可捕的现状,而且即使在一些原本鱼的种群数量密集的水体内,它们的数量也已经骤减到了不足之前的千分之一。那么这是什么造成的呢?有3个主要原因:

第一:捕鱼手段变化。

以前的人捕鱼,基本上都是用手摸,但是,如今不同了,“地笼”、“绝户网”、甚至是“电鱼”层出不穷,让一个水体内的鱼几乎会被捕杀殆尽,这样逐渐的就会失去可以繁殖的个体。

第二:捕捞量变化。

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工作比较繁重,既没有多少人有时间去抓鱼,也没有多少人去买鱼。但是如今不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买鱼几乎成为了常态,所以市场上对鱼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没有大范围和大规模的养殖之前,这些鱼基本上都是从野生水体中捕捞的。我们还是以长江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年捕捞达到了40多万吨,就这样过了不到30年,再加大捕捞的情况下,长江干流的年捕捞量才仅有30年前的一半。到了2011年后,更先进的设备也没能增加捕捞量,反而降低到了年8万吨,也就是说仅仅五六十年的时间,人们就把长江的鱼几乎捕捞殆尽,而这恰恰也是长江宣布禁渔的原因。

第三:水利设施的修建。

其实长江的鱼类的减少,除了与过量的捕捞有关外,与水利设施的修建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长江流域中有许多洄游性鱼类,它们往返于大海和长江之间,产卵繁殖。而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在长江上建造大坝,这些大坝的存在虽然对两岸的人们是有利的,但是却阻断了鱼类天然的洄游通道,使得它们被分割开来,进一步的加剧了鱼类的减少。

总结

100多年前,我国的鱼确实可以用“取之不尽”来形容,这是因为当时人对鱼的捕捞量小,对环境的破坏也小。但是,如今100年过去了,许多野生水体内已经无鱼可捕了,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需求量大了,捕捞量大了,反而环境污染和破坏加剧了,最终导致的。

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不仅仅是长江,其他的野生水体也要禁止一些人用网具捕鱼,只允许简单的垂钓,再在环境污染上下下功夫,这样才有望逐渐回到水里有鱼,山清水秀的以前。

老人说60、70年代鱼有的是,都是取之不尽的,能是真的吗

老人说,60年代、70年代,田里、河里、小溪里的鱼多的是,似乎是取之不尽,这件事的确还是真的。

在70年代未的时候,我应该是在上小学了,那时候是没有公交甚至没有自行车的,靠的都是双腿走路。

从家里到小学,大概有三、四公里的路要走,走的都是田埂,或者沿着小溪、小河边走,里面的小鱼、小虾真的是随处可见。

那时候,周六下午才不上学,一到周六下午或周日,我们一边放牛,一边在小溪边去捞鱼虾,随随便便地就总能捞个一两斤回家。

这小鱼、小虾都是野生的,味道真的是好极了的。可是,那时候最大的问题是家里太穷,缺油缺盐,尤其是缺油,这是普遍现象。

这没有油、盐做出来的鱼虾几乎是没法吃的,腥得要命,根本就进不了口。所以,就算水里鱼虾很多,也不会随便去捞,只有等家里有油有盐了,才会去捞鱼。而且,很快就可以捞回家。

到后来,家家户户的日子慢慢好起来,慢慢地不再缺油缺盐。于是,我们开始经常去捞鱼,自己家吃不完,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

再后来,出现了用电瓶去电鱼的情况了,这实在是太糟糕了。之后,河里面的鱼虾很快就被电死关,鱼虾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最近几年,很多地方都已经禁止电鱼了,电鱼是犯法的、是会被抓起来处罚的。所以,河里的鱼虾慢慢地又开始出现并渐渐地多起来了。

jin的汉字

尽、进、近、劲、枃。

一、尽拼音:jìn

释义:

1、完毕:用尽。说不尽。取之不尽。

2、达到极端:尽头。山穷水尽。尽情。自尽(自杀)。

3、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尽心。尽力。尽瘁。尽职。尽忠。尽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进拼音:jìn

释义:

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 )。进而。

2、入,往里去:进见。进谒。进谗。

3、吃,喝:进食。进餐。滴水未进。

三、近拼音:jìn

释义:

1、距离短,与“远”相对:接近。附近。靠近。近路。近景。舍近求远。近在眉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水楼台。

