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读懂“魑魅魍魉”,才明白对帅敦诚的拔高过分了_魑魅魍魉_大明_都是

『此文为花煜寒对《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电视剧人物、剧情的解读,每一期涉及不同的人物与剧情,如果喜欢的话,请右上角点关注』

整个13集,几乎成了程仁清一个人的舞台。

比起之前代表范渊的口若悬河,这一次的程仁清,站在正义与道德的制高点上,浑身散发着“救世主”式的光芒。

在他的雄辩之下,不仅将马文才等人驳到哑口无言,更把因受贿而命丧黄泉的帅敦诚,“洗白”成了正义的使者。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地自然与水到渠成。

可现实真是这样的吗?

作为一枚忠厚老实的“棋子”,就因为帅敦诚通过任意留下了《丝绢全书》,便可金安八县百姓的“恩人”吗?

因为他,范家与马家有了更为理直气壮的理由,进行贱价购地与少缴税赋的行动。

展开全文

也因为他,才家破人亡的算学天才帅家默。

当帅敦诚将这个历时八十年的错误汇总成为《丝绢全书》之后。

帅敦诚成功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洗白”的捷径。

那就是用自己的命来揭示这样一个人人都明白的真相:

“大明这席锦袍之下,都是什么样的魑魅魍魉。”

多么地感人,多么的豪气冲天,可为何是在枉死之前发出这样的怒吼呢?

何为“锦袍”,其意为何

所谓“丝绢案”,正是由万历年间的“徽州丝绢案”改编演绎而来。

在明代276年的历史中,除去明太祖的“洪武之治”以及明成祖的“永乐盛世”之外。

被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明神宗治下这短暂的“万历中兴”了。

这一时期不仅国家收入大增,同时在经济发展与科学成就上也表现出极为活泼与新鲜的样貌。

虽然在帅敦诚口中,将这样一段历史时期说成了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锦袍”。

但不可否认,这样的“一席锦袍”却也实至名归。

作为平常百姓或许终生都不可得的“锦袍”,自古就是华丽、繁荣与富贵的象征。

可即便是这样一件精美绝伦的纺织品,也难保线头与残次的出现。

可即便是一件残次的“锦袍”,他也不是普通百姓可以购买到的。

如若家中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即便你学富五车、抱负满怀,也只能望其项背而不可得。

或许万历治下的大明已显衰落之态,或许此时明朝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

可即便如此他也当得起这“一席锦袍”,即便帅敦诚这样的儒生也不得不承认。

所谓“魑魅魍魉”,不过是龙套与小丑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朝代来说,是不能与个人形式的君子相提并论的。

无论从道德还是其他什么方面,无论是从上而下或是从下向上皆是如此。

就算将个人换成道、府、县、乡,也同样无法与国与朝相提并论。

所以一个国家或朝代的好与坏、兴与衰,并不是史学家几句主观或客观的揣测可以定论的。

正如帅敦诚这一句豪言壮语“大明这席锦袍之下,都是什么样的魑魅魍魉。”

无论是什么样的“魑魅魍魉”,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与价值。

正如曾经正直且有良心的帅敦诚,还有如今幡然悔悟的程仁清。

他们或许是国家的良心,但谁又能说“魑魅魍魉”不是国家的骨骼呢?

(此文章系“花煜寒”原创文章,非“花煜寒”账号发布皆为抄袭与搬运!)

所谓“魑魅魍魉”,是古代传说中那些生活在山川木石间的小妖怪。

他们时常在山林魅惑路人,以害人作祟为乐。

虽然后世常用他们来比喻邪恶的人与事,但实际他们只不过是一些喜欢捣蛋的低等精怪罢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性,才导致了黄帝大战蚩尤传说中“引龙声喝退众妖怪”的故事。

如果藏于“锦袍”之下的“魑魅魍魉”真是凶残恐怖的妖魔鬼怪。

又何至于在蚩尤派去抵抗黄帝进攻时,因一只牛角军号所发出的声音,便被吓得溃不成军一哄而散了呢?

所以说,这些听起来恐怖的“魑魅魍魉”,只不过是一些躲在暗处戏弄落单路人的杂妖龙套。

甚至在某些方面,他们都没有戏台中那些跳梁小丑可怖。

为了正义与公理,帅敦诚必须站在恶的对立面

当帅家默与丰宝玉的人设被确立后,当程仁清成功反水成为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之后。

曾经被迫受贿的帅敦诚,也走上了反抗与投诚的道路。

他不仅认识到了自己行为上的不可饶恕,更预见到了不久的将来,自己将成为扳倒范家与马家重要的推手。

于是乎,在他临死之前的那个夜晚,在他向妻子说出自己的全部不堪之后。

他怒吼着喊出了这样一句话:“大明这席锦袍之下,都是什么样的魑魅魍魉。”

可究竟是怎样的“魑魅魍魉”呢?是范渊与马文才这样的吗?

还是宋仁与毛攀凤这样的呢?又或是鹿飞龙、程仁清与他帅敦诚这样的?

如果是,那他们这一群“魑魅魍魉”在国家与朝廷的眼中,真就只不过是一群“魑魅魍魉”。

一群连送到前线当炮灰资格都没有的“魑魅魍魉”。

一群只要听到些许风吹草动,但会四散奔逃的捣蛋精怪。

别说黄帝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即便是蚩尤也不会拿正眼瞧他们。

要知道,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他们这些人都或许连做“魑魅魍魉”的机会都有。

即便你帅敦诚写下了《丝绢全书》,即便你帅敦诚供出了所知的一切。

即便你帅敦诚打出了“人丁丝绢税”的第一枪。

你终究不过一个受贿之人,而且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的立基与正能量是好的。

恶有恶报、好有好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虽然在上百年的时间里,有太多该报之人得以善终。

但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会为祖上的敛财行为受到应有的代价。

只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与效果,将帅敦诚的行为拔高到如此地步真的好吗?

如果大明王朝真如帅敦诚说得如此不堪,那么他的宝贝儿子帅家默是如何活到今天的?

难不成真是通过吃百家饭,就能成为一代算学神童吗?

如果真如帅敦诚所说,那些史料中所记载的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难道只是史书中用来贴金的杜撰?

难道“地方官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赡养这些无家可归的人,轻则撤职查办,重则下狱问罪”都是子虚乌有之事吗?

以上便是我对《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第13集的理解与感悟,更多精彩解析,咱们下回见!

精彩回顾:

《显微镜下的大明》看清“东门黄犬”背后隐喻,才知不是千古憾事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