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18:人的自律,本质是一种断舍离_万物_虚空_天地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自律 老子 本质 18 万物 虚空 天地

上节课,我们讲了天地不仁。这个不仁是大仁,是天地最懂得与万物的尺度把握,不会越界。

天地之间,虚而不屈。创造了偌大的空间,承载了万物,但又不会参与万物的兴亡之轮回;冷眼旁观而已,与万物保持距离,维持着天地间巨大的虚空。

虚空看似是没有任何东西,空空如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机会动而愈出,创造更多可能。这就是道的智慧,就是留空、留白,永远不满、有盈余。这种看似浪费和空闲,就是真正道的力量。

课后提到断舍离,我们从道的力量角度来阐述一下。所谓断舍离,本质上就是创造一个虚空的境地,无论是人与物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哪怕是我们与自己之间。

说人与物之间,要物尽其用,世间没有无用之物,只是放错了地方。人与物的链接,通过对己有用而产生,对自己有用,一时之用、一世之用,会有区别。倘若一时之用,必有对他人一时之用。

所以,人与物之间的断舍离,就是对物在空间上重新归位,要么在自家,要么送到别人家。有用之物必在有用之处。

所以,看似抛弃了对己无用的物,是不仁的,但其实是让闲置的物品重新融入价值链中发挥 作用,不枉费生产一遭。这种断舍离,就是一种解放,让物不再困于一处;哪怕进入熔炉再造,也是新生的过程。

而对于那些有用之物,理应归其位,挥其用,不闲置不浪费。所以,人对于物要时刻在有用、无用之间判断和选择。从购买之初,就要想清楚这个问题。

有用、无用?有多大用,使用的效果和频次,值不值得请回家里来?我用请这个词,就是把物当做神去看,而不是奴役。物是人的助力,是支撑,是喻美,所以要想清楚再做决策。

对物的断舍离,最高境界就是在拥有它们之初就做了清晰的了断。知道什么物是必须舍弃的,不该请回来的;明白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才能和一切物划清界限。

凭一时冲动请回来的,就像稀里糊涂的一夜情,后患无穷。所以,断舍离是一种理智的选择,是基于对自己和对物的认知,再做出的选择。这种理智就像天地冷眼看万物死亡一样,不为其情所动,只为其道而行。

展开全文

现在的收纳归置已经是下策了,房间就是一个小天地,屋顶是天地板是地,这天地之间虚而不屈,才能动而愈出。留出足够的空间,人才会得以喘息,感到舒服。

空气流通,余音绕梁,光照四壁,才有小天地的灵魂;就是不能拥挤不堪。感到压抑。所以,要创造虚空,才能运化一切可能。总之,人与物的断舍离就是打造物尽其用,创造虚空。

人与人之间的断舍离也是如此,距离产生美,这就是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虚空。小别胜新婚也是这个道理,一时的分离创造了相思的空间,反而更加思念团聚。

断奶,是让孩子尽快自食其力,下狠心放手不管看似不仁,其实大爱,确保在安全之上,让孩子们心灵自由,任意翱翔。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他们才有无限可能。

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地,他们可以在天空任意翱翔,飞得多高都可以,累了也可以坐在地上歇歇脚,这就是与孩子的断舍离,犹如天地对万物。

夫妻之间也如此,断舍离不是恩断义绝,而是要明白各自界限,即便是如胶似漆耳鬓厮磨,也要清楚两个个体的差异,懂得彼此尊重和有爱。

夫妻不是彼此的附属玩物,是两个独立的灵魂相遇,结伴而行;不能怀着利用和榨取对方的想法,毫无底线,过分依赖,甚至寄生。夫妻之间的断舍离,就是要时刻保持人格之间的距离。给对方成长自我、完善自我、丰富自我的机会。