2、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近况。近来。近代。近岁。近闻。近照。近体诗。

3、亲密:亲近。近亲。近臣。平易近人。

四、劲拼音:jìn

释义:

1、力气,力量:劲头。费劲。干劲。

2、精神,情绪,兴趣:干活儿起劲儿。这部电影真没劲。

五、枃拼音:jìn

释义:梳丝的器具。注音:ㄐ一ㄣˋ,部首:木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8画。

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是否意味着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物质会用尽,能量会减少,宇宙万物都在变化,没有永恒,星体会消失,万物皆成空,只有不变的是时间,让时间去证明万物会消失,能量会枯竭。

物质过度使用,用尽是早晚的事,再产生的能量也是有限的。如果世界不尊循客观规律,遭殃的是未来的世界!

地球村里的人们,还是节约利用物质,必竟地球不大,可利用的资源有限,没了不会再有。

谢谢邀请!?????????????

地球上到处都是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对还是错

第一、水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地球表面上水的覆盖面积约占3/4。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是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不是取之不尽的。

第二、全球淡水资源占地球上总储水量的2.53%,而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仅占淡水中的34%,即江河湖泊及浅层地下水,而南极、北极等冰雪约占了这些淡水的70%以上。

第三、自然界中的水在太阳照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不停的转化和流动,通过降水、径流、渗透、蒸发等方式循环不止。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从多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在使用之后,就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第四、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水体污染,如向水体排放未经过妥善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的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雨水冲刷,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其中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第五、水体污染是指一定量的污染物质进入水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和纳污能力,从而导致水体及其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和水体的功能,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值。

第六、水体所遭受的污染中,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酚、多种重金属、氰、放射性元素、致病细菌等有害物质,具有强毒性,有的是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积累,造成危害,甚至可能通过遗传殃及后代。

第七,水体所遭受的污染中,大量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农田排水进入湖泊、水库、河流等缓流水体时,造成水中营养物质过剩,可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的透明度降低,失去观赏价值。同时,由于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并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死亡的藻类也可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第八、水体所遭受的污染后,破坏了水环境生态平衡。正常情况下,各类水生生物之间及水生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保持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处于良好的生态平衡状态。当水体受到污染时,水环境条件发生改变,由于不同的水生生物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将导致种群发生变化。破环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地球总水量虽然很大,但大多数是不能直接使用的海水,海水淡化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淡水资源由于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活动的影响,很多已经受到污染,处理起来也是需要消耗能源和资源的,水已不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水已越来越少。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到2050年,预测生活在缺水国家中的人口将增加到10.6亿和24.3亿之间,约占全球预测人口的13~20%。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水已经越来越少了。

世界上有没有取之不尽的东西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有力武器,永远是中国人民前进的指路明灯。

核聚变只是温度高,并不直接产生电流,为什么能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除了闪电,这个世界上没有直接的电能,都是其他能源方式转换的,而光和热是最简单直接的能源。

可控核聚变又叫“人造小太阳”,实现条件需要的是高温,所取得的也是持续的热量,正是这个高温转换成动力,实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所以,高温是核聚变发生的前提条件,获得持续不断的高温则是核聚变的目的。

使原子核发生融合,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就是核聚变。让两个原子核靠近融合至少要几十万到几百万度(摄氏度,后同)的温度。

但这种几十万几百万的温度只能达到部分核聚变的条件,满足不了持续核聚变的条件,要达到1亿度,才能发生核聚变的自持性反应,持续不断靠自己的温度来维持核聚变的持续进行。这种核聚变叫热核聚变。

还有一种核聚变叫冷核聚变,这种聚变方式不一定要高温,但需要压力,要在巨大的压力下,核子才会产生融合反应。

恒星核聚变就是在核心区超高压情况下实现的,比如太阳中心温度1500万度,而压力却达到3000亿个大气压。所以是压力和温度同时作用发生的聚变反应,就不是单纯的热核聚变了,但又不完全是属于冷核聚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机制。

在地球上人类无法制造出太阳核心这么巨大的压力,只有提高温度来实现。

现在人类可以通过激光等方式,能够达到1亿度以上的温度,这样就得到激发核聚变的能量了。人类已经能够制造出这么高甚至更高的温度,但用什么容器来盛装这么高温的聚变过程,才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任何具体的物质都无法承受这么高的温度,这是一个常识。所以热核聚变的容器就必须有一个非常规的容器装置。

