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背后的故事】百年对话 | 青岛老城之突出普遍价值_青岛_历史_遗产

本期,小编将与您走进《百年对话——青岛老城申遗十问十答》展览。当前研究认为,青岛老城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展开全文

一、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

青岛老城的选址布局是新城规划思想的持续实践。其选址和规划建设体现了东亚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建成环境体现了现代规划思想发展与演变的历程。合理且富有弹性的功能分区、灵活的道路体系、先进的基础设施、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青岛老城堪称这一时期理想城市范式。

“山、海、城”和谐统一的城市美学特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和建成环境有机结合的理念得到一以贯之地执行,被赞誉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多样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地标与景观,集中体现出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与创新的过程。

青岛老城以功能齐备的现代社区住宅建筑应对不同使用需求,出现了独栋花园住宅、集合式住宅、商住混合住宅等多样化的住宅类型。除住宅外,还存在着行政管理、宗教、教育、科研、工业、市政、医疗卫生、金融、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类型的建筑。

青岛老城是亚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思潮“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影响地。“新文化运动”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曾在此居住、生活与创作。此外,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在青岛翻译了大量中国经典著作,促进了道家思想传播至欧洲。青岛老城同时也是20世纪初东北亚的天文科学、海洋科学和地质科学研究中心之一,是近现代亚洲综合型大学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最早实践地之一。

浙江路

天主教堂

二、遗产构成要素完整

青岛老城完整保存着突出普遍价值的所有遗产构成要素。包含:以山体和海湾为基础的游憩设施、由历史道路和典型街区肌理构成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商业、教育、医疗、军事、交通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及住宅建筑。遗产构成要素在时间和价值特征上,充分反映着青岛从一个小渔村到近现代亚洲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体现了遗产价值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完整性。此外,青岛老城坚持规划引领、保护优先,有效控制了城市新建筑、历史建筑改造项目的高度、体量和形态,使城市历史景观体系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

青岛老城自然环境示意图

三、遗产价值载体真实

作为遗产地,青岛老城的真实性突出体现在:延续至今的宜居城市功能和性质、保存完好的整体空间结构与规划格局、特色鲜明的片区形态、完整延续的历史建筑、设施和景观等方面。以上遗产价值载体的形式、设计、材料、功能、位置和环境的真实性,均得到保护和延续。

青岛老城历史片区分布图

四、保护管理体系有效

在城市规划结构的整体保护和片区肌理特色层面,青岛采取以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区域保护更新等规划为导向的城市更新策略,有效地保持空间格局的历史形态,历史道路的网络形态、空间尺度、街道界面的历史材料和空间感受,以及典型街区肌理的原有功能、建筑密度和空间尺度等历史特征。在建筑的修缮和再利用过程中,其位置、形态、室内外建筑材料、装饰细节、景观环境等方面的历史信息均得到较好保护。

里院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百年对话——青岛老城申遗十问十答》

展览时间:2023年1月7日—3月31日

展览地点:青岛市博物馆一楼环廊展区

· 扫码关注我们 ·

微信号|青岛市博物馆

新浪微博|@青岛市博物馆

抖音号 | qdsbwg1965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