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电影说无人机是印度人发明的是真的吗?可不可以把现在的战斗机当成导弹来使用,着重隐身和续航能力_无人机_战斗机_起降

本文目录

  • 看过一个电影说无人机是印度人发明的是真的吗
  • 可不可以把现在的战斗机当成导弹来使用,着重隐身和续航能力
  • 垂直起降实战意义有多大,我国的歼20可以设计成垂直起降吗
  • 察打一体无人机能克制海马斯火箭炮吗
  • 2019年阅兵亮相的无名隐身无人机性能如何

看过一个电影说无人机是印度人发明的是真的吗

据环球网报道,在10月25日,印度航空发展局(ADA)首次对外公布了SWiFT飞翼隐身无人机技术验证原型机的地面高速滑跑照片,这说明该机已经很接近首飞。这架隐身无人机是在2020年印度航展期间首次以模型形式对外公开的。

在2021年10月22日,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视察印度国防部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一些无人机 发展项目 被暴露出来。出来SWiFT飞翼隐身无人机,还有“鲁斯图姆”1(Rustom 1)和“鲁斯图姆”2(Rustom 2)长航时无人机。而此次进行高滑的“隐身飞翼飞行试验台”(SWiFT),是作为印度“夺命者”(Ghatak)无人作战飞机型号的缩比验证机研制的,机长为4米,翼展只有5米。

在去年10月,印度Ghatak”(印地语“夺命者”)无人机在印度坎普尔大学发布的视频中意外曝光。飞翼气动外形设计布局可以说得上是当今无人机领域最尖端的技术,而印度现在做的,就是要挑战这个顶端,要在世界大型隐身无人机的金字塔尖上占有一席之地。

高滑是新型飞机研制首飞前的一个节点,飞机在跑道上高速滑行,但机轮不离开地面,以便验证原型机是否能顺利首飞。按照飞机研制规律,新飞机地面滑行是指飞机在不离开地面起飞的状态下进行的滑行,是一架飞机由静态到动态的开始。

地面滑行分为低速滑行、中速滑行和高速滑行,DRDO披露该验证机已完成了上述三项滑行。一般来说,地面滑行是飞机首飞前的最后一关,进行2-3次高速滑行测试,这个过程在业内被称为“烤机”,如果放飞评审,最后就可以首飞了。这说明,印度这架无人机很可能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首飞。

印度这架隐身飞翼无人机的验证机是一个缩比原型机,机身长度只有4米,翼展只有5米,飞机全重只有1吨,因此从印方公布的照片看,缩比验证机的轮胎和光电设备、特高频/甚高频(U/V)天线、C波段数据链、空速管等,与整机的比例显得很怪异,设备尺寸看上去都很大,与机体的比例完全失调。

由于是缩比验证机,因此印方会使用现成的机载设备,机身内部也不需要严格按照原型机布局,只要能飞起来,验证气动设计有效性就好了。在验证机开始试飞后,将对飞翼布局的飞行控制、自主起降、雷达截面积等进行测试。如果一切顺利,才会进行正式的原型机的设计。

由于是缩比技术验证机,因此没必要使用大推力发动机。用的是推力为450公斤俄罗斯制造的土星36MT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自重为100公斤,原本是用于X-59M电视制导空地导弹。印度曾用这块发动机装配于早期自行研制的“无畏”式巡航导弹。后续拟换装已用于印度“无畏”式巡航导弹的“红宝石”(Manik)小型涡扇发动机。

如验证机试验进展顺利,DRDO将按原定计划在此基础上研制原型机。正品隐身飞翼无人机被命名为“夺命者”无人作战飞机。该机采用无尾飞翼布局,蛇形下弯进气道,进气口外形的下视投影为M形。该机拟配装1台印度自行研制的“卡弗里”涡扇发动机的非加力型,最大推力52千牛,设想最大起飞重量可达15~16吨,计划在2024年前实现首飞。

如果印度的“夺命者”隐身飞翼无人机能够顺利研制,那么就是世界上第六种隐身无人机战斗机。而俄罗斯的猎人B无人机是第五种,已于2019年8月首飞,首飞时间大约比中国利剑(攻击-11)晚了6年。前四个隐身无人飞翼战斗机分别是美国X-47B,法国神经元,英国雷神,中国攻击-11。

不过,由于X-47B、神经元和雷神三个无人机项目已经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搁浅,因此目前地球上只剩下了两种还在发展的隐身飞翼无人战斗机,那就是俄罗斯的猎人B和中国的攻击-11.

