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古代北方重要城市,保定的历史照片_保定_这条_河道

在华北平原的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城市就是河北省境内的保定。

保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当时的保定属于北燕之地,但是彼时的保定还没有什么名气,到了秦朝统一天下后,在今天的河北地区设立上谷郡,并将郡治设在保定,保定就成为了河北地区重要的城市。

到了北宋时期因为保定的处于北宋与辽国战争的前线,在年年的征战中被毁坏,又到了元朝时期,在一个叫张柔的河北军阀的主持下,又重建了保定城,保定这个地名也是从元朝时期才有的,在此之前分别被称为上谷、保州。

元朝当时设立保定路,寓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的意思,从元朝到明朝再到清朝,保定都承担着保卫京师的重任。

所以从元朝到清朝年间,保定都是华北平原北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教育、政治、军事中心。下面将看到的是一组清朝灭亡后的保定。

照片中宽阔的河道是保定的府河,这条河道是保定对外联络的重要水道,在没有火车和汽车的年代,这条河可以说就是保定的经济命脉,保定也因为有着发达的水系,被称为北方水城。

展开全文

府河名字的来历是因为在明朝时期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所以这条河亦被称为府河,清朝的时候仍延续明朝制度设保定府,保定也是清朝直隶省省会的驻地。

这条河道连接着保定与天津,清朝的洋务运动在天津设立码头后,这些商船通过府河将保定的农产品运到天津,再又将天津的洋货运到保定,而这条河道还连接着北京,河北的粮食也可以通过河道运往北京,所以当时这条河道上非常地繁忙。

两名拉线人正在用力地拉船,因为河道中并不是所有的地段都是平坦的,所以有的地段需要人力从岸上将船拉着前行。

当年保定的繁华也有这些纤夫的功劳,如果不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来往的商船将无法通行,这也是看似平凡,但是却是一项伟大的工作。

这是保定城西边的护城河,护城河的水是从一亩泉村引来的,相传在北宋时期著名的杨家将之一的杨延昭因为在这里指挥作战的时候,急需要用水,他在一亩泉村的地上找到了一条地下河,后来他命人凿通地下河,一股泉水喷涌而出。

因为这泉水是从一亩泉村出来的,所以因此形成的河流被人们称为一亩泉河,这条河从一亩泉村流到了今天的保定二中分校附近后,河水被一分为二,一条河水被流入了府河,还有一条河流成为了护城河,但是这条护城河是一直流动的,所以这条河水绕成一圈后,最终又流入了府河。

照片中大量人群聚集的是保定古城东南边的刘守庙闸,因为在这附近有一座刘守庙,所以这座水闸被称为刘守庙闸。

每年的三月中旬都会有大量的人前来参加庙会,可以看到在前面的大桥上拥挤着许多来往的行人,可见当时的庙会一定很隆重。

保定城内赶集的人们,可以看到街上人来人往非常地繁华,这条街道是依保定城墙而建,后面的城墙非常的雄伟壮观。

这座雄伟的城墙是在明朝1402年的时候由都督孟善主持用大量的砖石加固而成。

照片中是位于保定西南方向的乐寿花园,这座花园是当时的直隶督军曹锟主持修建的,乐寿花园从1921年动工,历时两年于1922年完工,花园占地600多亩。

现在这座花园已经被改成了保定动物园,占地面积也比原先的600多亩减少了一半。

照片中人们正在通过的是保定火车站北边的双洞子桥,在桥的上方就是京广铁路的轨道线,人们可以通过这座隧洞穿梭于保定城东西城区,两名军人驾驶马车运输的好像是一车粮食。

照片中是保定城郊区老百姓居住的房屋,坐在一个用木头搭建房顶房子下的几个老百姓应该是几个贫穷的住户,在他们旁边的房子都是用石砖堆砌而成,而他们的所住的是土房。

在高阳街道边售卖小商品的老人,他的摊位上货品非常地齐全,而对摄影师的拍摄,他表现得非常高兴,这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当时的人们应该没有什么生活压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