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让生命更生动_生态_安葬_殡葬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生动 生态 生命 生态 安葬 殡葬

走进玉函山安息园,首先感受到的是清幽、安静。依山而建的玉函山公墓,远眺众山环绕、重峦叠翠,近看青松翠柏、四季常青。在这里,一场推进殡葬改革、推行生态安葬的又一生动实践正在上演——

展开全文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庆祝玉函山生态示范园开园。玉函山生态示范园的建成,对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祭祀,打造节地生态葬文化品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有着深远的意义……”

3月31日,济南玉函山生态示范园正式启用。作为济南市城区内最大的国有公墓,2021年11月,济南市殡仪馆总投资400余万元,启动建设了生态葬示范园。在玉函山核心区域规划设计推出节地生态葬,宣传绿色生态的理念,引导市民选择节地生态的葬式葬法,成为移风易俗、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生态示范园坚持以人为本、协调统一、着眼未来的规划建设原则,结合景观生态化、艺术化、人文化陵园景观设计理念,根据墓园整体定位、文化背景及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将整个生态葬区划分为无恒州、兴隆州、奉量州、未既州、风角州、春霆州、三垣州、觅渡州、永顾州等九大州,具有草坪葬、树葬、花坛葬、壁葬、塔葬等多种生态葬法,其中草坪葬区、树葬区可安葬3900具骨灰,壁葬区、塔葬区可安葬1700具骨灰,循环式花坛葬区年安葬约200具骨灰,节地生态葬式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让逝者的生命在花与树上得以延续,实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

中央花坛葬区域取名永顾州,设计以青鸟雕塑。古代有“青鸟衔玉函”的神话传说:“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额,名‘王母使者’。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玉函,常令鸟守之。”玉函山下绿树环绕,鲜花草木排列错落有致,西边的“五寸亭”与青鸟雕像遥相呼应,神话传说寄托了古人对生命奥秘的探寻和想象,也给示范园增添了几分肃穆灵动的色彩。

壁葬、塔葬区取名三垣州,在生态葬中,保留了最多的地上标志,是最为醒目的一种生态葬方式。造型丰富、格位众多的壁葬墙,在满足逝者安葬需求的同时,还可以让家属以全新的、更有意义的绿色殡葬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寄托对逝者哀思。

树葬区以春霆为名,寓意逝者一生,树己树人,是后人应该铭记和学习的榜样。配以模仿云纹和叶纹的步道,结合树木扎根向下、枝叶接天、顶天立地的姿态,寓意逝者卓然之姿永存不朽……诸如此类精巧的设计在生态园随处可见。这里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如同一座环境清雅的生命花园,逝者安息在此,让自然美景永远相伴。

随着生态环保观念兴起及土地资源约束加剧,生态葬是入土为安、回归自然最好的选择,在实现逝者落叶归根心愿的同时,将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留与后人。相较于动辄花费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的传统土葬形式,示范园内的生态葬成本较低,且节地环保。根据2018年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对生态葬实施奖补政策的通知》,在全民全面免除丧葬费的基础上,市民政部门将惠民项目延伸到生态安葬环节,实现了惠民殡葬提标扩面。对选择生态葬的具有济南市户籍和居住证的亡故居民进行奖补(2018年1月1日以后亡故的):骨灰撒散或将骨灰全部撒入海、河等,奖补4000元;骨灰使用可降解容器或者直接入土,土地可重复使用,不保留标志的,奖补3000元;骨灰或不实行火化政策的少数民族居民遗体深埋不留坟头、不设墓碑等标志物或在一年内不保留坟头、去除墓碑等标志物并且以后不再设立的,奖补2000元;骨灰永久安放在骨灰堂、墙、塔、廊、壁等骨灰格位中,无其他标志物的,奖补1000元。

大自然是人类的摇篮,大自然是生命的归宿,生命过程如同花开花落,四季更迭,生命在回归自然中得到永恒。

节地生态葬是殡葬改革的主要内容,“逝有所安”是殡葬改革的最终目的。这不仅是殡葬工作的重要指向,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课题。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行殡葬改革,广泛传播新时代绿色文明殡葬理念,坚持守正创新,唱响厚养薄葬的移风易俗殡葬改革主旋律。海葬、树葬、壁葬、草坪葬等多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逐步受到社会认可与欢迎,“回归自然”渐成殡葬文明的新风向标。

济南市殡仪馆作为移风易俗、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理念,凸显公益属性,本着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的原则,始终把满足基本丧葬需求作为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殡葬基础服务供给,不断规范安葬服务管理,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切实做好人民群众“身后事”,不断满足“逝有所安”需求。

让生命真正源于自然、归于自然,才是对生命事业的最高弘扬,济南市殡仪馆正全力推动殡葬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

(文/图本报记者兰萃通讯员李澎孙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