印度目前已经把中国的无人机作为追赶目标,中国在隐身飞翼无人机领域已经研发了多个型号。最为代表性的是在2019年参加国庆阅兵的攻击-11无人机。这说明中国在隐身飞翼无人机领域已经比较成熟。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又首次飞鸿无人机的高端型号是FH-97无人机,是新一代的高速隐身多用途无人机系统,采用智能蒙皮感知技术和分布式光电孔径探测系统,作战半径1000公里,可在目标区待击6小时。从飞鸿FH-97无人机的动画演示可以看出,FH-97可通过综合态势感知系统发现地空目标,然后释放内部弹舱的巡飞弹,这些巡飞弹在投放以后能够自主组网编队,形成攻击蜂群,对目标实施多域立体精确破袭打击。

印度的“忠诚僚机”,号称压倒中国。在今年的班加罗尔航空展上首次正式亮相,该机被命名为CATS系统(猫)。采用了隐身设计的菱形机身,DSI背部进气道,V型垂尾,带有内置弹舱。

CATS系统可以作为印度光辉战斗机的僚机,通过“隐身战机空中编队”系统进行人机交互作业,可以承担侦察,对地打击,电子干扰等作战任务。印度还计划将CATS系统部署在航空母舰上,作为国产光辉舰载机的僚机。

尽管CATS系统模型上的很多技术对印度来说都是空白,需要突破好多技术门槛,例如人机交互的编队飞行系统,隐身设计,DSI背部进气道等等。这些技术可不是简单的画个PPT或刨个模型就能突破的。

但还是有很多印度网友认为CATS系统非常先进,而且一举压倒了中国,因为中国目前尚未对外公布过“忠诚僚机”无人机系统,因此CATS系统很可能是亚洲第一款无人僚机,假如它最后能研制成功的话。

即使明知自身实力不济,但印度还是喊出了赶超中国的口号。谎话大话说多了,也就自然没有人信了,印度在军工领域吹的牛逼已经够多了。画饼比谁都大,坑却实际比谁都深都多。

可不可以把现在的战斗机当成导弹来使用,着重隐身和续航能力

这个想法没有创新和可行性,跟早些年的利用退役歼六战机当自杀式无人机使用是一个意思。如果把退役歼六战机改造成隐身自杀式无人机,更没有实用意义和价格优势。如果新造隐身自杀式无人机,也没有任何性价比的优势。无人机技术在当今世界已经是非常普通的技术了,航程一万多公里,续航力五、六十个小时,具备察打一体,重复使用的无人机比比皆是;像攻击-11、彩虹-7这样的,既隐身、内置弹仓又能携带8枚或两吨弹药的无人攻击机早已列装我国军队,生产自杀式隐身无人机还有什么意义?

像飞机一样自由飞行的导弹,早已有巡航导弹和巡飞弹,而且我国还有像“飞鸿”FH-901这样的,找不到目标自动飞回来的导弹。这些导弹的技术、性能和性价比哪个不比自杀式飞机强?再说,隐身巡航导弹的隐身技术又不是什么高精尖的前端技术,能够制造隐身战机和隐身无人机,制造隐身巡航导弹有何难?美国的AGM-158巡航导弹不就是电子雷达隐身的巡航导弹吗?

美国射程最远的隐身巡航导弹是AGM-158B,最大射程接近1000公里,飞行速度才0.9马赫。当今世界所谓隐身武器并不等于看不见的完全隐身,其隐身作用主要是降低雷达探测能力,缩短被雷达探测到的距离,从而使对方没有时间作出反应,来不及进行拦截。但世间万物有矛就有盾,任何事物都有克制的方法。目前世界上雷达隐身的武器主要是对毫米波、厘米波雷达在一定距离外隐身,对超过这个波长的雷达并没有隐身作用,对光学探测仪器更没有隐身意义。与其牺牲导弹的航程、航速和装药量来用隐身突防,还不如在飞行速度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我国的DF-17高超音速导弹早已经列装部队,更何况我国的DF系列弹道导弹都已经实现机动变轨能力,制造突防性能更差、造价更加高昂的隐身巡航导弹还有什么意义?美国制造亚音速、隐身巡航导弹是被迫无奈的选择,因为美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不成熟,为了躲避当今越来越先进的防空武器拦截,要想实现有效突防,美国就不得不采用隐身设计巡航导弹。

所以,用隐身战机作为自杀式导弹使用,这个想法没有实用价值。用退役战机改造成自杀式无人机来消耗敌方弹药,看似很经济的一种可行性方法,实际上也毫无意义。退役二代机作为一种自杀式弹药使用,它的机动性能和空战态势感知能力几乎毫无作用;在有人驾驶的三代机面前就是送给敌人练习打靶的免费靶子,敌人的三代机完全只用机炮就像砍瓜切菜一样轻轻松松把它消灭干净。与其这样毫无意义的给敌人送靶机,还不如自己用来训练打靶、训练初级飞行员来得实在!

