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烧光150亿,27岁当老赖,北大学霸、资本宠儿的他跑得掉吗?_单车_投资_资本

2021年4月28日,ofo小黄车创始人戴威又一次被法院限制消费。从2018年开始算起,这已经是戴威将近40次被限制消费。

3年烧光150亿,他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老赖”。 这位曾经的北大学霸,资本界的天骄宠儿,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他最终又跑得掉吗?

官二代创业

戴威是典型的精英家庭出身,他的父亲履历非凡,现在更担任着某个国企的一把手。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戴威自小便见识广博,更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以说凭借着不错的学习天赋,他生命的前二十年突出耀眼,十分顺遂,几乎没什么可以打击他的意志。

也就是在人生得意之际,他立下了要做出一番成就的目标。而相比较从政,受父亲影响的他更乐于经商。因此在高中毕业后,戴威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商业知识,为以后步入商海做准备。

因为自小所处环境的缘故,戴威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很到位,再加上其聪明睿智、成绩突出,在大学深造期间,他自然而然成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老师的学生,又一次赢在了起跑线上。

不仅如此,有着一颗上进心的戴威,大学时还担任过学院和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再次积累了足够的管理经验。而就在这时他便已经受到过质疑,曾经有一位北大学子举报戴威之所以能够当上学生会主席,是因为他贿赂了相关人员,这才爆冷击败另一位竞选人。此事的真假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有着一定的能力确实是毋庸置疑的。

展开全文

至于说戴威喜欢骑行,这一点应该没有说错。戴威加入的第一个社团就是自行车协会,他在大学期间多次进行长距离骑行,甚至有超过两千公里的骑行经历。戴威从此爱上了这项运动,同时这也给他日后的创业方向埋下了伏笔。

当然,再有能力和背景的人物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需要在失败中汲取经验,获得成功必要的养分。戴威有商业头脑,而且也有能力试错,所以他在大学阶段就有过一次创业,只不过当时掀起的水花较小,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罢了。

看到了图书馆里紧张的学习气氛,当时戴威的想法是承包一家咖啡店的夜晚使用权,给那些需要晚上突击备考的北大学子提供帮助。这个项目似乎很有搞头,事实上效果确实不错。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校内的咖啡店生意并不好,随着它的破产倒闭,戴威的创业也失去了固定场所,他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而告终。

大学毕业后,戴威选择去青海支教一年。这一年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他什么,青海恶劣的环境反倒给了他深刻印象,自行车在那种环境下有很大的用武之地。那个时候戴威就在琢磨着搞一个自行车相关的项目,他坚定地认为应该可以成功。

所以从青海回来后,戴威就开始努力实践自己的想法,没多久他便创办了ofo。ofo最初主要做的项目是骑行旅游,对于戴威来说这方面很对自己的胃口。可仅凭喜好和一腔热血是不能成功的,这个现在看来依旧小众的项目,在当年的前景可想而知。

带着很高的期望,戴威把自己的爱好和商业用途相结合,想要它获得市场的认可。但是事与愿违,这个理想主义的做法让他又一次跌倒了。现实给了这个大男孩一个响亮的耳光,无论他怎么烧钱,怎么吸引客户,都无法实现盈利。戴威的单车似乎山穷水尽,无以为继了。

好在危急时刻,他的师兄拉了他一把,戴威的单车项目这才没有破产。不过已经汲取到足够教训的戴威没有继续坚持这条走不通的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讨论,他和整个公司准备换条更有前景的新赛道。也就是这个时候,ofo才真正转型共享单车领域,戴威的创业项目迎来了曙光。

受资本青睐的小黄车

虽然转型成功,新项目也很有搞头,但是之前在单车旅游项目中烧钱实在太多,能够投入到共享单车的费用已经不够了,戴威甚至拿不出租赁单车的费用。

这个时候,戴威大学时期学生会主席的号召力体现出来了。他写了一封《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的公开信,用充满蛊惑的语气,鼓励师生把自己的单车贡献出来进行共享,这才解决了ofo初期无车可用的艰难处境。

很快小黄车就率先在北大校园遍地开花,戴威和学弟学妹们各取所需,获得了双赢。有了这个基本盘之后,戴威才获得向外扩张的底气。他向银行贷款600万元,在多所高校开设共享单车点,不断打响知名度。

