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民:身患小儿麻痹症的他,却做出了中国第一款杀毒软件_杀毒软件_盗版_病毒

什么是知识分子?是伏案苦读数十载,最终学有所成的学历巨匠;是笔耕不辍奋终生,用纸纸笔构建文化帝国的建筑大师。

同时也是从无到有、从0到1,真正突破身份与年龄壁垒,成为行业泰斗的专业人士,国家高级工程师王江民便是信息安全界的门面担当。

对于王江民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这两方面,他都有所建树,被称为一代传奇,甚至至今仍未跌下神坛。

自古红颜多薄命,英才多遭苍天妒。

2010年4月4日,年仅59的王江民因病去世,信息安全界的神话,随着反病毒专家出师未捷身先死,迎来最终章,斯人已去,往事绵长,王江民和他的杀软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天无绝人之路,严阵以待,总能迎来柳暗花明时

1951年,王江民出生在山东一个面朝汪洋的半岛最顶端——烟台市,海的味道,多美妙,令无数人心向往之,很不幸,他的童年与天高任鸟飞的美景无缘。

投胎是门技术活,王江民技艺不高,一落地就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行动不便,周围的同龄伙伴都不愿与他做朋友,小小年纪,尝尽人间孤苦。

作为孤独症患者,王江民做得最多的事莫过于坐在窗边,看着街上的人群与车辆络绎不绝。撕下一条条纸片朝楼下扔,是他唯一的乐趣。

上小学时,王江民很高兴能与读书学习为伍,好景不长,幸福没持续多久,一场祸乱从天而降,他的病腿被自行车轧得粉碎,加上医治不及时,他成了个一瘸一拐的跛子。

世上有种谎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身为亲人,王江民的父母给予他最多的是无尽的漠视,本就交不到多少朋友,罹难后更加孤立无援,无奈,保持沉默成为他不愿卸下的防御盔甲。

展开全文

人生而不同,不想被生活毁灭,就要与生活抗争。命途多舛的王江民惜命不认命,终日用爬山、游泳、骑自行车反抗命运的不公。

小学四年级,王江民开始自学电子技术,尝试中捣鼓出双波段的晶体管、无线电收发机和电唱机,是意外之喜,也是情理之中。

1971年,王江民初中毕业,打算进厂学习技术,涉世未深的男孩不知道许多世人是带有偏见的物种,所到之处,负责人都会以腿瘸为由,拒绝招收王江民,那时他曾绝望地感叹:“感觉我被社会抛弃了。”

是啊,被理解与被需要,是生活得以继续的根基之一,否则,得拼命从其他方面汲取。王江民不信邪,跑遍大街小巷的所有厂家,最后被一家工厂接纳,只是待遇仅有其他人的一半。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相比于一山望见一山高,对于这个条件,王江民很知足,立即入职。

人再享受孤独,始终是一种群居动物。

如愿进厂的王江民很快融入工友团队,为人谦虚和气,工作机警卖力,从运用机械设备到制作光学仪器,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摸爬滚打两年,成为工厂技术骨干。

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行有余力时王江民报名职工业余大学,不忘提升自我,精进技艺,竟担任起生产负责人,与当初事事腼腆、时时埋头苦干的小男生判若两人。

山雨欲来风满楼,时代不断变化,逐渐打开心扉的王江民被社会动荡打下深深的烙印,平日里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被有心人按上莫须有的罪名,受到众人围攻。

生活的一粒尘落在身上,成了一座山,王江民选择负重前行,熬过动荡不安的寒冬岁月,他打算用高考改变人生格局,然而工厂频频阻拦,错失良机。

不如意的事情接踵而至,王江民并不气馁,既然心门早已让阳光进来,岂会再次关闭心房?他一如既往地奋斗拼搏,用研究成果回馈漫长的时光。

1979年,王江民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获得先进水平技术奖,是105人获金者之一,仅凭他一人之力研发的激光产品开始晓誉全国。

出了成绩,名气自然跟着大起来,多家知名电视台都来采访王江民,有人视他为传奇、是真正的奇迹,有人称赞他独立性强、不过分依赖集体,有人说他是希望和信心的化身、可以完全突破身份起点……

盛誉犹如水漫金山,王江民不置可否,他不相信神话,因为生命存在本身就是神话。

星光不负赶路人,只要愿意,人生处处是开始

是金子总有被发现的一天,然后引来所有人的目光。获奖后的王江民名声大噪,想要与他合作的人争先恐后抛来合约书。

推杯换盏间,他开始有机会接触技术更前端——计算机,并且敏锐感知到:计算机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1989年,王江民着手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这一年,他38岁,一个无数人当爹都嫌晚的年纪,更别说重新掌握一门新技术。

