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无人机坠毁,其实是“苦肉计”:故意飞过去让俄军撞_无人机_美国_黑海

美军无人机坠毁,其实是“苦肉计”:故意飞过去让俄军撞

#俄驻美大使:黑海无人机事件是挑衅#

自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俄关系就一直很紧张,但双方都还保持了克制,没有“直接动手”,然而这一默契似乎正在打破。据观察者网3月15日的报道,美军欧洲司令部当天下午对外确认, 一架美国MQ-9“死神”无人机在黑海坠毁,美军声称,该无人机遭到了一架俄罗斯苏-27战机的“撞击”,导致无人机的发动机螺旋桨受损,因此才“被迫坠毁”在克里米亚以西的黑海海域,并且强调,事发地点位于国际空域。

驻欧美空军司令詹姆斯·海克中将则披露了更多的“撞击”细节,他表示,俄罗斯 一共起飞2架苏-27战机来拦截美方的无人机,在撞击之前,俄军机曾多次试图“阻拦”美军无人机,为此甚至飞到前方,对无人机喷洒航空燃油,随后,其中一架苏-27战机对无人机采取了撞击行动,最终导致后者坠毁。 海克批评俄军飞行员的行为是“不安全、不专业”的,对无人机实施撞击,也是一种 “无能”的表现。

据美国“战区”军事网站3月14日的报道,一位匿名的美空军官表示,他不知道执行拦截的俄军飞机“来自哪个基地和返回了哪个基地”,但有一点是确定的, 撞击肯定会对俄军战机“留下印记”,事实上,只要苏-27战机“再往前几英寸”,俄军机本身“也会受到严重的损坏,甚至被摧毁”。有“未经证实”的报道则指出,执行拦截任务的俄军苏-27降落在克里米亚的贝尔贝克军事基地, 机身的确遭到了“一定程度损伤”。

展开全文

在美国指责俄战机导致“死神”无人机坠毁之后, 俄国防部也很快予以了回应,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美军无人机“关闭了应答器”,没有对俄方的喊话做出任何反应;2、美军无人机“侵犯了”俄特别军事行动设立的临时空域边界;3、俄军方强调,在拦截的过程中,俄军机“ 未使用机载武器,未与无人机接触,并安全返回驻地机场”; 4、美军无人机是由于“大幅度机动导致失控”,“逐渐失去高度”而坠毁的,与俄无关。

俄军方的表态,用中国的外交术语来说,其实就是一句话, 那就是“一切责任在于美方”。美俄说法自相矛盾,一时之间“黑海坠机”事件的真相扑朔迷离, 但这并不妨碍华盛顿持续炒作这一事件:美国国安顾问沙利文已经向拜登总统“通报了这一事件”,国安委战略沟通协调官柯比表示,美国“正在研究一些图像”,看看有没有适合“公开发布的画面”,以便证实美方对俄罗斯所做出的指控。

除了在内部“蓄势待发”之外, 美国还在积极的“发动盟友”。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莱斯说,美国政府已与盟国和伙伴接触,向他们通报情况;据半岛中文网3月15日的报道,一位匿名的美国官员表示,北约高级将领克里斯托弗·卡沃利也向北约盟友通报了这一事件。美国的这一系列“操作”(炒作), 与此前中美“气球事件”的模式非常相似,都是先“喊冤”,然后“口诛笔伐”进行施压。

从这个角度分析,此次“黑海坠机”事件,恐怕并非偶然。一来,据CNN的报道,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俄都有军机在黑海飞行, 为什么这次俄军机要拦截美机?明显是美无人机企图闯入俄特别军事行动临时防空区,要知道“死神”无人机单价高达3200万,具备“查打一体”的功能,这么赤裸裸地飞过去,俄军不拦截才怪了。所以,美军无人机“主动挑衅”的可能性很大,这就好像,美侦察机抵近上海、福建一样。

二来,事发之后,俄罗斯其实是想“息事宁人”的,是美方“主动爆料”,“主动炒作”。比如说,此次“黑海坠机”事件是发生在当地时间周二上午7点,事件发生之后,俄方其实是“默不做声”的,没有谴责美方抵近克里米亚,反倒是美军欧洲司令部最先曝光,随后美媒、美政府部门纷纷跟进,而在美方升级事态之后,俄国防部才做出回应,可见,闯“防空区”的是美国,主动炒作的还是美国。

其三,俄军的“拦截”其实是相当克制,甚至有点“憋屈”的。因为按照美方的说法,俄罗斯是出动了2架苏-27战斗机去拦截一架美军无人机,按道理讲,俄军占据绝对的火力优势,但俄军战机居然采用“碰撞”的方式去拦截这架美机,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俄罗斯不想“没事找事”,不想“激化事态”,不想引发“美俄交火”,那么反过来也就说明,这是美国在故意挑衅,而俄罗斯“不得不”采用这种“憋屈”的拦截手段。

因此, 这很可能还是美国挖的一个坑,与之前的中美“气球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美“气球事件”中,美国击落了中国的“气象研究飞艇”;而在美俄“黑海坠机”事件中,是 美国主动挑衅,故意去闯俄方的“防空区”,送无人机给俄方拦截。美国击落中国气球,声称是“保护美国人民”;美国故意送无人机给俄方拦截,声称是在“国际空域”,俄方的做法“鲁莽、危险、不专业”,要“给个说法”。

换句话说, 就是“我打你应该”,“你打我不行”,反正都是美国有理。那么,归根究底, 美国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气球事件”而言,一方面是为了对华施压,虽然中国默许了布林肯访华,但没有做出让步,所以白宫不满意,“气球事件”可以对华施压,顺便找借口“不去了”,因为中国不让步,去了也没用。另一方面是为了掩盖俄亥俄州的大规模有毒化学品泄露事件,转移舆论焦点。

就“黑海坠机”事件而言,恐怕是为“大规模军援”乌克兰做舆论准备。为了让美国人民支持白宫的援乌政策,故意制造摩擦使美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能让美国老百姓觉得“帮助乌克兰,就是帮助美国自己”,这么一来,长期、大规模军援乌克兰,就有了坚实的“民意基础”。所以,“黑海坠机”事件很可能是美国“策划”的, 故意闯俄军“防空区”,引诱俄军“拦截”,坚决不退,俄军撞击,然后美国“主动曝光”,“升级炒作”。

美国之所以这么做,恐怕也的确是“比较着急”了。据俄卫星通讯社3月15日的报道,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情报官斯科特·里特对媒体表示,乌军武装部队“或在未来数月内被击败”,“数十万人将丧生或被俘”,原因很简单,因为乌军“弹药和动员资源即将耗尽”。所以, “黑海坠机”事件可能与布林肯2月炒作“中国即将军援俄罗斯”一样,都是为美欧“大规模”军援乌克兰造势的,咱们曾经说过,美国这招叫“以进为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