这个阶段的ofo扩张得很快,前景也十分喜人,戴威已经看到成功在向自己招手。可是当同类型竞争对手摩拜登场的时候,戴威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在这场无硝烟战争中取胜,他不再固守着熟悉的高校地盘,转而投向更广阔的社会面。

可社会实在太大了,依靠戴威公司的能力只能是杯水车薪,即便一个北京市区都很难做到处处可见小黄车,扩展到全国更是痴人说梦,他根本没能力在这方面市场激起一点水花。

这个时候不能再靠一个人贷款来支撑企业的发展,戴威需要资本的支持。恰巧号称“独角兽捕手”的朱啸虎找上了戴威,想要投资入股ofo。朱啸虎之前成功投资过多家有潜力的企业,看人眼光很准。这次投资对于戴威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而且初出茅庐的他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所以戴威很爽快的接受了朱啸虎1000万元注资,获得了发展契机。

朱啸虎虽然名声不好,是一个没有感情的资本家,可是对于自己正在投资的企业,他自然会迫不及待地宣传,还给戴威拉来了其他资本入驻。ofo的发展顿时顺畅起来,在北京200多所高校进行共享单车的投放,总用户达到了180万人。

小黄车的初步成功让戴威飘飘欲仙。从岌岌可危到如今的形势大好,被迫开始接受社会磨砺的戴威看似功成名就,却根本没意识到挑战才刚刚开始。一直以来顺风顺水生活赋予戴威的自信,此时再次占据了主动地位。骄傲自满的他变得独断专行,不听劝告,ofo也因此再一次面临动荡。

争夺市场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时正是ofo再接再厉,进一步争取江山的关键时刻。创始人戴威却没有看到市场的风口,甚至对市场缺乏足够的敏锐度,导致ofo在黄金时刻错过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机会。

而且戴威本人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外部资本想要介入公司的发展都不可能。投资人提出进入城市占领市场,却被他坚持己见,一口否决。他甚至因此推迟了腾讯的投资,使得腾讯很不满意,转头投资了摩拜,资本宠儿ofo从此失去了投资人们的信任。

事实证明大局观不足的戴威这一步走错了,另一个同类品牌摩拜单车正在快速蚕食各大城市的市场,ofo已经落后一步。假如戴威当初能够放低姿态,接受腾讯的投资和建议,那么也许ofo已经成为国内单车市场的龙头,他也会因此改变自身的命运。

现实没有如果,戴威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会,一步错步步错,之后他无论如何弥补,也无法达到那时的高度。这个时候的ofo已经不再是资本的宠儿,反而因为戴威的性格原因和多项举措的失利被普遍看衰,ofo已经有了跌落神坛的苗头。

最后的疯狂

错失好局的戴威只能尽力弥补错误,这个时候朱啸虎的撤资再次狠狠给了他一拳。朱啸虎之前对于战局很乐观,认为九个月就能打垮摩拜,全面占领市场。可现实却是双方一直僵持,谁也奈何不了谁,大量的投资化为了泡沫。朱啸虎渐渐有些撑不住了,为避免损失,他看准时机迅速套现离场,给戴威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幸好此时还有滴滴找上门来,给ofo补了一口血。戴威很感激滴滴的雪中送炭,而且因为之前失去腾讯投资的打击,戴威进行了反思,这次没有再顽固反对,全盘接受了滴滴的建议,拉来了大量的投资,由此和摩拜打起了资本的血腥战争。

摩拜布局较早,因此有一些优势,戴威为了能够杀进市场,不得不大量烧钱来吸引顾客。大量的补贴和活动被推出,残酷的价格战打响。这段时间是ofo最后的辉煌,不计代价的烧钱吸引了大量的用户,这些用户在账面上十分亮眼,一切看起来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ofo和摩拜创始人

就在烧钱攻势打响后,戴威却忽略了对手摩拜单车同样也在极速扩大商业版图,而且摩拜背后的资本力量比ofo要更强,论烧钱摩拜才是大哥。

可是戴威已经杀红了眼,此时的他也是骑虎难下,收手只有败亡一途,只能硬着头皮不断追加投资,甚至花千万高价请明星代言,在各个地区投放广告,决定毕其功于一役。

这也是ofo估值最高的时候,烧钱带来的短暂繁荣迷花了人眼。可戴威根本没看清背后的隐患,一去不回头的在作死路上猛冲。由于经历了多次融资,ofo内部的股权分割很混乱,各大股东在切身利益面前都不肯退让,所以ofo面临着崩溃的危机。

