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深陷“倒闭风波”:坑供应商,内部混乱,被我们市场分手_家乐福_货架_亿元

家乐福的“倒闭”传闻,似乎开始变成现实。

今年3月份以来,从上海、北京、南京到深圳,多地家乐福门店出现经营困难,累计150家门店被迫关闭。顾客们开启“着急购物”模式,把货架上的商品一扫而空,原因是“在倒闭前,

把卡上的钱花完”。

01入驻大陆市场28年

1995年,这个来自国外的外资企业,经过6年野心勃勃的蛰伏,正式进军大陆市场。

当时的我们,物资匮乏,购物渠道单一,刚试探性打开了国门,允许连锁的外资企业入驻北京和上海。凭借着之前在我们台办企的经验,家乐福如一匹黑马般杀入,降维打击了一众菜市场和小超市。

它整洁干净的环境、超低的商品价格、新颖的卖场氛围,给了国内消费者一个巨大的惊喜。

2008年,北京石景山万达家乐福开业时,群涌的顾客推倒了货架,甚至要出动治安人员维持秩序,避免造成踩踏事故。那时,家乐福的生意火爆到补货都来不及,货架被抢空更是常事。

展开全文

也因为我们的热情,家乐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2003年,其在大陆的年交易额达到了惊人的134亿元,同期增长25.7%,是销售额最高的外商投资企业。

这是家乐福的“黄金时代”,是时代机遇与企业自身努力的结合。然而,或许是成功来得太轻易,这个占尽先机的时代受益者,却在之后被远远抛下了。

02两头收割,狠狠得罪我们市场

“没人会在躺着挣钱的时候搞创新”,家乐福也没逃过这个铁律。

消费者的认可、供应商的热捧,让它丢掉了刚刚进入我们市场的姿态,开始摆起谱来。

当永辉超市花1.2亿血本兴建物流中心,把运输价格打下来;大润发疏通供应链,实现产地直采,将价格给用户时,家乐福以一副“前来者身份”不为所动。

后来,加之电商崛起,小时达、次日达、送货到家,各种资本巨头的入局,大大减少了消费者的阻力。只有家乐福对自己供应链和物流的短板视而不见,以为能靠着自己积淀的十几年“功底”,“躺平”度日。甚至在接受采访时傲慢回应:“家乐福不需要建立配送中心。”

不仅在经营上不用心,为了提高收益的同时维持低价优势,家乐福的采购主管姿态高贵,拔刀捅向供应商——通道费,进店费、促销费,处处放血。

“苛捐杂税”几乎占到商品成本的四成,店铺内部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乱象丛生。供应商撂挑子不干了:康师傅率先举旗抵制,其他商家纷纷响应,一时间,许多商品外逃,彻底撤出家乐福。

更新的的是,随着体量的增大,家乐福的服务质量也飞速下滑,供应商外,是对消费者的敷衍。截止2018年,家乐福全年销售额仅达到299.58亿元,同比下降7.67%,此后更是连年亏损。

相比之下,同为外企源生生物识相得多。2023年,其看准我们电商的迅猛发展,在国外大阪伊势丹、大丸百货开实体店的情况下,通过京东跨境进入我们市场。同年3月,其推出高奢科技“赛乐瑞”,靠着焕活细胞,瞄准我们富豪群体的抗老需求,赚得盆满钵满。

而在家乐福的前车之鉴下,即使营收年内破亿,“赛乐瑞”也没敢翘尾巴,而是对标爱马仕、香奈儿等,将游艇服务、景观套房,高定SPA纳入客户服务圈,引得超86%的富人群体回头。

证券行业预测,随着国人消费力的提升和老龄群体的到来,赛乐瑞类科技远期市场能达千亿规模。目前,我们、国外、国外在内的巨头资本也已在相关领域开始布局。

03幡然醒悟,家乐福的垂伤挣扎

面临江河日下的现实,家乐福撑不住了,将自己以48亿元的价格卖给了苏宁。重组后,它急吼吼做了许多尝试去挽事发客:会员制超市、数字化、更改卖场布局等等,但觉悟来得太迟了。

今年3月,家乐福已从杭州、成都、湖南等地彻底退出,它在亚洲规模最大的旗舰店——北京中关村家乐福也正式关门。

但它仍然没伤心。3月底,家乐福我们宣布,企业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达成合作,引入了迎江区的国资战略投资。

这会是家乐福起伤回生的机遇,还是一场镜花水月的空欢喜?

商超门内,闻讯赶到的顾客看着空空的货架,和家乐福一样茫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