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大嫂陈书婷是真牛,养孩子除外……_孩子_警察_撒谎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作者|杨小米+star 编辑|小辰

来源|我和刘先生的日常

大家好!我是Star。

最近太迷电视剧《狂飙》了。

里面的大嫂陈书婷让人印象深刻,第一次出场,烈焰红唇,金色流苏耳环,大波浪短发,红色丝质上衣加黑色长裙。

逆着光,在楼梯口那么一站,气场太过强大,连警察看到后都有压迫感,怯懦了几分。

▲电视剧《狂飙》官方剧照

我脑子里轰地闪现警察说的那句话:“这女人长得够刁的,一看就不好对付。”

展开全文

她和高启强第一次相见,踩着一双黑色高跟鞋,穿着一件黑色风衣,身后跟一群打手。

当她解下黑色风衣的腰带,一点一点勒住高启强的脖子,收紧腰带,想要让高启强屈服害怕时,性感而危险。

▲电视剧《狂飙》官方剧照

难怪大家都说,“不是她嫁给了大哥,她才成了大嫂,而是谁娶了她,谁才能成为大哥。”

这样一个女性形象,不仅把剧中的大哥高启强迷得神魂颠倒,让大哥甘愿妻管严,就连我们这些女观众都被她深深圈粉。

但是陈书婷在教育孩子方面却犯了很多错误。

在前夫白江波被黑社会势力杀害后,她希望后半生安稳,嫁给了高启强,努力培养儿子晓晨,期望他能成才,不再卷入黑社会组织犯罪。

可晓晨怎么拽,怎么拉都要往犯罪深渊里跳。

晓晨没有教育好,是陈书婷临死前最意难平的事情。作为一个老教师,我深深为大嫂陈书婷惋惜。

那么大嫂陈书婷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01

每次孩子犯错,她都会大吼大叫

晓晨第一次出场,警察来找陈书婷了解她前夫白江波失踪的情形。

陈书婷有所顾忌,想对警察下逐客令,把地上晓晨的玩具踢了出去,撞到了警察。

警察生气地说:“陈书婷你注意态度。别以为你老公干了什么我不知道。地下赌场你不会不知道吧。就算你现在什么也不说,也保不住那些非法收入。”

晓晨听到后,拿着玩具枪对着警察一顿射击,泡沫软弹打在警察脸上。陈书婷骂晓晨:“白晓晨,我给你脸了是吧?”

之后,警察要走,晓晨举着玩具枪对着警察又是一顿biubiubiu,很没有礼貌。

陈书婷立马生气了,拿起桌上的玩具,掷向晓晨,大声命令他捡起来,并且和警察道歉。

这幕戏,晓晨两次对警察表现出不礼貌,内心深层次原因是晓晨觉得警察对妈妈说话不客气,他觉得妈妈受了欺负,要保护妈妈。

晓晨不懂的是他家是涉黑的生意,他爸爸被另外一组黑社会势力所杀害。

陈书婷对警察隐藏了一些真相,警察想通过说些难听的话激怒陈书婷,让陈书婷说出自己知道的真相。

晓晨很维护母亲,却在大是大非上没有判断力。

陈书婷知道什么是对的,却不能对孩子说。她想要孩子在光明中成长,不想让孩子知道他们家阴暗的一面。

陈书婷内心的矛盾,让她多次通过大吼大叫来教育晓晨,却不给他讲清楚这其中的原委,因为这些真相难以启齿。讲出这些真相也会让她的母亲形象崩塌。

吼得多了,又没有讲清楚其中原委,晓晨长大了,还是不明白是非黑白。

成年后的晓晨在听到继父高启强因为一个人的关系被打压受了委屈,决心维护高启强,于是在闹市区用空包弹吓唬吓唬这个人,一如他小的时候维护他母亲一样。

当时看到这个持枪吓唬的场面,我一点都不惊讶。

晓晨一直很维护亲人,他能为亲人做任何事,后来还会替高启强挡杀手那好几刀。这都是晓晨一贯为人处事的态度。

晓晨也不觉得为了维护犯罪的家人,而冲撞警察、伤害别人是错的。他从小没有建立很强的是非观。凌驾于是非观之上的是义气。

面对这一切,陈书婷只是大吼大叫,她想要吓住晓晨不让他走错路,却让他越陷越深。

▲电视剧《狂飙》官方剧照

现实中大吼大叫的教育可不少:

三岁孩子撕书的封面,大人告诉孩子你不能撕书。孩子不听,继续撕。

大人发怒大声吼叫:“你再给我撕试试,我不打断你的手。”孩子撕得更起劲了。大人打了孩子,过几日,孩子又撕书了。

心理学上有个

“超限效应”

,指的是在持续且高度的刺激下,引起心理的极度不耐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的一种现象。

最简单直接的反应就是自动屏蔽掉这种“吼叫”,表面不说话、不反抗,但是内心却是抗拒的、封闭的。

久而久之,孩子要么自卑懦弱,要么变得自大狂妄,听不进去任何人的意见。

吼叫式教育的效力微乎其微,何不试着换一种方式?

