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时,在仁居中心小学,学生们正在校内的国防陈列室里安静地阅读,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军事、历史、科普等类别的书籍可供选择,一旁摆放着军事模型帮助学生边阅读边理解。
上述一幕便是驻平远县仁居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后带来的成效之一。
学生在崭新的国防陈列室里阅读。袁志鹏 摄
2021年,由广东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组成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进驻仁居镇开启“组团式”帮扶。一年多来,工作队充分整合资源,创新构建省军区系统“1+9+15”跨域帮扶、结对共建模式,对仁居镇和16个村(居)实施全覆盖、全方位、长时期的结对帮扶。
自筹资金1503.8万元,援建3个重点项目,支持仁居中心小学申报并获批全国“八一爱民学校”,办成25项惠民实事,发展、建成3个农业生产基地,消费帮扶金额达627.72万元……在工作队的助力下,仁居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民生条件不断改善,在农业、文旅等多个领域工作提质增效。
明思路
构建“1+9+15”跨域帮扶模式
工作队队长廖高平清楚地记得,2021年6月30日,是工作队一行8人到仁居镇报到的日子。
“在原先的工作岗位上,我是负责部队军事和管理工作的,对乡镇经济工作具体如何开展其实不太了解,我和工作队的其他队员都希望以最快的时间磨合,尽快熟悉工作事务。”廖高平说,在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法前,准备工作已经走在了前面,“到仁居后,我们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走遍全镇16个村(居),汇总编写镇和16个村(居)的书面调研情况。”
在那之后,农业、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民生短板等专题调研随之展开,这些调研比起第一轮走访更加系统、更能帮助摸清“家底”,剖析困难问题和瓶颈制约,研究解决办法。同时,工作队在帮扶单位支持下,先后邀请省、市、县20余家单位到仁居镇考察,外出交流学习数十次。
展开全文
在走访调研中,工作队发现:仁居镇圩镇建设集聚度有待提升、教育医疗等基础配套水平有待提高,仁居镇产业也较为零散、基础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仁居镇的发展。
看到发展瓶颈,也了解到发展优势。仁居镇是平远县一个历史悠久的乡镇,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印记在这片土地上随处可寻,近年来打造的红四军纪念馆、红军街,彰显出红色文化的魅力。
经广泛征求意见,省军区党委审议通过《关于组织开展跨域帮扶、结对共建参与支持广东省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创新性构建“1+9+15”跨域帮扶、结对共建模式,充分整合省军区系统驻珠三角地区优势资源,区分镇、村(居)两类帮扶对象,由省军区机关与珠三角9个军分区(警备区)机关组团帮扶仁居镇,广州天河区、深圳福田区等15个经济发达区的人武部结对帮扶仁居镇下辖的15个行政村(居),由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帮扶1个行政村,形成“一对一”挂钩结对帮扶工作制度机制,推动珠三角优质产业、教育、医疗、人才资源和帮扶资金向镇、村引入并落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仁居镇召开的“1+9+15”跨域帮扶、结对共建任务部署会上,明确工作任务、签订共建协议和定点帮扶责任书、筹集帮扶单位资金1080万元、撬动部分财政资金援建3个重点项目等多项工作迅速铺开。
“机制要长效,帮扶要精准,才能持续推动仁居镇高质量发展。”廖高平说,在省军区和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全力支持下,目前这一帮扶模式实施顺利,仁居镇和16个村(居)将在资金、资源、政策等方面得到全方位、长时期的结对帮扶。
找出路
以“产出思维”发展特色产业
丝苗米、百香果、脐橙、蜂蜜、高山茶油、灵芝代用茶、红薯……在仁居消费帮扶馆货架上,整齐陈列着平远的优质农产品,工作队进驻以来,价值627.72万元的平远农产品从这里出发销往珠三角。
“这款饮用水名叫‘胜利水’,瓶盖上红色五角星和客家围龙屋等图标融合了仁居镇的红色、古色和帮扶元素,是我们联合水一方山泉水有限公司设计推出的一款帮扶产品,目前销量不错。”廖高平拿起一瓶“胜利水”向记者介绍,“每卖出这样一箱水,企业向村集体返利三毛六分钱。它既能让珠三角消费者认识平远,关注乡村振兴,也能带动镇属企业发展、镇村集体经济增收。”
“这款水一年销售4万箱应该没问题,一年下来村里也能增加一万多元收入。”仁居镇麻楼村党支部书记陈怀增说。
