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ChatGPT,李开复筹组Project AI2.0_李开复_人工智能_创新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ChatGPT引爆AI热度,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不仅吸引各大企业纷纷布局,也激发多位知名企业家的创业热忱。此前,近乎“退休”的美团(03690.HK)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宣布复出,准备再战ChatGPT,成立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意在打造中国版OpenAI,还吸引美团王兴再度入伙。

今次又一大佬加入ChatGPT创业潮,他就是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

李开复志在“中文版ChatGPT”

3月19日,李开复在朋友圈表示,正在筹办全球化AI新公司Project AI2.0,“我正在亲自筹组Project AI2.0,一个致力打造AI2.0全新平台和AI-first生产力应用的全球化公司,这是一家由技术愿景驱动,拥有卓越中国工程底蕴的创新企业。”

对于孵化的这家新企业和即将开启的新航道,李开复踌躇满志,“Project Al2.0不仅仅要做中文版ChatGPT。我认为Al2.0不仅仅是个高能聊天工具,也不仅仅是图文创作的AIGC生成,Co-pilot和如今看到的应用都还只是AI2.0能力的开端”。

什么是AI 2.0?

李开复定义的 AI 1.0拉开 AI 感知智能时代的序幕,机器开始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领域超越人类,并创造了显著的价值。但是 AI 1.0 也遇到了瓶颈,大多数行业想利用 AI,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来收集和标注数据,而这些数据集和诸多模型各成“孤岛”缺乏纵效。这是为什么大部分的 AI 1.0 企业投入大笔研发经费但仍然长年亏损,AI 1.0 尚未真正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AI 2.0 不仅仅是个红极一时的高能聊天工具,也不仅仅是图文创作的AIGC生成程序,它可以学习文本和图像数据,还可以从语音、视频、自动化硬件传感器数据,甚至 DNA 或蛋白质信息等多模态数据中学习,建构机器超强大脑的运行能力,甚至不止于生成,而逐步达到具有预测、决策、探索等更高级别的认知智能。

展开全文

对于再次创业,李开复表示,“Project AI2.0的资金、算力陆续到位,新公司期权由新团队绝对主导”,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招贤纳士,首批急需“大模型、多模态、NLP、AI算法工程与研究、分布式计算/Infrastructure等方向的顶级人才”。

一直行走在AI前沿领域

李开复对人工智能一直颇为关注。

李开复曾是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期间开创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并曾服务于苹果、SGI等知名科技企业。

2009年,他创立创新工场,作为领先的技术型创业投资机构,一直聚焦全球最前沿的人工智能与硬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芯片/半导体、企业服务软件、医疗科技、可持续科技等领域。

Project Al2.0是创新工场塔尖孵化的第7家公司,此前,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已塔尖孵化了创新奇智(02121.HK)、澜舟科技、呈元科技等6家企业。

2022年初,继AI第一股商汤科技之后,创新奇智作为“AI+制造”第一股在港交所上市。

创新奇智成立2018年,是中国企业级AI解决方案供应商。凭借专有的AI技术及AI算法,公司服务于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垂直赛道,帮助客户实现业务运营及决策流程的智能化转型。

对于创新奇智李开复也给予了很大希望,他认为,“受惠于中国供给侧改革、新基建、信息化水平提高等红利因素,我深信创新奇智将成为一家诞生于中国的世界级AI企业服务巨头,也绝对是一家AI实用型创新的高成长领军企业。”

从创新奇智到“中文版ChatGPT”,已经成功助推一家AI企业上市的李开复,年过60岁,再次找到了新的创业方向。对于这种时机的把握,或要归功于李开复一直行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

早在2018年人工智能商业化初期,李开复就十分看好人工智能发展。在一场行业趋势分享晚宴上,他分析了美国四大AI巨头(微软、谷歌、Facebook、亚马逊)的竞争与优劣,同时也对中国人工智能从技术到落地等发展趋势进行了多个预测。

在李开复看来,中国正在全面拥抱AI四波浪潮,分别是互联网智能化、商业智能化、实体世界智能化和全自动智能化。并且,这四波浪潮会同时发生,相互赋能,将与实体经济结合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据普华永道的数据,2030年,人工智能将拉动中国20%左右的GDP,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机遇正在深刻的改变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格局。

从创新奇智到Project Al2.0,创新工场、李开复一直走在人工智能的前沿。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并具备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李开复再出发,又将谱写怎样的乐章,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李莹

编辑:Terry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