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传闻下的虎头局:总部人去楼空,员工与创始人“对峙”_虎头_烘焙_门店

昨天(3月30号),有自称是虎头局员工的网友爆料称“虎头局倒闭了”。根据爆料内容,虎头局渣打饼行从去年4月份开始,裁员1000多人;11月至今,拖欠工资累计4个半月;拖欠的各项金额可能高达2个亿。

这条消息让很多人感到相当意外。因为就在今年年初,虎头局还完成了一轮数千万元的融资。

1

去年12月下旬,虎头局被传出拖欠员工工资、欠供应商货款、装修款等消息。据爆料,虎头局早在年中就开启了裁员,职能线从巅峰期的三四百人裁到只剩一百余人。员工工资则直到近期才发出10月工资的一半,剩余一律未发,也未告知发放时间。在这之前不久,虎头局刚撤去了部分城市的门店。

△图自“大厂青年”

当时,虎头局对这些传闻一一作出了回应:为应对疫情影响,暂时性调整了部分非一线员工工资,占比较小。装修供应商因施工争议,正在协商尾款,将积极与供应商沟通。因阳性员工暴增,临时关闭部分办公室,员工可远程工作。公司经营正常,随着员工康复,短期内将恢复常态。至于撤出部分城市,则是为了准备开放加盟业务。

在这次回应后半个月,虎头局就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外界普遍认为,这轮融资的数千万元或将极大缓解虎头局的困境。

展开全文

没想到才隔了两个多月,虎头局又曝出了更大的问题。看来融资的钱没起什么作用,之前的问题应该很严重。

针对这次的倒闭传闻,虎头局相关人士回复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倒闭信息肯定不实。目前正在努力恢复中,包括资金链等。虎头局创始人胡亭对界面新闻否认欠款2个亿、转移资产等说法,并称“之后会有对外沟通,给我们一些时间努力”。

2

目前尚不清楚虎头局会怎样努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想要依靠加盟来起死回生,绝对没戏。

去年12月12日,虎头局通过官方微信宣布开放加盟,称将借这一轮确定性的复苏快速落定新战略,转向直营+事业合伙人并行的规模化,并启动海外业务孵化,预计首批合伙制门店春节后开业。

如今3个多月过去,0加盟。出现这种结果是意料之中的,没有谁会傻到去加盟一个自身都岌岌可危的品牌。

何况新中式烘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加盟品类。首当其冲的是开店成本高。去年11月,虎头局小程序的事业合伙人申请表显示,关于“可投入加盟的自有资金”的选项有“100万以下”到“200至300万”。——这样的资金投入,对于创业者来说,去加盟奶茶或咖啡或快餐,它不香吗?

其次,它算不上一门好生意。餐宝典分析师认为,判断一门餐饮生意能不能赚钱,就看它是不是符合三点:刚需,高频,性价比。拿这三点去往新中式烘焙身上套,结论不难得出。

至于有观点说同质化高,对餐饮来说这其实是个伪命题。普天之下的餐饮店,谁做的不是吃吃喝喝这点事?只要不抄袭、不剽窃,问题不大。

3

虎头局作为新中式烘焙的头部品牌,曾经风光无两。

它于2019年5月在长沙开出首家门店,一年半后就拿到了知名投资机构红杉中国、挑战者资本、IDG的Pre-A轮投资。当时虎头局在全国的门店还不足10家,主要集中在大本营长沙。

2021年7月,虎头局对外宣布正式完成A轮融资,金额高达近5000万美元,GGV纪源资本和老虎环球基金(Tiger Global)联合领投,老股东红杉中国、IDG也再次入手。据传,虎头局本轮投后估值超20亿元,单店估值近亿元。

虎头局曾对媒体称,其成熟门店的坪效可上探到2万元,单月营收一度达到127万元。

在门店拓展方面,2021年9月,虎头局上海两店齐开;10月,进驻武汉;12月,北京首店开业。这一年,其创始人胡亭曾向媒体宣布他的“百店计划”,要在一年之内,于一线核心区域开出100家直营店,门店数达150家。

计划雄心勃勃,可惜事与愿违,风光都成了过去。

4

今天(3月31日)中午,“大厂青年”发布了一条动态,说的是在虎头局上海总部现场,员工与CEO胡亭(亦是创始人)对峙,并配了一张图。

下午2点,界面报道称虎头局总部已人去楼空:虎头局位于上海绿谷广场的总部目前已人去楼空,界面新闻在现场看到办公室内电脑等设备均已搬空,仅剩员工的部分个人用品。有现场员工透露,虎头局已经欠下办公室租金100多万元,部分人员将搬去研发部门一同办公。

△图自界面新闻

有不少供应商看了讨薪视频,不断赶来虎头局总部办公室。一位为虎头局做价签的供应商来到公司总部,他对界面新闻表示,如果讨债无果,看看公司里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这位供应商称虎头局全国所有门店的标签和一些物料都是他们公司制作的,去年6月的费用至今还未拿到,大约欠款7万元。结果,他只能捡走一些插线板、计算器等等。

△图自界面新闻

下午,“大厂青年”又发了一些“一手情报”,包括:

(1)拖欠职能人员11月半个月、12/1/2三个月,门店员工2月薪资,以上至今未发。

(2)目前武汉门店已与主体撇清责任,尝试其他区域都会慢慢撇清责任。

(3)目前内部已给部分善后人员一小部分钱款做善后工作。

(4)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地都在申请仲裁,上海办公室上周,疯抢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抵扣工资。本周微波炉,能拿了的设备,甚至A4纸都搬空了。

(5)老板更改门店收款码,公司进账不知去向,疑似转移资产,可能考虑重新整盘子再做(上海饱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狗头局、兔头局、鼠头局等)。

△图自“大厂青年”

5

本月早些时候,“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也被曝已经人去楼空。据媒体报道,其位于金沙江路33号的克莉丝汀上海总部仅剩一位保安在一楼留守。保安介绍说,3楼和4楼以前是克莉丝汀的办公点,现在也没有人了,他现在的工作任务就是看守门店内仍有的物品。

今年3月,克莉丝汀在公告中提及,公司在支付店铺租金、供应商货款、员工薪酬方面出现延误,截至2023年2月28日,拖欠金额约为人民币5700万元。

一个克莉丝汀,一个虎头局,看上去烘焙这个品类要不行了,不适合创业。

果真如此吗?

显然不是。

否则没法解释还有很多烘焙品牌发展得比较稳健,并没有发生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事实上对于烘焙这个品类来说,正如NCBD(餐宝典)的《2021中国烘焙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所指出的,随着“烘焙+”逐渐盛行、线上渠道快速崛起、产业升级持续等,烘焙市场是在持续增长的,预计2024年将会突破6000亿元。

而以上两个品牌出现今天这种局面,既有大环境的冲击,自身的原因也不可忽视,比如克莉丝汀的内讧已经闹到人尽皆知。

归根到底,没有不适合创业的品类,就看什么人去做、怎么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