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飞刀”被停职,击中分级诊疗软肋_基层_走穴_飞刀

城市大三甲医院的优秀医生,下基层医院“会诊”或“飞刀”,不是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基层群众,而是私自“走穴”,在基层患者身上挣外快,这不仅不利于基层群众理性就医,而且背离了专家会诊的初衷。此前据媒体报道,上海三甲医院医生在江浙沪基层医院“会诊”,酬劳至少5000元起步。政府试图推动的“多点执医”,受到医生冷遇,不被鼓励的“飞刀”走穴,却热度不减。如此语境下,北京天坛医院一名医生,因“飞刀”被停职,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事实上,医生“飞刀”走穴,是“多点执医”催生的怪胎,“多点执医”变成了“多酬执医”。受利益驱使,一些医生在“多点执医”过程中,便选择“重私轻公”,甚至“损公肥私”,从而导致“人在医院心在走穴”。可见,医生“飞刀”走穴,肥了“自留地”,却荒了“责任田”,其弥补公共医疗资源不足,解决群众看病难、看专家难等积极意义,非但得不到体现,反而助长了医疗界的不正之风,对公立医院及基层医院的发展极为不利。

换言之,医生“飞刀”被停职,击中分级诊疗软肋。这显然更值得医疗卫生部门反思。首先,要以市场为需求,优化基层及落后地区的医疗资源,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市场需求扩大规模,引进医疗服务人才,让医疗服务满足需求;同时,大型综合性医院,应该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撑。一方面,通过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轮岗、远程诊疗等形式,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合理流动、下沉基层,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康复治疗;另一方面,要运用高科技手段,建立“网络医院”,通过视频就可以实现远程会诊、专家问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