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报纸】《西城老干部》2023年第1期第二版_部队_双拥_居民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追循“问题导向” 走过苦难辉煌

王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回顾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追循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繁荣富强和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筚路蓝缕砥砺奋进,取得令人惊叹的辉煌成就。

寻求“中国向何处去”

共产党人认准了共产主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领土支离主权丧失,中华民族惨遭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爱国人士发出了时代之问“中国向何处去?”

革命先驱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说“社会主义的社会,无论人愿要他不愿要他,他是运命的必然的出现,这是历史的命令”“社会主义之来临,乃如夜之继日,地球绕日之一样确实”。党的二大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确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明确提出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指出了中华民族的前行之路。

追问“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共产党人决定武装夺取政权

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面对惨重的损失和挫折,共产党奋起反击,举行了八一南昌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最终失败了,革命者陷入“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深思。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党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后在党的领导下,先后举行了黄麻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桑植起义、平江起义、百色起义、宁都起义等,建立了拥有30万人的军事力量和遍布江南数省的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展开全文

回答“泥腿子会治理国家吗”

共产党人建立了东方大国

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国外的反动政客、国民党精英和大资本家发出了“泥腿子会治理国家吗”的疑问。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构建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0年至1953年,我们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1952年至1956年,我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3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1954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64年底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力争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新中国蒸蒸日上国泰民安,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探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共产党人选择了改革开放

十年内乱结束,面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党在徘徊中前进。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率先在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城市开启国有企业改制,促进了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创办经济特区,打开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发展的活力。科技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四大战略全面实施。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天地,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二,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1.5亿人口摆脱贫困。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祖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面临百年变局时代大考

共产党人踔厉奋进复兴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时代命题的考验,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外交、教育、科技、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我国从2013年开始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现已与沿线15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企业投资430多亿元,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元。中外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

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今日中国正意气风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甘当社区建设的“银”领者

濮存慧

我是一名老教师,在教育一线工作了40多年。如今,我是陶然亭街道龙泉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在这一岗位上已经干了10年。

我所居住的里仁东街3、5号院是老旧小区,老住户们常常因为安全和环境问题烦心。担任龙泉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以来,我常常思考,书记的职责是什么? 我想应该就是当好社区的勤务兵、群众的贴心人,就是要解决社区居民的烦心事吧。

上任不久,我就积极发动老党员挨家挨户走访,征求意见建议。后来在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的支持下,社区召开了居民大会,成立了居民自治组织“楼宇汇”,我被选为负责人。原来的“楼宇汇”,也就是今天的物管会,开始着手对社区进行“大改造”。

2014年,我们采用“蔬菜直通车”的方式解决了老年人买菜难的问题。2015年,社区逐步更换老化的“三管”,进行“三管大修”,这可是居民期望已久的事情。在“三管大修”中,我们想尽办法帮助居民解决遇到的困难。比如,居民没地方放东西,我们就帮着找来大箱子;断水的时候工程队想在楼下安个水管,但是考虑到楼里老人多,我们和工程队协商在每一层楼梯的拐角处都安装临时水管,这样住户只需上下半层楼就可以接水倒水。2016年,社区更换了楼道窗户,安装了宣传橱窗和黑板,定制了快件储物架,添置了公共轮椅等。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社区完成了公共设施的改善,如安装一层楼梯的扶手、修复破旧车棚、更换小院路灯、整修坡道、安装晾衣杆等。2017年,在背街小巷“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我们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建立了“里仁之家”。这间10平方米的小屋成了小院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阵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枢纽,党员们有了学习交流的场所,居民们有了休闲活动的乐园。

就这样,居民们的居住环境不断变好,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加。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老党员再一次冲锋在前,成为社区疫情防控的带头人。2020年2月9日开始,我带领支部的党员和群众分组排班,轮流在院内站岗值守,严把出入口,出门问证,进门查证,定时消毒消杀,居民们都说一进小院就有安全感。80多岁的王老孤身一人在家,我就站在院子里和她隔着窗户聊天。社区安排蔬菜送货上门,有些老年人不会用微信登记,我便和服务中心建立联系,谁需要买东西就给我打电话,我帮他们登记。老人想理发了,我马上与理发店联系上门服务。5号楼该收水费了,由于疫情不能入户,我就发动楼门长把各户的单据发下去,使居民们顺利地缴纳了水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老党员成了居民们的守护者。

我们小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很有特色。我们用板报、橱窗传达党的声音,宣传正能量,这一做法至今已坚持了8年。负责文化橱窗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同志,每一期确定好主题后,我负责约稿收稿、打印照片,做好前期的各项工作。居民会对前来的亲戚朋友骄傲地说,看,这是我们院的板报。有的居民把板报拍摄下来,发到微信群里,看到好的文章,他们也会拍照保存起来。我们经常组织文化活动,如棋牌赛、敬老茶话会、迎新春联欢会等,既增进了邻里感情,又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10年来,我们用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善了社区环境,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从中我们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获得了奉献的快乐,我想这就是推动社区治理的意义所在吧。

回忆参加区双拥活动二三事

李茂刚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战争年代我党我军依靠它,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消灭了国民党800万军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发扬“双拥”优良传统,把我国建设成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世界强国之一。我区是全国双拥模范区,军地之间在多方面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事情。我在区委老干部局工作期间,多次参加区里组织的双拥活动,很多事情还记忆犹新。

