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走穴年入10万+:有人想到医生走穴和某些国企倒闭!_兼职_教师_走穴

某地出台规定,鼓励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担任“科技副总”,政府给予补助。预计一位“科技副总”一年拿到手的在十几万元以上。

高校教师兼职一直是个争议话题,现在更加争议了。政府补贴兼职,这到底唱的是哪一出儿。政府有钱为何不补贴医疗等民生事业?为何不补贴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国企兼职?这让人想起了曾经的一些国有企业,就是因为一些人到私企兼职,吃里扒外,最后被搞垮了。

兼职是公办单位的专用名词,没有哪个民办单位允许员工兼职。如果暗中兼职,一旦发现,立即辞退,一分经济补偿都没有。公办单位则是相反,鼓励兼职,不知道敬业爱岗如何解释。这可是核心价值观啊。

这种事情早有前车之辙。曾经红火一时的演员走穴,使得一些演出机构纷纷瓦解。曾经成为社会热点的医生走穴,让一些病人病上加害,击穿了社会道德底线,惹出了无数医疗官司。演员走穴让演艺界人员声誉直线下跌,医生走穴让医患关系陡然紧张。在一些人看来,高校教师兼职同样是走穴,并不是好事。

现在,演员走穴因为原来单位不再而淡出公众视线,医生走穴因为严格规范而不再是热点,高校教师走穴却红火了起来。一些教师缺乏钻研科学问题的兴趣,空余时间较多,或是尽量缩减校内工作,到社会上兼职取酬,过得很是滋润。

机械类专业教师帮人画画图纸,会计类专业教师帮人做做账目,法律专业教师帮人打打官司,艺体类教师到培训公司兼课,经济类教师跑去当独立董事,英语教师到民办机构兼职曾经很是火热……如果这些兼职还是静悄悄的话,那么从某个视角看,独立学院则是为本校教师兼职而大张旗鼓创办的,有一种靠校吃校的味道。

展开全文

高校教师走穴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可从多个视角进行观察。

从利用效率看,让一些有多余时间、多余精力的教师到其他单位兼职,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也算是“废物利用”,这是好事。但是,一些人将兼职与科技成果转化扯在一起,就牛头不对马嘴了。教师的科研成果属于学校,个人前去转化,显然是吃里扒外,与兼职无关。

从道德层面看,确如一些人所说,兼职存在不安心本职、不务正业甚至吃里扒外之嫌。难免出现上班时间养精蓄锐,业余时间精神充沛的现象。如何防止利用单位资源为兼职单位服务,目前也没有太好的招数,只能是仰仗兼职者的高度觉悟。

从管理层面看,如果不能堵住兼职人员吃里扒外行为,等于是给单位凿了一个洞,造成资源与效益源源不断地流失。一个人兼职可能算不了什么,如果许多人兼职,你想是什么结果?原来的一些国有企业,不就是因为一些人“外出兼职”而被掏空或是资产被转移而黄掉的吗?

从公平角度看,同是高校教师,有的上班时间外出赚外快,有的业务时间还要加班加点,这是多么大的不公平。有多少人能够容忍如此不公平?久而久之,还有多少人尽职尽责呢?这样的单位岂能长期运行下去!

从合理角度看,一些教师有时间外出兼职,说明工作不饱满,是人岗不匹配,人浮于事,理应减少职数才对,而不是鼓励或默许外出兼职。应该知道,公办高校是财政养着的,既然人员多了为何不精简?难道公共财政养人是为了兼职捞外快?教师多了,不是精简,而是鼓励兼职,极为荒唐。

从法律角度看,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一个人与前一个单位调解了劳动关系之后,才能与后一个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这在程序上就卡死了。到新单位报到,必须持有原单位出具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高校教师兼职实际上就是一身二许,于法不合。

高校沉淀了一些人才资源,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是一种浪费,应该盘活。基本思路应该是鼓励流动,进行精简,而不是养着闲人又去兼职。事业单位效率低下、管理低能由此可见一斑。高校教师兼职确实存在太多的负面效应,无论从管理层面、道德层面、公平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都说不过去。

如果一时实在精简不了,也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兼职,以符合法律、道德、公平等方面的基本规则,对社会形成正面效益。这就是将兼职纳入学校统一管理,而不能成为个人行为。比如到企业担任科技顾问,由企业与学校协商,由学校指定何人前去兼职,收益由学校与教师合理分配,而不能是教师私下或是暗中交易。即使如此,也是用国家资源为单位和个人谋利益,同样不合理不合法。高校剥离经营公司也是基于这个道理。

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只是“允许公办高校教师经所在单位批准,在民办高校从事多点教学并获得报酬”。许多高校对于教师兼职持谨慎态度,并作出了相关规定,大致情况是:以完成本职岗位工作为前提,原则上不占用工作时间,需要个人申请并经单位批准,兼职纳入年度和聘期考核并予以公示。有的还规定,因为考核不合格者,责令立即停止兼职。

无论怎么说,相当一部分公众难以接受高校教师兼职。有的问,教师兼职,还能够认真备课、还有时间答疑吗?有多余时间,为何不去钻研学术、提高授课水平、帮助毕业生就业?有的问,一边拿着财政工资,一边赚着外快,这合理吗?觉得工资收入低,可以辞职啊。有的说,凭什么别人外出兼职赚外快,我却在学校里加班加点?有的更是问,非公单位有哪家公司或单位允许员工兼职,为何公办院校就可以?有的说,一边提倡敬业爱岗,一边又允许兼职赚外快,这是何等矛盾?

#体制内体制外就业比较#

网友们,高校教师兼职实际上是国有资源的暗中流失,在这个方面我们曾经吃过大亏。不知你们对此有何见解?欢迎留言讨论,以供网友们参考。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名称的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50多岁教授辞职:“告白书”透露高校四大内幕!

兼任独董的高校教授们,为何纷纷“闪电”辞职?

北大博导求职:声称“两不在乎”,但“两个在意”才是重点!

北大教授感叹:有些院系教师收入高出其他教师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教授跳槽被索巨额赔偿:学校有意设障,还是教授故意违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