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谢陶 每经编辑:唐元
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描绘出一个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的避世之地,香格里拉。
在成都的艺术收藏圈,亦有这样一位带着侠气的女性藏家,出身草根,凭借过人的眼力与胆识闯荡艺术品收藏的江湖,常年穿梭在世界各地的艺术殿堂,于闹市之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香格里拉”——文小博艺术收藏馆。
本期《文创狂人》的主人公便是她,欧洲艺术品收藏家,文小博品牌创始人,文小博。从非洲黄昏下的传统市集到日本琳琅满目的瓷器艺术馆,她满世界地搜寻稀奇古怪之物;从隐秘于别墅区的中古店再到商业中心的艺术收藏馆,她向着心中的“香格里拉”一步步靠近……
这是一个关于寻梦的故事,出走与远游,归来与坚守,其中既有荷尔德林笔下那些关于“诗意地栖居”的种种要素,又有保罗·科埃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充满着浪漫与温情的桥段。
“无论是和风细雨,还是惊涛骇浪,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这是文小博一直所秉持的信念。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独立女性——放弃保研,进入广告行业,成为“最年轻的总监”;放弃高薪,在厦门开启跌跌撞撞的创业;放弃曾心爱的创意行业,毅然踏上非洲“宝物猎手”之旅;又在生意蒸蒸日上时,只身前往英国留学,后将艺术收藏馆开进国内大众视野……
春和景明的蓉城三月,我走进了文小博位于银泰中心的艺术收藏馆,试图在那些成功学的陈词滥调之外,在文艺青年的白日梦想之外,还原一个真实的女性创业者形象。
在文小博看来,“人生无需刻意做出怎样的选择,唯有在不断的行走之中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你只有踏上旅程,路才会呈现在你眼前。而不是整天沉湎于空想,那样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
“别跟我谈钱,我要追寻心灵自由”
大学四年,文小博每年都拿一等奖学金,是同学眼里不折不扣的“学霸”。作为“文艺青年”,她喜欢胡因梦和克里希那穆提,对世界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欲,期待着某一天“大展身手”。
她本来可以沿着父母期待的轨迹,保送川大硕士研究生“光耀门楣”,或是在毕业后谋一份“光鲜”的国企工作,但文小博还是在临近毕业时选择了当时火热的广告行业,进入到一家广告创意公司。在那里,她迅速展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演讲能力。
“有一次,我承担了一个很重要的广告项目,在登台做方案汇报时赢得了在场客户的一致好评,最终帮公司一举拿下项目,”文小博说,“当时我顶着巨大压力,在家练习了几十遍。”
也正是借由此次提案,她开始被领导委以重用,一路从文案、文案指导、策略指导,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成为了部门总监。那时,经由文小博提案的项目中标率高达80%,她也开始在本地广告圈小有名气,成为了“最年轻的总监”。“当时听我提案的甲方基本都是全程竖起大拇指,甚至对方策划部的妹妹还有直接听得感动落泪的,我老板则在一旁非常地激动。”文小博笑道,“我这几年的演讲表达能力比起巅峰期简直就是‘渣渣’。”
展开全文
文小博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后来,一次去厦门出差的机会,文小博萌生了在这座城市创业的想法。按照她的话来说,踏上鼓浪屿的一刻,便爱上了这座城市。这里的建筑,这里的气候令她不愿再回到那座“阴雨的小城”。她坐在林语堂的老宅前读鼓浪屿的历史读到忘神,想着有一天,提着菜篮子,穿过风和日丽的闽南小巷。
于是,她迅速提交辞呈,从成都来到了厦门,在中山路附近租了一个能看得见鼓浪屿的房子。“很多人都以为我谈恋爱了,老板也以为我找到了更好的下家,以加薪来挽留。我当时大手一挥,说不要跟我谈钱,我要找寻心灵的自由。”文小博笑道。