风声雨声质疑声统统不管,王江民下定决心,只想一心一意攀上远峰,于是他花800元买来一台“中华学习机”,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Basic语言。

对于年龄,王江民表现得极为从容,并不觉得时间来不及,相反,一切刚刚好,如他所说:“我没有感觉我老了,也没有感觉我不行。”

豁达的心态往往可以让事情进展得更顺利,起初,王江民把重点放在计算机教育应用方面,编写出一套小学一二年级语文和数学课程教学软件,将其刊登在《电脑报》上,旨在帮助更多的教育受众。

很快,许多教师和家长慕名而至,纷纷与王江民交流心得,借花献佛是美意,《电脑报》尊重他的研发成果,双方达成协议,每交流出去一套软件,王江民便可获得25元酬劳。

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交流过程比较顺利,王江民赚到800元,这样的成交额让他的商业意识渐渐觉醒:我为什么不开发更多的软件赚更多的钱呢?

就当所有业内人士猜测他要在教学软件方面精耕细作、大展拳脚时,王江民做出一个大胆决定:专做杀毒软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王江民知道,虽然自己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发家致富,但是相比之下,将利他与利己相结合才是更好的致富之路,做出来的杀毒软件可以两头兼顾,真是两全其美。

毕竟光越大,影子越暗,互联网一诞生,安全问题便紧随其后,从个人隐私到国家机密,无一不透露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如果被病毒找到可趁之机,单凭它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就可破坏大量数据,使无数重要文件惨遭毁灭,甚至可以直接破坏电脑硬件。

基于此原理,1988年,王江民率先发现C-BRAIN系列病毒中的“石头”和“小球”,为增强用户对江民软件的信任感,他迅速在期刊文章中指出病毒的存在与危害。

1989年,国家正式对电脑病毒做出权威解释,另一方面,已是计算机专家的王江民加速研究病毒,一开始,Debug手工查杀效果很差,于是他准备自设一个专杀病毒的程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开发过程很不顺利,电脑病毒无孔不入、防不胜防,必须要用一种正确的方式彻底将它清除,否则一切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

王江民顶住各方压力,夙兴夜寐,终于将整合了6个杀毒软件的KV6杀毒软件打造完成,随着覆盖范围的扩大,杀毒软件逐渐升级到KV8、KV20等不同版本。

1994年,王江民的杀毒程序直接晋升为KV100,意味着可以杀死100种病毒。

更为重要的是,KV100拥有一项突出功能—“手工添加新病毒特征”,明显强过当时极为流行的、一经使用便无法更改的硬件—“防病毒卡”,对无数计算机使用者来说,是一大福音。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王江民的事业蒸蒸日上,原本只想赚一两百万,没曾想竟能乘着杀毒软件这一东风打破收益天花板,他深感意外。

为了让实力配得上野心,王江民快速培养商业思维,把每套KV价格定在120元,如果有人一次性拿5000套,单价会随之下调为100元每套。

有钱大家一起赚,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看着驻足观望的商贩,王江民提出建议:联合购货,以此获取更低的进货价格,对于实物,还可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

日月混沌,盘古开天辟地,王江民是第一个公开使用此方法、吸引商家出资的软件程序员,很好的一招移花接木。

有技术,有财商,如何将事业规模化是当务之急。

1996年9月,他建立起北京江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一款新的KV作为开业礼,他希望新技术可以成为一口井,用2万元的定价吸引买家,攫取源源不断的利益。

从专业角度来看,定价确实不高,但是无人问津。紧接着,王江民打算放弃卖技术的一锤子买卖,把目光投向代理商。

借井不如打井,自产自销岂不是可以牢牢掌握财富的源头?

事实证明,思维的转变是成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后来适逢其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老板李鸿业发现了隐藏在KV里的商机,主动联系王江民,要做他的第一个代理商。

锄头挥得好,作物长势喜人,头两天,卖出去的KV多达30套。

李鸿业喜不自胜,连忙抱紧发财树,与王江民签下大单协议,顺利拿到KV的加密程序,为回馈掘井人,另付3%的销售收入。

人逢喜事精神爽,王江民大获成功,一手研发的杀软火遍全国,凭借超强的兼容性和强悍的功能,江民杀软成功上市,蜚声海内外,进入千家万户,钞能力的显现让这个大器晚成的男人再次扬眉吐气。

1996年10月,有人联系到王江民,希望他能攻克“宏病毒”,挽救情势危急的word使用者,他欣然同意。

1997年1月13日,王江民不负众望,终于研制出可以阻止“宏病毒”肆虐的KV300,随即,寄送发往北京公安局。

果然,王江民不出意外地成了人民英雄,一群记者蜂拥而至,称呼他为“中国杀毒软件第一人”、“头号反病毒专家”等等,令所有同行难以望其项背。

谦虚是一种美德,真正的谦虚无需刻意表现,是浑然自成的反应。

或许对于耀眼夺目的荣誉光环,王江民真的觉得功不在几,是时代与机遇成就了他,面对里三层外三层的摄像头,他反复强调:

“没什么的,我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归功于公安部门对计算机病毒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是公安部门批准国内外杀毒产品上市,和防病毒产品厂商以及全民防毒意识的提高,我才有机会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杀毒软件。”

此言一出,受惠群众激动不已,不约而同地汇聚在互联网另一端,高呼“王江民在为人民谋福,是我们的大救星!”