垂直起降实战意义有多大,我国的歼20可以设计成垂直起降吗

美国、英国、日本选择垂直起降战斗机,全是因为“无奈”。要知道,垂直起降战斗机,永远比同代的常规起降战斗机性能要差。至于歼-20战斗机,作为重型战斗机,更没有必要采用垂直起降了。

为什么垂直起降战斗机(STOVL)性能肯定差呢?因为垂直起降战斗机速度慢、挂载差、机动性差、作战半径短,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垂直起降做出的牺牲。首先,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总重和挂载量都不能太高,因为他在起飞时,机翼不产生升力,整个飞机完全依靠发动机的推力向上推起。

图为歼-20战斗机,他是一种高空高速的战斗机,不适合垂直起飞。

比如美国的F-35A空军型常规战斗机和F-35B垂直起降型战斗机,他们的发动机都是F-135发动机,推力18吨。作战时,F-35A可以依靠滑跑使机翼产生升力,这样飞机就可以实现接近3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作战半径也超过1000公里(正常挂载),还算是比较堪用的中型战机;而F-35B在垂直起飞状态下,只能严格控制飞机重量,不能超过18吨起飞总重,不然飞机推重比不到1,就不能从地面“旱地拔葱”而起。

当然,垂直起降战斗机也可以采用滑跑起飞,不过在一般的两栖攻击舰或搭载垂直起降战机的航母上,滑跑的跑道都只有1条,起飞的效率不高。比如,美国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日本的出云级轻型航母、意大利的加富尔级轻型航母和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都只有1条起飞跑道,如果起飞战机占用,那就无法降落战机。而如果降落和起飞要同时进行,那起飞就只能使用垂直起飞。

由于战机垂直起飞时,总起飞重量不能太大,因此无法满油起飞,像美国的F-35B战斗机,在垂直起飞模式下只有不到500公里作战半径,这样的半径比巡航导弹和远程反舰导弹都短,航母完全无法发挥出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再者,垂直起降战斗机在垂直起飞转为平飞后,其垂直起飞所用的前部升力发动机和两侧的平衡尾喷口都变为没有用的死重,在F-35B战机上,这些死重大约有300千克,等于飞机多挂一枚中型航弹在 作战,这对于空战中追求的速度、半径、机动性都很不利。

图为美国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可见其翼面积很小。

同时,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翼面积往往较小,这是为了在垂直起飞时能降低上升的阻力。比如F-35系列中,机翼面积最大的是海军的弹射型F-35C常规起降战斗机,其次是空军的F-35A战斗机,机翼面积最小的就是垂直起降的F-35B,这款战斗机机翼面积太小,以至于在空战中盘旋半径太大,爬升率不足,速度太慢,劣势实在是不一而足,完全无法和同代水平的常规战斗机相比。

但是为什么垂直起降战斗机这么多缺点,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苏联这些海军传统强国还纷纷使用呢?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无奈。比如美国,其垂直起降战斗机尽数配备给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攻击舰。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海军是两个互不隶属的独立军种,海军陆战队为了让自己能随时得到固定翼战斗机的空中支援,而不用劳烦海军,所以才发展了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

图为俄罗斯苏-57战斗机,事实上重型战斗机都不适合作为垂直起降战斗机,因为发动机推力不足。

日本、英国、意大利则是因为没有资金和技术去建造搭载常规起降战机的大中型航母,但是又想要拥有航母战斗力,于是才选择了垂直起降战斗机。比如日本的出云级、意大利的加富尔级,如果不搭载垂直起降战斗机,就没有飞机可用了。英国虽然是大型航母,但是没钱安装弹射器,于是也选择了垂直起降战斗机。

