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解放军八大军区对调。对调之前,毛主席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为了避免司令员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出现消极因素,毛主席下定决心,要求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过程中,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与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对调。对调完成后,李德生担任了沈阳军区司令员,而陈锡联则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员。
八大军区对调后,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陈锡联逐渐受到重用,1974年,陈锡联成为军委六人小组成员,1976年更是代替叶元帅主持军委工作,执掌三军。不过,1980年,陈锡联却主动辞职,把机会让给了更多的年轻人。那么,陈锡联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陈锡联出生于1915年,14岁就开始参加红军,后来他进入鄂豫皖苏区,被编入了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苏区,陈锡联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并在1935年跟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1936年,陈锡联跟随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都有精彩表现,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率领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并在双堆集包围了国民党的王牌部队十二兵团,全歼了十二兵团。
展开全文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担任了炮兵司令员,为建国初期解放军的炮兵发展做了很多工作,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开国上将。授衔之后不久,陈锡联被调到沈阳军区,担任了沈阳军区司令员。在沈阳军区,陈锡联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1973年的到来。
1973年12月,在一次军委会上,毛主席认为八大军区的司令员有必要对调一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毛主席老人家高瞻远瞩,他认为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待久了容易出事,尤其是军区司令员,掌握一个军区的大权,待久了容易出现消极因素。为了防患未然,毛主席指示八大军区的司令员对调。
对陈锡联来说,当时他已经在沈阳军区待了14年了,属于主席口中长时间待在同一个地方的人,当然,陈锡联也完全赞同主席提出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提议,不久后,他就与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完成对调,开始执掌北京军区。
对调完成后,陈锡联越来越受到重用,第二年,也就是1974年,他就进入了军委六人小组,成为小组成员,开始参与军委的日常事务。1975,陈锡联出任了副总理,成为副国级干部。1976年,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元帅因病休养,军委急需一位既懂军事又忠诚可靠的人主持。陈锡联两年前就已经成为军委六人小组成员,既熟悉军务,又忠诚可靠,而且还是开国上将,因此他再次受到重用,代替叶元帅主持军委的日常事务,执掌三军,直到1977年2月。
在这之后,陈锡联继续担任了副总理的职务,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重心,陈锡联也继续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不过,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陈锡联却主动辞去了职务,自此之后回归平淡的生活。
当时陈锡联已经65岁,他认为自己是一位“马上将军”,革命年代南征北战,没有机会读书。而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都需要有学识的年轻人,因此自己主动辞职,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年轻人,让年轻人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负。陈锡联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