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app高额诈骗(一个电话骗走20余万 电信诈骗千万当心)_诈骗_蝙蝠_用户

在2023年2月1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反诈骗中心接到一起报警电话,报警人为阮某某,声称之前接到支付宝客服中心的电话,对方称要解决花呗信用问题。阮某某未识别对方话术里的套路,跟随对方指引一步一步迈入陷阱,将22.8万元打到对方指定的账户,之后意识到自己被电信诈骗,遂报警。

近几个月,根据诈骗案例统查显示,诈骗团伙旧活新整,同样的电话诈骗,但是他们冒充支付平台、购物平台、贷款平台等的客服人员,谎称消除不良征信记录、核实贷款记录或者用户无意间开通白条、金条需要解除等。公安部门提醒,遇到此类电话,谨防上当!

“大量诈骗分子伪装成金融平台客服等身份,声称信用贷款账户存在违规额度,或称不注销可能影响个人征信,诱导受害者按照他们设定好的套路进行操作,诱骗受害者将资金转入诈骗账户。”福州市公安局民警饶露明说。

电信诈骗之虚假诚信诈骗案件激增

漳州市民林女士接到诈骗电话,对方称现在需要清理偿还京东白条,林女士没有可流动的现金,于是诈骗分子将其引诱到某个贷款平台,林女士按照指引打款14万元至诈骗分子的账户。诈骗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后,及时阻拦,成功拦截14万元。

类似的案件也在蝙蝠app上发生。诈骗人员在app内冒充京东工作人员,联系用户告知曾经在京东购物,应该不小心开启了京东白条或者金条,开通的白条/金条目前为高利率账号,国家对目前高息账号严格打击,让其进行注销。

展开全文

当时诈骗分子的话术之高明,利用用户担心信用损失的薄弱心理,引诱用户上当。诈骗分子让用户远程开启屏幕共享,诱导用户输入验证码(其实就为诈骗金额)。

聊天过程中蝙蝠app再三提示站外交易需要当心,只要提及金钱交易都会出现安全提示。另外,蝙蝠app仅作为一款聊天软件,知道当前电信诈骗局势愈演愈烈,在软件内部设置安全学院窗口,让用户了解各种诈骗手段,提升用户的辨别能力。

蝙蝠安全学院

蝙蝠作为一款小众社交软件,里面不存在官方认证的各类app客服人员,仅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拉近距离,所以骗人的是别有用心之人并不是蝙蝠公司。另外,它与市面上排名靠前的泛社交软件不同,它更注重保护隐私,所以采用端对端加密算法。

端到端加密是一种只有参与通讯的用户才可以读取信息的通信系统,用户数据只保存在手机终端,而其他人、黑客、或任何第三方机构都不能访问服务器上的加密数据。Telegram、Signal、BF-Messenger、蝙蝠加密软件,它们都采用端对端加密技术。

正因为其安全性做的太好,所以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软件的私密性做一些违法犯罪的勾当。所以蝙蝠不仅设立安全学院,还与警方开展合作,只要用户在上面碰到诈骗分子均可向平台举报、公安报警,蝙蝠公司会全力协助合作,联合警方将犯罪分子缉拿归案,并且将其蝙蝠号永久封禁。

用户注册蝙蝠即生成专属密钥,在发送端发送消息前用密钥对整个消息进行加密,接收端接收到消息后同样用密钥进行解密才能看到真实内容。中间不会发生任何信息泄露,从而防拦截、防篡改和防监听。

用户选择隐私保护软件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防诈意识。诈骗分子哪哪都有,他们活跃在各个社交平台,采用广撒网,选择性捕捞的方式,总有一条鱼儿会上钩,所以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越是在风口越要小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