的确,“救星”这一名号,王江民当之无愧。在中国,像他一样的残疾人不少于8000万,可是,能像他一般“逆天而行”者寥寥无几,大多听天由命,逆来顺受。

多数时候,他是许多人心中的思想巨人和精神榜样,无形中鼓舞、引领着困顿者咬牙前行。

王江民曾无数次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样身姿矫健,后来却因精神力量的振奋,逐渐发现人生价值之所在,最终成为乐善好施的残疾事业慈善家,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度过难关。

哀其不幸,怒其不寿,互联网巨星就此陨落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1996年6月,KV300正式上线,不守商业信誉的商贩,企图通过给无辜的用户埋雷,变相攻击王江民,他们趁机捣鼓假货,导致大批用户使用感极差,不明真相的群众对江民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口诛笔伐”。

舆论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许多人一一站队,集体攻击王江民和他的软件,并试图破解KV300的源码,有组织,有预谋。

然而事实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压根不是王江民的错,误会源于一场恶意竞争事件。

1997年,一批计算机专业人士集结成统一团体,毫不怯懦地向外界表示自己就是病毒制造者,公然挑衅江民科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免不了竞争。他们打算清除王江民这一眼中钉、肉中刺,为扩大声势,在互联网上开设“毒岛论坛”,试图把王江民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毒岛论坛”恰似一坛污秽的沼泽地,瘴气冲天,这批人先是向KV300猛泼脏水,然后为大众提供专事盗版工具的使用权,为其取名MK300V1,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招狸猫换太子很快肆虐到全国各地,盗版KV由北京中关村扩散至深圳和哈尔滨等地,肉眼凡胎的顾客分不清真假,犹如激流涌上,全部拿着假货找王江民索赔。

时间越久,损失越大,恶意竞争持续发酵,演变为一场持久战。对王江民来说,消灭病毒易如反掌,抵制盗版却是头一遭。

眼看灌注了无数心血的杀毒软件即将毁于一旦,政府执法部门执行力度不足,王江民打算奋力一搏,于是,他把新制造出的“主动逻辑锁”埋入KV300L++网上升级版中。

如果有人使用假冒KV300,整台机器会立即被锁死,一切尽在王江民的掌握之中,几周后,成为竞争的最后赢家。

王江民本人和他公司以及用户都是该起事件的受害者,战争进入尾声阶段,一种“受害者有罪论”悄然兴起。

批评者提出质疑,认为企业与个人不该打击盗版,否则是在越俎代庖,僭越政府执法部门的权力,王江民不得不对此做出解释:

“我的本意是打击盗版,教育不法经销商,借机引起政府重视。如果完全磨灭企业与个人打击盗版的权利,只仰赖国家职能部门的打击力度,盗版商贩的嚣张气焰不会高涨吗?”

对于这番言论,公安机关表现得很公正,一方面承认打击盗版方面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对王江民的打击“MK300V4的违法活动”予以理解,毕竟情有可原:

行为虽然非法,但是其出发点是合法的,结果也较好:推动国家技术软件向前发展,功过相抵,彼此相安无事是最好的结局。

所以公安机关决定该起事件(L++事件),以罚款3000元收场,不再追究王江民及其公司的司法责任。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L++事件本是一场灾难,不料其始末让王江民的事业再度迎来春天,后续几年里,杀毒软件的销量再创新高。

江民杀软身居市场主流多年,直到以免费为噱头的360等杀毒软件的出现,才开始动摇这块巨大的蛋糕。

生活中的意外往往使人措手不及,没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会是这位中国著名反病毒专家人生的最后结局。

2010年4月4日,王江民钓鱼时突发心脏病,因抢救无效去世,时年59岁。

有人常说,年轻就是资本、这个时代是年轻人的天下,可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功哪分什么时间先后?王江民大器晚成的故事何尝不是对另一条成功之路的诠释?

诚然,人生而平凡,我们不得不按部就班做很多事情,但是平凡孕育伟大,人生不设限不仅在于人要知难而上,不受厄运掣肘,更应该包括打破年龄、身份和天赋的束缚。

有天赋固然难能可贵,然而,想要做成一件事万不能以“天赋”作为先决条件,因为,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不到拼天赋的地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