现在人类在实验中的可控核聚变主要采用惯性约束和磁约束等两种方式,更多的采用磁约束,其中最通用和著名的装置是托卡马克装置(见上图),就是把核聚变的等离子体束缚在磁场里,不接触任何容器实质。

还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输入的能量要小于产出的能量,而且要远远大于输入的能量,这个核聚变才能够造福人类。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在实验中得到解决,热核聚变在装置中已经能够维持100多秒时间了,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以后只要改进一些方法,使核聚变能够最终持续不断的长时间维持反应,就可以推向商业运用了。科学家们预计,这个时间还需要25年左右。

正是核聚变产生源源不断的高温输出,人类才能够利用这些高温来转换出电力,获得巨大的能源。

光和热本身就是能源,太阳能发电也是接收太阳的光和热而获得的电力。因此题目所说的只有温度高,而没有直接产生电流,怎么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呢?这实在是一个基本常识都不懂的问题。

在我们这个世界,只有水力和风力发电,是通过流体力学原理来获取机械能发电的,其余发电包括太阳能和火力发电、现在的核电都是用光热转换的。火力发电用煤用油产生热量,热量推动内燃机或者蒸汽机,然后带动发电机才产生电能,通过变压,输送到全国各地。

现在的核电是通过核裂变发生的巨大热能,加热高压进入的循环水带出热量,推动蒸汽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的。

可控核聚变发电除了产生热能的原理与现在的核电有区别,发电原理应该是一样的。

关键是核聚变所需的能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无污染,是最清洁的能源。

核聚变需要的只是轻元素,常用的是氢元素的同位素氘和氚,这些元素在海水里就可以提取获得,1升海水可以产生300升汽油的能量,朋友们可以算一下,这个能源可以用多久?

所以可控核聚变实现商业化运行以后,困扰人类的能源危机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就不在话下了,人类文明就将由石化文明升级为核文明了,是一次重大进步。

时空通讯专注老百姓最通俗的科学话题,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谢谢理解支持。

原创版权,抄袭可耻,侵权必究。

如果出现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每个国家开采使用成本极低,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这种能源不但存在,而且最有望在我国率先实现应用。

19世纪,人类担心煤炭能支撑多久。

20世纪,人类担心石油能支撑多久。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页岩气、可燃冰等新型能源的出现,极大的缓解了人类的焦虑。关于能源的焦虑,实质上只是对科学技术的焦虑。肯定还有很多的能源我们尚未发现,也有很多已经发现的能源我们还不能充分利用。

而问题中所说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存在的——可控核聚变,通俗点说就是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是存在的,但是技术是受限制的,不过一旦技术成熟实现商用,那么改变的将不只是世界格局,还将开始各国走向太空的博弈。

人类5000年的文明,说到底还是一种存量博弈。就是蛋糕只有那么大,你分的多我就分的少,你全吃了我只有饿死,因为强者掠夺了弱者的资源。几次工业革命虽然让世界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绝大多数人都能保证基本的生存,但只有少数人能过上舒适的生活。

为什么这种局面不能改善?因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了瓶颈期,生产力得不到质的飞跃。但是可控核聚变一旦实现商用,那么世界的这种存量博弈的现状将发生变化,因为量在无限增大,就是资源在无限增长。

我们就拿决定人类生活水平的三大要素来说:

1.粮食

实现可控核聚变之后,我们就有了廉价的电力,就可以建设超级农业工厂,全天不间断供电照明,加快光合作用,农产品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成千上万吨的农产品供应给人类。

2.矿产

对生产力而言,矿产中最重要的就是石油,石油就是动能,是我们上天下海的能源供应之本,可控核聚变实现之后,装载可控核聚变的发动机是不是比石油更加便捷有效?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未来的博弈将在太空。

3.电力

电力不用说了,可控核聚变将极大提高发电量,电力价值将微不足道,以后电解海水说不定就跟现在矿泉水装瓶一样普通。电解海水成本低之后我们就能够让沙漠变绿洲,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说了这么多,都是建立在可控核聚变实现之后的基础上。那么这一技术现在到底发展到什么阶段?别的国家我们不知道,但是中国政府的计划是2050年搞出可控核聚变的商用炉,这是多么的可喜可贺。现如今所有的相关成果中,我国的研究进展最为靠前。因为我们有无尽的人才,技术储备也充足,也敢烧钱,还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

如果可控核聚变实现的这一天到来,那不只是中华民族的复兴,还是整个世界的繁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