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家风有哪些
- 家风都有哪些
- 好的家风家训有哪些
- 家风是什么啊
- 什么是家风家训
- 良好的家风有哪些
- 家风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家风
- 什么是家风它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教育孩子家风家训的话有哪些
家风有哪些
1、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
2、诚实守信,开明勤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3、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4、谨言慎行,宽厚忍让,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5、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6、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
7、勤俭治家,虚心治学,仁爱治德。
8、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世代家族成员树立的价值准则。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
家风都有哪些
1、互相帮助、团结与共。
2、吃苦耐劳、不好逸恶劳。
3、有规矩的,是为国家、集体着想的不是自私自利。
4、诚实守信,崇尚道德。
5、勤劳节俭、自强自立。
6、人友好相处、家庭民主公正。
7、尊老爱幼,与人为善。
8、家风清廉。家风清白廉洁,不可任由腐败滋生。
扩展资料:
家风作用:
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青少年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濡目染接受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
家风例句:
百善孝为先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
诚实做人,诚信待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安分做人,勤劳为本,宽以待人。
好的家风家训有哪些
一、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
孝顺父母、长辈,这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管你走多远,飞多高,父母永远是你的航空母舰,不管你年龄多大,职位多高,在他们眼里都是没长大的孩子!孝顺的人,会给父母笑脸,而不孝的人,会怒目相向,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人性。
二、滴水恩情,当以涌泉相报。
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恩情分不清尺寸,他人的每一份恩德,大家都务必始终牢记在心里,当你有工作能力收益的那时候,就一定要全力以赴相报。
三、珍惜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要把节约粮食当成自己的习惯。粮食在我们生存的须品,初识字时,就学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
家风是一种教育方式的传承,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是一种需要潜移默化的教育理念。换言之,家风即家庭的一种风气,是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准则。它需要先内化于心,而后外化于日常的行为中。
因此,对于孩子的家风教育并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的行为教育上,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精神教育。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指不仅仅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简单的判定正误,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其所以然,进而引向教育的核心。如此反复,使家风的存在逐渐进入孩子的内心,形成一种行事的内在准则。
家风是什么啊
家风包括:家德、家规、家训、家谱,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另外也有解释为,具有独家风味的食品。
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那些优良的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至今还在使用。
什么是家风家训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家训之外,其他名称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
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
扩展资料:
家风有别于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虽然它一旦形成,也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对家族子弟具有熏染影响、沾溉浸濡的意义,但家风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意义。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
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良好的家风有哪些
1、良好的家风,要有互相帮助、团结与共的精神。而不是偏向这个、偏向那个,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子女不团结不和睦。
2、良好的家风是要吃苦耐劳、不是好逸恶劳。勤劳创造财富,懒得不动自己都难以生存,何来的好生活、幸福感!
3、良好的家风是有规矩的,是为国家、集体着想的不是自私自利。国家好,集体好,自己才好。只为自己谋私利,走到哪里是不行的。
4、良好的家风是诚实守信,崇尚道德。做人做事讲信用诚实,才能和人友好相处,才能拥有一份好的事业。
5、良好的家风是勤劳节俭、自强自立。只有这样子女才能在社会上生存的好,独立强大,甚至帮助他人为国家、为集体服务。
6、良好的家风是和人友好相处、家庭民主公正。不是家长制、权威制,只有这样家庭出来的子女才是自信、乐观向上的。
7、良好的家风是尊老爱幼,与人为善。不是欺男霸女,阿谀奉承。
家风是什么意思
“家风”(family style)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世代家族成员树立的价值准则。
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
形成过程
家风,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可以将家风理解为家庭的风气,将它看作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什么是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中。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将《诗经》中有目无文的六篇“笙诗”,补缀以成《周诗》,并给潘岳看。潘岳认为:这些诗篇不仅温文尔雅,而且可以看到孝悌的本性。为与友人唱和,潘岳因此写作了《家风诗》,自述家族风尚:“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在该诗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述自家家世,而是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
家风词语和“士族”“世族”“势族”“大族”“世家大族”成为社会上的统治力量有关。无论是以宗族为根基、以武力为特征的地方豪族,还是以官宦为标志、以文化为特征的名家大姓,他们政治上累世贵显,经济上广占土地,文化上世传家学,垄断了全社会的主要资源。除了通过九品中正制和婚姻关系来维护门阀制度之外,自矜门户、标树家风,也是这一时期士族抵御皇权和寒人侵渔的手段。