对文小博而言,放弃高薪和稳定生活前往一座陌生的城市定居,一切都意味着不确定性,而她喜欢拥抱这样的不确定性。跟当时很多“文艺青年”一样,她向往开一家自己的小岛民宿。她都已经做完详细的商业企划,还找到了投资人。可2009年附近,鼓浪屿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街角巷尾。高涨的租金以及激烈的竞争令文小博暂时打消了做民宿的念头。“其实一切都就绪了,都已经看好地方,但抵不住突然刮起来的‘民宿风’,所以只好作罢。”
就在文小博快“坐吃山空”,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手了厦门万科一个紧急的广告项目。“当时我用周末两天时间,打造广告方案,周一的时候万科方面全盘通过。”
于是在“有点懵”的情况之下,文小博签了项目,临时组建起团队,合伙成立了一家小公司——蓝海广告,开启了第一次创业之路。“我没有想太多,就想着冲一冲,就算失败了,还可以回成都打工。”
2009年到2012年那三年,文小博的公司最多同时有十来个广告营销项目,遍及成都、厦门、福州、泉州等地,每个月营收数十万。在那个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她的广告公司吃到了不少行业“红利”。
伴随着公司飞速扩张的,还有压力与焦虑。客户的无理要求、业务的艰难执行、同事的离职出走等等问题如潮水般向文小博涌来。“后来团队持续扩张,赚到一些钱,但又被公司的大头开支挥霍出去了。与此同时,我感觉自己的成就感与灵感在一次又一次的项目执行过程中逐渐被消磨殆尽。”文小博回忆起那段时间。
“有一次,我们加班加点给甲方调整宣发稿,讨论怎样效果更出色时,对方却抱怨说我从来没请他吃过饭。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大家其实关注点根本就不一样。我做生意了,就必须将精力放在交际上,而不是放在专业上。这对于自视有才的我来讲,可太痛苦了。”文小博说。
那段时间,没空谈恋爱,成就感不断降低,文小博逐渐觉得广告行业没意思了。于是,她重启自己文艺青年的梦想,背起尘封的背包,开始了环球旅行。“我很幸运,早早地就发现了自己的瓶颈。我只想说这个行业不爱我了,我感受不到那种快乐了。我们要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一定是彼此相爱的,对吧?”
行走世界感知艺术的小博 图片来源:文小博艺术馆
“初代Vintage买手”
那时的文小博对于将来何去何从,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只是觉着需要调整下人生节奏。快速收拾好心情之后,她回到成都,以2000多元的租金租了一间小小的工作室,开始以茶会友。
不久,她便开始了环球旅行的第一站——非洲。从肯尼亚内罗毕、到东非大草原、再到马赛人部落,文小博一路“放飞”,沉浸在充满原始风情的自然风光和文化之中。
在非洲的日子,文小博看到了不同的生活样本,整日穿梭在东非各地的市集里“淘货”,俨然一个本地人。“朋友来机场接我的时候都惊呆了,我带了整整四大箱的非洲手工艺品,里面仿佛塞下了一个迷你非洲,”文小博说,“不到一周,这些手工艺品就被身边的朋友一扫而光。”
小博在非洲 图片来源:文小博艺术馆
之后,文小博又去往印度、尼泊尔、日本、泰国、菲律宾等国,一步步“充实”那间小小的工作室。“朋友每次都期待我从国外淘回来的那些‘宝物’。当我从非洲回来,我的工作室就秒变‘非洲风’,从印度回来就变成‘印度风’。”
当时,文小博从尼泊尔唐卡学校精心挑选的30多幅唐卡被迅速“抢空”;一位经营精品咖啡厅的老板将她从南亚带回来的十几个面具一口气买走……“尽管我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什么富二代,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的选品眼光,身边也慢慢聚集起了一群喜欢艺术的朋友。而我则成为了他们口中成都最早的‘艺术品买手’。”文小博说。
小博在西班牙米拉之家 图片来源:文小博艺术馆
2012年底,文小博在狭窄的工作室成立了文小博艺术收藏馆的前身——“天生馆”,算是正式踏进了收藏领域。不过,那时候的文小博并没有很强的创业心态,只是想要通过艺术品结交更多的朋友。“又能交朋友,又能赚钱,何乐不为?”
