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任汕头副市长,59岁任广东副省长,曾定石的一生成就不凡_抗日_广东_反动派

在那个血与火交融的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用自己的热血与青春书写着胜利的篇章,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有一群爱国人士前仆后继、大义凛然,以血肉之躯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而无私奉献。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一位,他17岁入党,毕业于抗大,曾任汕头市副市长、广东省副省长,87岁逝世,官至副部级,那么此人是谁?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1920年,曾定石出生于广东揭西县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里,在五经富培英中学初中毕业后,于1935年考入广州汕头市一中。

在一中师生的影响带动下,他参加了读书会,定期阅读爱国书刊,在先进思想的影响下,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参与组织抗日救国会。

年仅16岁的他,便参加了中华民族抗日义勇军,并于次年1月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踏上了革命者的道路。

曾定石入党后不久,在参加一次抗日示威游行活动时,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

在狱中,曾定石遭到了反动派的大肆酷刑,年纪轻轻的曾定石却坚韧不屈,宁死也不肯向敌人屈服,谁都想不到一个17岁的孩子居然如此刚毅。

在狱中,曾定石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精神,将一名共产党员高尚的气节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曾定石不屈不挠,敌人对他无计可施,遂将他释放。

展开全文

1937年底,曾定石为躲避反动派的迫害,不得不寄居于泰国,在国外避难期间,他依旧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和为抗战筹募经费等爱国活动。

1939年3月,曾定石顺利回国,随即奔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工作,表现优异的他,有幸被组织选中在晋东南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学习。

学业完成后,曾定石前往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他不畏艰难险阻,带领山东抗日队伍对日伪军进行了多次清剿,为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建国后,曾定石受组织委任在汕头任常委、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等职。

工作期间,他参与并领导了社会主义改造等工作,并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后来,他进入广东省计划委员会工作,在广东的五年计划的拟定与实施中,对广东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工作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曾定石,在改革开放之后更是身兼多职,他先后担任了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副省长兼省外经贸委主任等职,官至副部级。

任职期间,曾定石殚精竭虑,继续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发光发热,他勇于实践并不断摸索前进,充分发挥广东地区人文地缘的优势,在对外开放贸易和实行财政大包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意见。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他主持并实行了“以桥养桥、以路养路”等多种筹资渠道,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广东开辟了先河。

之后,他透彻的学习和领悟了国家的政策,开始大力搞改革开放,且积极地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2006年,为国为民奋斗终生的曾定石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87岁。

在红色征程中,他始终把对国家的忠诚和红色信仰刻在心中,以坚韧不屈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为新中国的建立而任劳任怨。

在数十载的开荒发展中,曾定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竭尽所能,他是经久不衰的红色精神的象征,更是我们年轻一代永恒的思想的沉淀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