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打响之后,无人机就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是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场全方面多角度的“战争直播”,让大家“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另一方面,则是无人机如同狙击手一样对单兵进行压制,让人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比如最近网上曝光的一个长视频,就生动表现出了单兵在面对无人机时的深度绝望。
全是弹坑
在这里我们先做个常识科普,画面上被炸的,其实是乌军士兵,至少大部分是,原因是他们穿的土黄色迷彩军装,以及护耳拱起的德式头盔。说它是德式,只是从样式上判断的,其实它真正的身份是日本自卫队88式钢盔,2022年特别军事行动打响之后,日本政府向乌军捐赠了一些88式钢盔。好,杜绝了西方媒体常用的“张冠李戴”手法之后,我们继续往下聊,说说看了视频的感想。
真是绝望啊
看军装和头盔,这是乌军
展开全文
行了,不认同的可以出门右转了
首先,为了防无人机,乌军的战壕已经进行了升级,在上面铺盖了一层树枝进行遮蔽,但没盖好,反而成了两头通风的“行军灶”,无人机投一枚手雷进去,就等于架起来烧,人成了“叫花鸡”。
成了行军灶了
实际上,应对方法并非有,有人说可以在战壕上面架一层遮蔽网,现在俄军的一些军车就是这样防无人机的,甚至可以是弹力网,无人机一投弹下来,就像羽毛球打在球拍上一样被弹开。
为了防无人机,坦克都已经这样了
这个弹扔在乌军身上一下弹开了
不过这种方法只是网友想想而已,而且对于目前的乌军来说,过于奢侈了,很多乌军士兵被“拉壮丁”之后,强行塞了一把枪,训练3天就被送上战场了,根本就是“炮灰”,不可能给他那么好的装备的。因此他们还是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战壕掘成“猫耳洞”,并进行对空伪装,才能避免无人机的直接投弹,但现在乌军的战壕和散兵坑都有问题,有的甚至只是一个弹坑。
我闪
我再闪
其次,在发现俄军无人机之后,乌军士兵也是尽力让自己活下来,视频中多次上演疯狂的“跑酷”和走位,有的受伤之后甚至还在跑,真是拼尽了全力。这种走位到底有没有用?从速度上来说,肯定跑不过无人机,但这种无人机一般都是民用和商用的四轴无人机,携带的弹药量十分有限,“跑酷”的目的是为了消耗它的弹药,等它回去重新装弹,或者再派一架无人机过来时,自己早已逃出生天了。
我跑
躲在装甲车下面不是最安全的吗?
继续跑
最终还是没跑了
战术卧倒
跑跑跑
第三、战争真是很残酷,在战斗中为了确保敌人死亡,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往往会进行补枪,而视频中无人机也多次对已经死亡,或者受伤严重的士兵“补枪”。战争从来就不是温情脉脉的,所以我们要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补枪
补枪
这位重伤的也被补枪了
第四、虽然俄乌双方都动用了不少的无人机,并且都在这种大平原加好天气中取得了不少的战果,乌军最近甚至还说要引进数万架四轴无人机,并开发“游戏”,让全世界的玩家都来通过远程网络打俄军,但这些只是幼儿园级的信息化战争,双方的无人机战法还较为初级,查打一体也比较原始。如果能够使用无人机“蜂群”再配上智能弹药,那真的要“点名”了。
往外爬也没用
好了,我们最后来回答标题里的问题,面对这种四轴无人机,单兵真的是毫无还手之力吗?其实,用近炸或者定时的全钢珠榴弹、枪榴弹、RPG,或者打个“此面向敌”上去空炸,甚至使用以色列的无人机狙击枪、反无人机电磁枪,都可以搏一搏,俄军甚至还用无人机撞下过乌军的无人机,上演了世界上第一场真正的“无人机空战”,但一切的难点都在发现和识别。
想开枪还击
而面对这一难题,可以用战场监视雷达,比如我国研制的Ku有源相控阵雷达,就能进行运动目标搜索监视、智能目标识别,可按威胁等级进行自动目标分类、自主定向定位,具有监控区域广、监控角度范围、报警区与屏蔽区可设置的优点,并与摄像系统联动,搭配无线AP解决通信障碍,对数据传输的要求也很低,据说对无人机的探测距离大于3公里。
战场监视雷达
但是这些雷达一开机,在战争上可能就像开了探照灯一样,是个强信号源,立刻就会成为被打击的目标,这就决定了两点。一,和干扰器一样不可能时时刻刻开机;二、比速度,现在俄军对付乌军无人机的办法,就是用炮火覆盖它的操纵手,炸死了不少乌军操控无人机的女兵,原因在于这种四轴旋翼无人机受到电池的制约,航程有限,一般只能飞1到5公里,只要在这个范围内侦查到操控无人机的车辆和人员,打一个基数的弹药过去就可以了。而这时候,比的就是速度,是你先发现敌人的无人机操控手,还是对方先发现你的战场监视雷达,决定了谁生谁死。
乌军女兵
总体来说,无人机对于单兵而言,就像狙击手一样让大家人人自危,而且在大致势均力敌的环境中,无人机优势方真的决定了局部的胜败,它实际上已经在局部形成了三维打二维的局面,无人机作战方式的全面到来,已经彻底改变了战场打法。
这名乌军最终还是被炸死了,太绝望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