“好多朋友下班之后,都喜欢来我的工作室,一起聊天,看电影,分享最新的见闻。我并未刻意想着做生意,就是过着闲散自在的日子。加之房租又低,那几年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状态。”文小博说,“那个时候才是最幸福的。”
天生馆 图片来源:文小博艺术馆
2014年,文小博将工作室搬进了别墅,并将那里装扮成文艺复兴的格调。下沉式的七角形客厅挤满了欧式家具,小到珠宝首饰,大到油画雕塑占据着各自的角落。“我应该是成都最早做这种Vintage买手店的了,”文小博自豪地表示。
当年年底,文小博凭借自己积攒起的人脉,举办了“欧洲古董珠宝展”,数百件古董珠宝首饰从屋内一直铺到了外面的花园。成都最早的一批玩家蜂拥而至,三天的时间里,贡献了几十万的“真金白银”。文小博也由此一炮而红,在成都的收藏圈崭露头角。“顾客一踏进我的别墅门就眼睛发亮,我朋友说你的店怎么这么多人,热闹得跟夜店一样。”文小博说。
馆内丰富的展品 图片来源:受访者
对她而言,这次的珠宝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逐渐跳脱出以前“小打小闹”的手工艺品,开始进入到珠宝领域。2015年12月,她又在此举办成都欧洲瓷器展,引入了德国梅森瓷。后来,她逐步组建起三个人的团队,围绕珠宝和瓷器两项主营业务,在别墅一直干到了2018年。
“说实话那时候真的挺能挣钱,很多人都是冲着我的个人IP来的,越来越多人知道我。2016年我们在全国的粉丝和藏家达到了七万人。不过,我还是希望将它逐步打造成一个艺术品交易的平台载体,离了我也能正常运转。”文小博表示。
艺术品分享会 图片来源:文小博艺术馆
“最早把艺术收藏馆开进购物中心”
2017年,天生馆更名为文小博艺术收藏馆,主营欧洲古董珠宝和西班牙、德国的精致瓷器。文小博的收藏之路也越来越“高端”,一步步向着心中的“纯艺术”靠近。
“收藏的最高阶段很多时候就是油画、书法等纯艺术,我想接触更多纯艺术收藏,而不再只是小物件。于是,我从最便宜的版画入手,到后来欧洲古董油画,再到跟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及机构合作。”文小博说。
不过,在迈向高阶的过程中,文小博愈发感觉到吃力。“我发现纯艺术,跟卖珠宝和卖瓷器完全不一样,它真的不是我这些年‘野路子’的知识跟经验能够驾驭的。”
位于银泰中心的艺术收藏馆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于是,在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文小博选择只身前往欧洲留学,到伦敦艺术大学深造。“当时我主要学习了艺术收藏、艺术金融,后来还去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了艺术策展课程,全都是为艺术服务的专业。多年来我所有的野路子知识得到了‘升华’。”
留学深造期间,文小博几乎把欧洲跑遍了,与欧洲各地的艺术机构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帮助国内的一些顶尖客户从事艺术中介。2017年底,文小博在学业考试中,五门课全部第一。“当时教授希望我申请牛津继续读书,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先回国。”从伦敦学习归来后,文小博更加有底气了,按照她的形容“仿佛身披着铠甲归来的战士”。
2018年,文小博开始受邀参加各种各样的讲座,她的《西方艺术中关于女性的秘密》、《梅森瓷器的前世今生》、《寻找艺术品之旅》系列讲座广受好评。同年底,她的收藏馆搬进了成都银泰中心,正式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了成都第一个把艺术收藏馆开进购物中心的人。
小博带大家体会梅森瓷器之美 图片来源:文小博艺术馆
“欧洲很多国家的画廊和拍卖行都会开在城市最好的地段,和我们很不一样。这个很触动我。伦敦最好的百货公司里有二三十家大大小小的画廊和展览厅,当时我就想,我的场馆也应该走出来,不能小隐于静巷了。”文小博说。
2019年,文小博艺术收藏馆成功为德裔日本艺术家Ken和Alice举办个展,为川籍艺术家李卓、李刚举办个展,并举办了大型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艺术展。同年,她又相继成为德国梅森瓷器和西班牙雅致瓷器在西南地区的总代。
入驻购物中心后的几年时间里,文小博在西南地区不断扩张自己的艺术版图,最巅峰时同时拥有6家店。“那时候说真的确实有点儿‘膨胀’了,扩张得有点快。疫情期间我们还想着将各方面成本降低,适合‘抄底’。然而疫情持续的时间超过了我们的承受极限,所以只好一家家闭店。没挣到什么钱,却把自己累得够呛。”文小博直言。
位于银泰中心的艺术收藏馆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回顾十来年的历程,文小博愈发清醒地认识到,需要借助更大的力量,才能更上一层楼,而不是单纯依靠个人IP。谈及未来的计划,文小博告诉我,“我们会立足成都,不断增加原创艺术的比重,与更多的艺术家合作,孵化出更多的项目。同时我也希望将艺术收藏的门类拓展到艺术周边,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标准和打法,在国内推广。”
“当然,我们希望有更大的资本介入,将艺术馆变成孵化器一样,孵化出更多的品牌和项目,为这座城市打造更多的文化名片,”文小博说。
行走世界的文小博 图片来源:文小博艺术馆
采访结束后,文小博向我发来了她在麓湖新建的艺术空间。“我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家、收藏家、文创业者一起来跨界交流。虽然时间变了,空间也变了,但我相信大家热爱艺术的心境从未改变,就像我们当初在那间狭窄的工作室一样。”
在文小博身上,我们看到无论时空流转,空间变换,一个人热爱艺术、追逐梦想的心从不会褪色。无论是非洲原始的市集、还是欧洲华丽的画廊,亦或是繁华市区的艺术收藏馆,她完成了自己一次次的奇遇。在这些奇遇之中,藏着那个熠熠发光的“香格里拉”。
每日经济新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