参加军地军政座谈会。每年春节前,我区都要召开军地军政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驻地各军队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领导以及各委办局领导。军地双方共同回顾一年来的双拥工作,畅谈一年来双拥工作取得的成绩,展望新的一年美好前景,并对军地各方互相给予的支持帮助表达深深的谢意。我作为委办局领导多次参加这种会议,对军地双方多年来形成的友谊感到十分欣慰。

积极开展“双拥”活动。部队组成学雷锋小组,在大街小巷为社区居民义务理发、修车,帮街道打扫卫生、清运垃圾;我区作为属地,每年接纳转业干部,安排家属就业,安排子女入托入学,为部队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部队官兵永远铭记区委、区政府和西城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我也是区里接纳的转业干部之一,1995年,我和几名军转干部一起被分配到西城区,在干部职数紧缺的情况下,区委组织部仍然欢迎我们的到来,想方设法为我们安排相应的工作。我在老干部局工作期间,每年都要按照区里的要求和人事局的安排,接收几名转业军人。在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大会上,区领导反复强调,把转业干部安排好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每年接收转业干部,各单位都是不打折扣的,圆满完成了区里交给的任务。

和部队结成对子开展“双拥”。为了方便开展双拥活动,各单位都积极和驻军结成对子。那时老干部局和武警部队一支队结对子,开展的主要活动有:过节期间搞联欢,老干部局和部队分别演出节目,活跃节日气氛;离休干部给部队官兵讲光荣传统。离休干部中有许多老红军、老八路,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讲打日本鬼子的故事。部队许多年轻战士听后都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牢记革命历史,向这些革命老人学习,永远跟党走。在武警部队驻地附近住着一名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谭新华,部队干部战士经常到她家里帮忙打扫卫生,听老人讲故事。

到部队驻地开展慰问活动。每年八一建军节和春节前,区里都要组成几个拥军慰问小组,到部队驻地进行慰问。我曾作为慰问团成员跟随区领导到二炮部队、武警部队慰问,受到干部战士欢迎。有时还有机会到中南海慰问部队,更是感到非同一般。我原在中南海部队工作,自从转业到地方以后,由于警卫安全和保守秘密的原因,离开中南海的干部战士基本上没有机会再回老部队,因此,只能把对老部队的思念之情深深藏在心里。有一年八一建军节,区双拥办主任刘春城等同志和我组成慰问组到中南海部队进行慰问,因为这是回老部队,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我们一行在部队接待人员的引导下,从中南海西门进入。见到部队老领导、老战友,我们代表区领导向部队致以节日的问候和亲切的慰问!

现在,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充分发挥军队和地方积极性,“双拥”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老干部也一定会发扬在岗时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力所能及地发挥余热,自觉践行红墙意识,继续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首都北京的安保作出自己的贡献。

初心不改 助残无限

——记我区第六届“五星”老干部“公益之星”获奖者廖正义

区残联

清晨,伴随着刚刚升起的太阳,一支支跑步的队伍奔跑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跑道上。在这些奔跑的队伍中,有一个看起来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两人一组,用拉在手中的细绳把两人连在一起,肩并肩地奔跑在众多的跑步队伍中间。这是一支助盲团队,每周三和周六,他们都要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跑步的盲友在助跑志愿者手中那根引导绳的引领下,像其他人一样,自由地在跑道上奔跑。

在这支队伍的边上,总是伴随着一位手持相机的老人,他或是在队伍的前后左右一起快速奔跑,或是静静地守在路边等候着队伍的经过。手中的相机快门响个不停,记录下这些盲友和志愿者们奔跑的时光。

这位老人就是区残联退休干部廖正义。退休后,他为残疾人服务的活动却从未间断,身影时常出现在各类扶残助残的活动中,尽己所能,继续为残疾人事业发光发热,让退休后的生活更有意义。

谈起助盲团的活动,廖正义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其实,我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来到这个助盲团的。那是在2020年,《西城残疾人》杂志委托我采访视力残疾人周玲。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得知,她在6年的时间里不仅坚持长跑,还参加过15场半程马拉松和3场全程马拉松。所以,就和她约定在奥森公园,想去看看她跑步,而这也让我和助盲跑团结了缘。”从此,廖正义就融入了这个助盲的群体,和助盲团里的盲友、志愿者一起,经历着奥森跑道上的雨雪风霜,一跑就是一年多。

廖正义没有一点儿跑步的基础,刚开始跑的时候脚上都磨出了血泡。但是看到那么多的盲人都能坚持跑,想到那些盲人和志愿者在期待着他们跑步的照片时,他就坚持下来了。

助盲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盲人朋友和志愿者们互相鼓励,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下来了。志愿者在与盲人朋友的近距离接触中,感受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更被盲人身在黑暗心向光明的乐观生活态度所感染。

除了参加助盲跑团,退休后廖正义还坚持参加区残疾人辅具评估的工作,一直坚持为德胜街道职康站的学员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并作为区轮椅模特队摄影师尽可能多地记录残疾人的美丽影像。

编辑|安 璐

策划|朱文清

审核|李晓燕

投稿邮箱:bjxclgb2010@126.com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