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
为此,红船编辑部特推出“红船家风故事栏目”,通过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英烈、开国元勋后人,来讲述那些令人动容、心生敬仰的革命家风故事。
蔡长元,1917年出生,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他从未缺席,并参与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堪称天才将领。
作为蔡长元将军之子,蔡小心继承了父亲的红色基因,成为一名抗美援朝战史学者、军史作家,同时他还是延安儿女联谊会成员,红西路军后代联谊会发起人之一。在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时,蔡小心讲述了父亲作为川东传奇将军的一生。他表示:“父亲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是高大且坚定的,父亲那一代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中国人民,我们这一代,也要在新时代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成年后才知父亲身份
蔡小心是蔡长元的独子,出生时父亲蔡长元已届60岁,因老年得子,父亲对他特别的疼爱。
1976年,蔡小心出生,此时蔡长元一家仍然承受着非正常的政治生活待遇。蔡小心两岁半时,高烧不退,母亲带着他去医院看病,但医生却不开给他们当时被当成“好药”的青霉素。
“本来,当时我的病有两支青霉素就能治好,但医生就是不给开药,母亲只好抱着我到村里打了链霉素(一种不适用于幼儿的抗生素),我的命算是保住了,但是耳朵和声带却受到了严重损坏。”蔡小心讲起自己的经历,从此父亲对他是更多的慈爱,也是更多的言传身教。
▲蔡小心与父亲蔡长元
蔡小心记得有一次,父亲带着6岁的他去南泥湾玩,事先没跟任何人说,但当地官员却还是知道了,非要请吃饭。蔡长元很不高兴,勉强去了,饭后却自行付了饭钱,让现场官员灰头土脸。另一次身为陕西省军区政委的蔡长元带着蔡小心出门遛弯,回到省军区大院外才发现忘带证件,新来的站岗卫兵不认识他们,于是父子俩被拦在了门外。蔡长元什么也没说,而是带着儿子蹲在对面马路上,等秘书回来带他们进去。
军人家庭的家风潜移默化地进入了蔡小心的内心。但是,他提到,父亲从未跟他说过自己当年的经历与功绩,成年以前的蔡小心,甚至连父亲是什么官都不知道。直到成年后,姐姐将父亲的工作日记和《干部自传》等全部交给了他,他才真正了解到父亲的一生,而此时父亲已经去世13年。
展开全文
为了节省纸张,笔记本很薄,里面写得密密麻麻,每页四五千字,一共写了14页,记述了蔡长元参军以来的所有经历。在那14页纸里,蔡长元第一次知道了父亲竟是一位开国名将;看到了红军长征时父亲爬雪山、过草地的心路历程;也看到了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勇;也知道了父亲的骨灰里竟然还留下11枚弹片。
“在反复阅读父亲留下的日记,并与各种资料、回忆录等的比对中,在对父亲的老战友、老部下的探访中,在母亲的回忆里,那个看似沉默、严厉,对我却颇多关爱,晚年一餐能吃掉一只肘子或者烤鸭的老头儿,与波澜壮阔的党史军史,与中国人民解放和奋斗的历史,竟是那样的深刻地连在了一起。”蔡小心动情的说道。
▲蔡长元
近20年来,父亲蔡长元在蔡小心心中的形象,以及党和人民、人民军队奋斗、成长、发展的历史在他的认识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丰满。他越来越感佩父亲那一代人,对中国人民所做的牺牲与贡献。同时也越来越感到自己在新时代责任的重大。艰难前行的过程,也是自己和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父亲那一代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中国人民。而我们这一代,也要在新时代走好我们自己的长征路。”
撰文:李影
统筹:张喜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