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力量_的人_消费_那时候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饥饿 力量 的人 消费 那时候

文/若水

人生大事很多,吃饭绝对排第一,不用怀疑,因为不喝酒可以,顶多是有些人晚上睡不着,但是不吃饭肯定不行,会饿死。

走南闯北那么多年,无论是火车上的一碗泡面加鸡蛋,还是路边摊的一碗豆浆加油条,或者星级酒店的五斤重龙虾,先别说吃的有多精致,前提是填饱肚子。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描述了为什么日本人到现在吃饭,还是一小碟一小碟的上菜,原因只有一个,几千年的饥饿史,让他们没法像物资丰富的神州一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就连吃个烧烤,也都是一串一串的上,这很写实。

就如同韩国人为什么那么爱吃泡菜一样,不是他们爱吃泡菜,而是物资的匮乏,让他们不得不选择将新鲜的蔬菜制作成泡菜,然后用这些泡菜来度过漫长的冬天。

我是七十年代底的人,经历了改革开放,也经历过凭票供应的年代。那时候家里值钱的不是钱,而是全国通用的粮票,关键是也没啥积蓄。我年少时干过不少坏事,偷出家里的粮票去换钱,然后拿着钱去打游戏机,因为这些事情,小时候没少挨打。

那时候是很瘦,但绝对不是饿的。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冬天的大白菜和夏天的茄子,有那么几年,就是上小学的那几年,家里的蔬菜就这两样,唯有过年的时候,餐桌上才有机会摆上四个 以上的菜。但就是白菜和茄子,老妈也会用心烹饪,用勺子将菜汤一勺一勺舀到我碗里,让我就着菜汤吃,希望我能多吃两碗米饭。

在母亲眼里,只要健康就好,瘦一点就瘦一点,没病没灾的,就是万幸。小时候被人看面相,告诉我和母亲说,我这个厚嘴唇有福气,能够吃四方,绝对不会挨饿,我差点就信了,直到我去当兵,才真正体会到饥饿的滋味。

那时候在新兵连,训练再多苦都不怕,怕的却是轮值打饭。新兵连打饭,和打仗没什么区别,馒头是要靠抢的,我刚到部队那会体重不到一百斤,有时候抢不过别人,但是又不能让战友不够吃,只好让他们吃馒头,我最后打点米饭就点菜汤,但米饭不是每次都有,于是偶尔会挨饿,特别是到了晚上,饿的睡不着是常态,那时候想的最多的不是第二天的训练内容,也不是家乡的女朋友,而是第二天能不能多抢几个馒头,吃饱的同时还要留一个,晚上躺在被窝里偷偷吃。

展开全文

新兵连三个月的磨炼,我变黑了,也变强了,体重从刚到部队的不到一百斤,提升到接近一百三十斤,单双杠,五公里,四百米障碍,都能轻松拿下,班长看到的是训练的结果,我体会到的是饥饿的力量。

很多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不免唏嘘。我曾经因为急性胰腺炎,大夫叮嘱在恢复期间不能沾油不能吃肉不能吃鸡蛋,每天都是清汤寡水的蔬菜拌汤和稀饭,吃的我两眼发绿。直到两个月后吃到第一口有油水的菜,眼泪差点掉下来。

所以我对吃饭这件事,是极其重视的。

所以我对店里的菜品,也是一直用心在做的。

赚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想让大家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尝尝其他地方的特色菜,而不是局限于辣爆羊头,抱歉,我这真的没有羊头,不是我不爱吃美食,而是对于那些点个菜就为了看着的人而悲哀。

美食就是用来饱腹的,然后才是用来下酒的,最后才是用来拍照用来撑场面的。你点了菜,又不吃,就摆在那里看着,让路过的人以为菜品味道有问题,我宁愿你少点一些,够吃就好,哪怕就一盘乳瓜一盘花生米,吃不完还能打包回家,就如同昨晚二号桌的张兄,剩了一些乳瓜拿袋子装回家,给儿子吃,真好。

没体会过饥饿的力量的人,是无法做到珍惜的。物资再丰富,也有消耗完的一天。勤俭节约是美德,这是很多人的共识。

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吃饭是人生头等大事,这是不容怀疑的。

左岸记:我们现在要促进消费,不是指各种铺张浪费,而是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地尽其利,货尽其通。扩大消费,为的是满足老百姓在衣食住行上的正常需求,而不是用浪费行为换来一些商家表面的“红红火火”;消费升级,是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正常消费的不断升级,而不是让过度挥霍、暴殄天物的畸形消费观愈演愈烈。靠奢侈浪费形成的畸形消费是不可持续的,扩大消费的根本依靠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是面向大众的理性消费,而不是一小部分的高消费,甚至是浪费行为。消费是正常需要的满足,而浪费则是对产品和资源的过度挥霍。合理的消费可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铺张浪费却以损害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