工作队认为,消费帮扶是产业帮扶工作最好的切入点,也是最快建立群众信任感的途径。为此,工作队与县供销社共建消费帮扶馆。开发网上商城、重新设计包装、推广“仁居”品牌……通过一系列举措,工作队顺利对接广东通服等10多个国企工会、省市消费帮扶平台和湾区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当地存在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少、增产不增收等难题。
2022年,工作队结合撂荒地复耕复种契机,引进3家种植加工一体化企业开展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采取“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发展1000亩丝苗米基地,新建100亩高山红薯、林下仿野生灵芝基地,年产值超380万元,带动400多户农户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2023年,我们在产业帮扶方面有几个方向,开展消费帮扶的同时,也要继续发展农业和文旅产业。”廖高平表示,工作队将对标仁居“红色古邑·故事小城”建设目标和“红色、古色、绿色”发展定位,联合仁居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投入资金建设‘红色仁居’文旅服务中心,打造集农特产品展销、红色主题餐饮、红色文化及乡村振兴成果展陈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发展壮大文旅产业。”
办实事
打造“八一爱民学校”品牌
在仁居中心小学门前,一座崭新的雕塑静静矗立着,雕塑刻画的是一名老红军的形象,他正微笑着为孩子们讲述革命历史。走进学校,国防长廊、战斗英雄墙依次映入眼帘,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学生打造沉浸式教育氛围。
驻平远县仁居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支持仁居中心小学申报并获批“八一爱民学校”。袁志鹏 摄
关心下一代是党和人民的一项重要事业,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工作队在进驻仁居后,支持仁居中心小学申报并获批全国“八一爱民学校”,由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与其签订《共建协议》,开展对口援建,自筹200万元,建成国防长廊、国防陈列室(图书阅览室)、战斗英雄墙和军事体验场等国防教育阵地,成为该校开展国防教育系统课程和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
据悉,“八一爱民学校”由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办审批设立,目前广东共有7所,由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开展对口共建援建,打造“国防+教育”特色亮点。
“乡镇学校的学生平时较难接受到高质量的国防教育,借助这些设施设备,校园里的国防氛围更浓了,这也极大地改善了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让山区的学生享有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仁居中心小学校长马英告诉记者,目前,该校正高标准建设全县首个镇级学校多媒体教室,未来将用于开展国防教育、教学研讨、学习培训、报告讲座等活动。
依托建成的国防教育阵地,学校联合军地部门开展国防知识讲座、红色研学、参战老兵讲战斗故事、军事基础训练、“红色小解说员”培育等系列活动,不仅在校内,也在全镇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的爱国精神、国防意识。
“在浓厚的国防和红色文化中学习生活,我和我们班的同学都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更加崇敬和向往了。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该校六年级学生冯佳惠说。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
为改善全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工作队筹资63万元支持全镇4所学校添置试卷打印机、电脑、空调等教学办公设施,升级改造篮球场、教室等教学场所;为这些学校捐赠办公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型饮水机和会议桌椅等价值26万元的教学物资,极大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
“除了帮助提升硬件之后,工作队之后也会积极推动仁居镇学校与珠三角学校达成结对帮扶关系,加强沟通交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廖高平说。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何苑妮
【通讯员】袁志鹏 潘坤伟 李晓岚 朱双玲 吴辉燕
【作者】 何苑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