致命的是,戴威此时的老毛病又犯了,甚至还自命不凡,不愿意接受大厂的投资,要靠自己的力量成为真正的大佬。为了达成目的,戴威选择的办法是将用户的押金转移到理财产品中,将理财产品中的盈利作为现金流,继续扩大规模。这种方法无疑是在消耗大众的信任,戴威是在玩火。

当然这个过程中戴威也获得了一定的支持,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给ofo提供了一些帮助,使得小黄车可以继续维持下去。可是这样的方法只是饮鸩止渴,ofo的颓势已现,无法再复制过去资本市场的奇迹,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而且戴威拒绝了ofo和摩拜合并的建议,再次坚持自我,以一己之力对抗资本的力量。这已经属于最大限度的挑衅,曾经宠着他的资本当然不会一直惯着他,开始动用力量打压戴威。

所以在四面楚歌的状态下,2018年之后ofo逐渐爆出各种负面新闻,信誉度急速下降,用户也开始大规模集中挤兑押金,ofo一下子陷入了绝境,整个公司的业务几乎断绝。

小黄车消失

屋漏偏逢连夜雨,戴威和老朋友滴滴的合作也开始出现矛盾。因为戴威之前需要接受滴滴的投资,所以在人事和经营方面需要依赖对方。如今公司出现问题,戴威还希望滴滴能够站出来帮助他解决问题。

滴滴肯定不愿意白白做好事,投资ofo是因为能赚钱,而且共享单车的业务能够填补滴滴“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对于滴滴的业务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可是如今共享单车暴雷,市场前景不明,这时候最应该做的是撤资以及伺机吞并,而不是继续拿钱打水漂。

站在资本的角度来说,滴滴做的没有毛病,可是在戴威看来,对方做得实在过分,竟然在这个时间点落井下石。还没有成熟企业家思维的戴威忍不了这口气,所以他选择用最强硬的方式反击,直接把滴滴派来的全部员工赶出去,和滴滴彻底撕破了脸。

这样的做法固然是爽快了,可是对于公司的情况于事无补,甚至负面影响更大。戴威不得不继续靠自己艰难地维持公司发展,拆东墙补西墙,尽可能维持稳定。

ofo前期铺的摊子太大了,一直死命扩张,根本来不及消化,如今想一下子收回来根本不可能。而且摩拜单车以及其他品牌都在一旁虎视眈眈,不断吞噬着ofo丢下的市场,ofo败局已定,接下来就看如何收场了。

戴威的最后一搏选择了梭哈阿里,全面投靠阿里系资本,期望可以翻盘。这样的想法太过天真,阿里本来就有哈罗单车这个亲儿子,ofo算哪颗葱。戴威的赌博再一次失败,ofo也宣布进入破产倒计时,各路供货商和用户纷纷前来讨债,ofo彻底丧失希望。

在ofo破产的那段时间里,听到最多的消息就是用户退押金,网上甚至出现了不少段子。按照现在退押金的速度,要到一百多年后才能退完。为了营销自救,ofo又搞出了新套路,用户网购之后可以获得押金提现。可这样赤裸裸绑架用户的做法,只能让人更加失望,将它最后一丝信誉度败光。

小黄车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创始人戴威要占最多的原因。他太过骄傲,而且看不清形势,对于商业运作也缺乏足够的认识,采用的商业竞争手段太过低级,还意气用事和多个投资人闹翻,使得原本大优的局势化为泡影。

而且戴威在内部管理上也缺乏方法,后期ofo的各级领导腐败问题层出不强,人际关系十分复杂,已经从根上有了深度腐化,这也是ofo迅速失败的关键原因。

原来的戴威抓住了风口,轻松进入福布斯30岁以下杰出人物榜,是风头正劲的青年才俊,能够和马云以及法国总统谈笑风生。可只是短短三年时间,曾经的一切都已经逝去,27岁的他就成了国家失信人员,欠着至少15亿的押金,同时被法院多次限制高消费,沦为了丧家之犬。

如今已经没有戴威的消息,他丧失了东山再起的可能。虽然靠着父亲的庇护能够保得一时安稳,但是永远也无法再出现在商海驰骋。不知道戴威独自一人的时候会不会后悔,如果当初率先进入城市市场,如果和摩拜单车合并,如果有着成熟的企业家思维,那么结果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