而自己,就要像天地对万物一样,欣赏对方,无条件地爱对方。夫妻之所以结合,是因为各自都是不寻常的个体,才会有吸引力。

当下的夫妻关系很糟糕,看似空间上断舍离,看不到摸不到,不再一起,聚少离多;但实际上,心灵和灵魂是依赖、寄生、不独立的。这样的关系就很危险,造成各种恩怨和矛盾,最终不欢而散。

怎么就从之前的爱到不爱了呢?其实是自己不爱自己了,太过分想要而得不到,才会产生巨大落差;是没有搞懂,夫妻之间的空间感就是动而愈出,永恒常青的秘密。

尊重对方,给对方机会和空间成长,以欣赏和接纳的关爱对待他,才是真正的大爱。

人与自己的断舍离就是最高级的了,明确自己的使命,管理好精力和时间,不被困扰和纠缠,不被诱惑和误导,保持心灵、头脑和认知的虚空状态,随时接纳新知和机会。

给自己所作的一切事留有回旋余地,话不说满,事不做绝。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创造了一个空间,不会把自己逼死在墙角里无法转身。

人的自律,其本质就是和一切与当下无关的人和事进行断舍离,划清界限,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和节奏去做事;懂得拒绝,扛得住诱惑。

为什么说这是最难的呢?天地对万物,房间对物品,夫妻对彼此,都有第三视角;而人与自己,这如天地一般的视角是很难得的悟性了。

控制欲望,洁身自好,勤俭持家,谨言慎行,鞠躬尽瘁……这些都是减法,让自己进行断舍离,转而专注。

万物互联,要做加法容易,减法最难。拒绝无效社交,拒绝不义之财,拒绝名利美色诱惑,拒绝玩物丧志,拒绝孤注一掷,都是断舍离。

与人性的恶、难以抵抗的人性弱点,划清界限;让自己如天地一样时刻保持清醒,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天地便是那个懂得了断舍离的自己。

知道自己是谁,为何而来,要去到哪里?人生如天地对万物那样清醒不容易。所以,天地不仁,不如守中,是适用在万事万物之中的道,可以用它来解释所有人事物。

虚空是无限生机的开始。所谓无中生有,如果没有无,就不会有有。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所以,你看这生养万物的道,就像神一样,万物可亡,它却不会死, 这就是道有他神奇的创造力。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孕育了万物,也创造了万物,道是天地万物的真正的起源。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渺渺冥冥,若隐若现,与我们的认知保持虚空,近不得也挣不脱,而它的作用却是不会枯竭的,永不停息。

道与我们之间,也如天地对万物,有着巨大的空间。你知道它存在,却很难真正触摸到它,真正理解它。道就是这样折磨着人,保持着应有的距离,让你时刻想念而又不可得到。

虚空也就是道存在的一种形式,留给了无限可能的机会。所以,人生的大智慧不是实而是虚,不是满而是空。好好体会这一点,不容易。

昨天一个客户主动约我,根据我多年的经验预判,一定没好事。果然,跟我谈直销的事业。她问我可不可做,想让我给她一些看法。

我说,你看中的不是产品而是赚钱的制度,是金钱和利益。这是实,但真正的智慧是要看到背后的虚。就是你做了之后,造成的人脉关系的变化、价值观的变化、生活圈子的变化。有没有权衡利弊?她幡然醒悟。

世人常常陷入当下实像的困局里,就忘记了更有意义的时间、精神、心灵、文化。就好比买房子,不仅要考虑价格这个能看得到的因素,还要考虑邻居的素质、社区的文化、周边的价值,由房子带来的时间、精力和机会因素。这就是道所在。

吃饭要吃七分饱,倒茶决不能满杯,都有很深刻的虚空道理在内的。

人类的排泄就是创造虚空的系统,口腔、鼻腔、胸腔、腹腔,都是一个虚空的所在。他们就如天地一样,承载着其中的器官,是绝对不能满载的。

车队长途自驾出行,每一辆车是不能满载的,有五个座的都要留一个出来。这个空座看上去是浪费,但它是智慧,你想想为什么?

好了,这节课到这里结束了,下节再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