当孩子撕书的时候,如果是很容易共情的孩子,你可以和他说:“你撕书,书会很疼的。”

这样的孩子很有同情心,听到“会疼”就感同身受,会做出心疼的表情,停止撕纸。

我女儿就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只要激起她的同情心,她就不会做坏事了。

如果是对撕的动作好奇的孩子,可以告诉他书是学知识用的,不可以撕,可以给他橘子皮撕,给他柚子皮撕,给他废纸撕,让他探索个够。

在充分尊重他的探索欲望基础上,他得到满足,一般就会听从你的劝说。

如果纯粹很调皮的孩子,可以很严厉地说不允许撕书,撕书会带来一定的后果。

控制好情绪,不是大吼大叫,要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后果。比如,把书收起来,禁止看一段时间。

不同类型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需要自己摸索孩子性格,找到适合的方法。

02

想要孩子学好,却让他撒谎

陈书婷自从第一任丈夫被黑社会活埋后,内心深处渴望稳定的生活。她想让孩子学好,不想再过血雨腥风的生活。

不料她的儿子晓晨在学校门口被高启强的仇人绑架了。绑架晓晨是为了要挟高启强。

在警方的援助下,晓晨被解救了。被解救后的晓晨十分害怕,惊魂未定地依偎在陈书婷的怀里。

高启强细声细语地问晓晨绑架他的人有几个。晓晨流着泪努力回忆,说记不清了,天太黑。

高启强猜出绑架晓晨的人会是谁,但由于牵扯自己更大的利益,他决定隐瞒这些人卖对方个面子,教晓晨说谎掩盖真相,让他说只有一个。

在这里,晓晨问:“1个?”因为即使天黑,加上慌乱,孩子也能听到不止一个人。

陈书婷听到高启强教孩子撒谎,目露凶光,盯着高启强看了一下,嘴巴微微动了动,似乎要对高启强说什么,但是转瞬警告同在车上的司机,让司机嘴巴要严一点。

后来,陈书婷单独找高启强,质问他为什么让孩子撒谎。

陈书婷明显对高启强教孩子撒谎不满啊,但是却帮着高启强教孩子撒谎。

晓晨本来对“1个”这个答案产生了疑惑。明明知道是假的,但是爸爸妈妈都让说“1个”,他只好到警察那里撒谎了。

这一次,陈书婷对外维护了丈夫的利益,却让晓晨觉得,撒谎,甚至是对警察撒谎都是可以的。

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以后晓晨在犯了枪击案之后,对警察撒谎,都没有羞愧之色,失去了做人的底线。

▲电视剧《狂飙》官方剧照

陈书婷只能通过进一步撒谎,来替晓晨遮掩犯罪事实。这让晓晨觉得犯罪没有成本,进而又有后面想要去暴打高启强仇人的冲动。

陈书婷临死前骂晓晨没有脑子,怎么拉,怎么拽都往坑里跳。

其实,晓晨撒谎的第一个坑是陈书婷默许跳的,都跳进去了,还怎么拉呢?

大嫂之后想起这事,估计悔不当初啊。

03

批评多于赞美

当晓晨在练习钢琴,高启强夸他太厉害了弹出了十五级的水平,晓晨满脸自豪得意。

陈书婷出现了,说高启强太惯着孩子,孩子哪里弹得好了。她看到晓晨手型不对,冲着晓晨的手就打下去。

儿子成人后,陈书婷依然是批评教育。

“看看你这个莽夫的样子,回屋!”

“晓晨,你给我滚出来!我跟你说啊,你现在要是不回家,永远不回家。老子数到三。”

看到陈书婷揪着晓晨耳朵回家,好多人感同身受。

在陈书婷眼里,她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不足,会不经意放大孩子的缺点,容易忽略孩子为此付出的努力。越这样孩子越叛逆。

▲电视剧《狂飙》官方剧照

孩子是需要尊重和鼓励的。

用尊重和鼓励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有自信,逐步积累成功经验。

当晓晨在练习钢琴。陈书婷可以说:

“晓晨,我看到你今天很认真地在练习钢琴,你练琴越来越有感觉啦,看着你一点一点进步,真为你高兴。不过妈妈发现你的手型有些不对,你想不想改正,让自己更厉害?”

人在小时候,只要内驱力还没有破坏,听到这种话,立马点头如捣蒜。“要更厉害。”“要改。”孩子马上脱口而出。

这时候,陈书婷陪在晓晨身边,和他一起改正,给予他支持,就会给孩子极大的力量让他去战胜一个一个挑战。

04

周围没一个好人,和谁学好啊

周围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昔孟母,择邻处。孟母搬了那么多次家,是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家庭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

这些个人特征会伴随着这个人进入学校以及社会,继而影响到这个人对事物的判断,最终影响到这个人的世界观。

陈书婷当年意识到高启强在黑社会道路上没法收手,无法给自己安心的后半生,曾决定离开高启强。但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和高启强复合了。

如果当年她离开了高启强,没有复合,让晓晨脱离了原来的生活环境还好。

但是陈书婷带晓晨回到了高启强身边,晓晨从小到大,耳濡目染都是犯罪,你让他学好,怎么学啊?和谁学啊?

▲电视剧《狂飙》官方剧照

大嫂陈书婷在教育孩子上真没有处理夫妻关系上通透。

我更喜欢看大嫂和大哥的那些互动。在大哥面前,大嫂不再是那个大吼大叫的女人,而是明艳的、果敢的、性感的。

至于孩子,大嫂还是不要带的好。

杨小米:自媒体【遇见小mi】创始人,《行动变现》一书作者,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创业,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