图为美国F-35战斗机,满载炸弹暴露了其攻击机的本质。

苏联则是因为军队上层不喜欢航母,海军只能以载机巡洋舰的名义发展航母,于是产生了“基辅”级载机巡洋舰这样的“奇怪军舰”,由于飞行甲板面积不够,因此也只能搭载垂直起降战斗机雅克-38。总而言之,没有任何一个有条件装备常规航母的国家,会选择垂直起降战斗机,至于让歼-20换成垂直起降型,更是没有任何必要了。

察打一体无人机能克制海马斯火箭炮吗

谢邀,按照目前的发展来看,无人机这一战场新秀是可以克制任何地面和海面上的武器装备的。

这并不是爆吹无人机,而是客观事实。

不仅仅是地面相对于固定的火炮可以被无人机所侦测和打击。就连美国的航空母舰也在不久之前被伊朗的无人机“光顾”过。

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航母的航空防御和探测能力可是远远不是陆地上的一个炮兵阵地可以比拟的。

而且从阿塞拜疆的那次冲突开始,无人机就在双方交战的热战战场上崭露头角。

大量地出现了察打一体无人机无人机击毁地面上的人员装备设施的案例。这就证明无人机在战场上是有相当大的效应的。

海马斯火箭炮虽然比M270要小一些,但依旧是一个重型装备。在地面上部署的时候目标是相当的明显。如果在无人机的侦察范围内,海马斯火箭炮还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所以乌克兰在部署海马斯火箭炮的时候往往把这些火箭炮布置在树林周围,开火的时候拉出来露头发射,发射完毕后迅速的撤回树林中隐蔽。

不过,火箭炮在发射的时候由于使用火箭发动机推进特征过于明显,如果一次侥幸发射成功,并不代表着下一次也可以推出来从容发射。

怕就怕被人找到了火箭炮的活动规律,被有目的的蹲守。

当然了,无人机目前也有自己的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首先我们虽然可以知道无人机可以长时间滞空飞行,但是如果要达到可辨识的图像收集水准,无人机还是有些吃力的。在无人机上很难用大广角镜头收集大范围的图像信息。

更多的是不断操控无人机上的摄像机对可疑的目标点进行缩放精确辨认。这就让无人机本身的有效视角变得相对较小了。

这种看得清楚人的几十平方米范围的视角是需要在覆盖几万平方米的大广角镜头中一点点地“精选”出来的。

尤其是城市、山地、丛林环境中,各位地面的遮蔽物太多,会严重的限制无人机操作员对地面目标的辨识能力。,这也就导致很多地面部队还是可以在漫天飞的无人机眼皮底下钻空子的。

话说回来,也就是世界上并没有一种武器装备可以真正地克制另外一种装备,只是在战术上会有一定的优势。但关键也还在于运用和指挥的方式。

这不乌克兰不就把大量的火箭炮放在闹市区吗?例如前阵子俄罗斯的无人机就拍摄到了乌克兰将冰雹火箭炮放在闹市中的购物中心中。

最后,端掉这个据点据说俄罗斯的将领还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2019年阅兵亮相的无名隐身无人机性能如何

十一阅兵出现了2款隐形无人机,一款是单发飞翼布局,代号攻击-11,另一款采用双发设计,代号为无侦-8型无人机,追求高空高速性能。
70周年阅兵式上的无人机编队

从定位上来看,攻击-11属于高配版无人机,具备典型的隐形设计,能够大幅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RCS)。此外,攻击-11定位于察打一体,具有腹部内置弹仓,可以最多携带3枚中近程导弹。从设计上来看,攻击-11应用当前最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其整体性能应该不会逊色于欧美同类无人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攻击-11未来极有可能发展出舰载型,类似于美国X-47B,最终出现在国产003弹射型航母上。
攻击-11型隐形无人机

至于无侦-8,更像一款侦查为主的无人机,其装备2台火箭发动机,具有充沛的动力,据悉其最大飞行速度超过3马赫,比大部分防空导弹还快,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对敌方目标进行有效抵近侦查,指引己方火力实施攻击。甚至在必要时候,也可以化身为高速导弹,对敌人战机、航母等高价值目标进行自杀式攻击。
无侦-8型高空高速无人机示意图,注意尾喷口设计
,明显是火箭式发动机推进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无侦-8的投放平台应该是最新的轰-6N战略轰炸机。轰-6N经过改进,其航程相比轰-6K又有进一步提升,达到8000公里以上。通过携带并释放无侦-8,能极大拓宽军队的侦测和监控范围。总的而言,无侦-8颇具中国特色,此前西方并未披露过同类无人机。其具体性能如何,还有待后续更多资料来分析。
轰-6N+无侦-8作战过程示意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