两晋以后,这个词语渐次流行,尤其是在北朝,更是使用甚广。从它发轫之初,就往往和门风互用。由“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而言色恂恂,出于诚至,恭德慎行,为世师范,汉之万石家风、陈纪门法所不过也,诸子秀立,青紫盈庭,其积善之庆欤”(《魏书》卷五十八),“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北齐书》卷四十二),“昶年十数岁,为《明堂赋》。虽优洽未足,而才制可观,见者咸曰有家风矣”(《周书》卷三十八),等等。
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藏有对传统的继承意义。例如,“齐有人焉,于斯为盛。其余文雅儒素,各禀家风。箕裘不坠,亦云美矣”(《南史》卷二十二)。这里的“禀”字,就生动地传达了下对上、后对前的承继接受。至于比比皆是的“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世其家风”以及“家风克嗣”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把家风世德作为最优先的题材。当时的大家族皆以“世守家风”为要务。
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也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习,反映出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不同之处。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有的家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也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游荡为非、忿戾凶横。
正因为如此,对家风、门风或称誉或贬损,也就并存于历史文献中。如《魏书》卷三十八说:“刁氏世有荣禄,而门风不甚修洁,为时所鄙。”卷四十七也有:“及道将卒后,家风衰损,子孙多非法,帷薄混秽,为论者所鄙。”《隋书》卷四十九也说:“子实不才,崇基不构,干纪犯义,以坠家风,惜哉!”可见,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也只有耕读、忠厚、清廉这样一些美好的品质。
什么是家风它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它主要表现是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
“世代相传”和“生活作风”是家风的两个重要标签,家风的传承性很大程度体现在生活作风上。生活作风可以分为价值认同与生活方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并不能完全割裂开。价值认同是生活方式的思想指引,生活方式是价值认同的表现形式。价值认同是家风得以传承的基础,家族的世世代代都认同祖先的价值观,才会践行那样的生活方式。
教育孩子家风家训的话有哪些
教育孩子家风家训的话有哪些?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和我一起看看吧!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家风家训的话,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家风家训的话
第一句: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教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第二句: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所做的那样,如果还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有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学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
第三句: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地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第四句: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适应。应试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古今名人教子诗话
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
唐代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中年才中了一个进士,可是却未被朝廷授官,他只好返回家乡闲居。他写过一首著名的《题弟侄书堂》的诗教子: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堕寸功。
在这首诗中,他要求弟侄在青少年时要抓紧时间读书,为终身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切不可面对宝贵的光阴,有一分一秒的蹉跎和懈怠。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广泛引用,成为千古名句。
宋庆龄 《教子经》
宋庆龄一生重视儿童教育,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她曾经写过一首《教子经》,对做父母的很有启迪作用:
生儿不养父母过,养子不教更为错。
树木不砍要长歪,子女不教难成才。
庄稼不管难丰收,小孩不教出纰漏。
要使孩子行为正,父母自身要过硬。
给钱不算父母亲,给德才是真关心。
陶铸 《满江红》
陶铸对女儿要求极严,他填过一首《满江红》,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年轻一代的爱护和期望:
伤往事,何悲切?女长成,能班接。喜风华正茂,豪气千叠。不为私情萦梦寐,只将贞志凌冰雪。羞昙花一现误人欢,谨防跌!
陈毅 《给儿子》
陈毅在儿子首次只身出远门前,曾提笔作《给儿子》一诗:
小丹赴东北,升学入军工。写诗送汝行,永远记心中。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勿学纨绔儿,变成百痴聋。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身体要健壮,品德重谦恭。工作与学习,善始而善终。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试看大风雪,独有立青松。又看耐严寒,篱边长忍冬。千锤百炼后,方见思想红。
古代教育孩子家风家训
早教利功倍
《颜氏家训》曰:“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东汉《国家兴亡与家庭门风》亦倡早教,周朝统治800年,历史最长,倡导从胎教开始传王位,太后听美乐、忌酸辣、和五味,命三官师教太子,成就了周成王。
立志以成事
曾国藩《家书》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强调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颜氏家训》亦倡立志教育:“修身齐家,为学治世”。
立德遗子孙
朱熹《家训》曰:“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重视道德修身如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司马光《温公家范》亦重德:“贤者居世,以德自显”。
训俭以示子
司马光《训俭示康》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给司马康的诫子训,说明“俭”和“侈”的必然性,“俭能立名,侈必自败”。诸葛亮《诫子书》亦崇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忠孝以立身
苏轼十岁读《汉书》,慕范滂为忠献身,“范滂对母说:‘儿忠孝不全’,范母说:‘我为儿骄傲’”。苏轼问母,若我像范滂,您若何?苏母曰:“你成范滂,我即范母。”
督学以立本
《列女传·母仪》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母,择邻处”“昔孟母扞动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蒙学之冠、督学教子、母教之范。
《颜氏家训》亦有督学名典曰:“若能常保书百卷、千载终不为小人。”告诫子孙“不可骄逸怠惰,整齐门内,门风不坠”。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关于家风家训优秀演讲稿
2.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家风家规家训5篇
3. 小学生关于家风家训演讲稿
4. 小学生家风家训为主题的演讲稿
5. 小学生家风家训演讲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