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描述特征部分
设问类型:
(1)描述说明综述:只答现象或者图中信息
(2)分析 简析:既答现象,也答原因
(3)对比 评价影响:从两方面分析
1 、气候特征(温度、降水特征)(4个)
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是否同期
2、 地形地势特征(4个)
高低、地形、地势、变化
3、 分布特征(5个)
方向多少、最多最少、分布是否均匀、稀疏密集
分布在……地形、沿....分布(河流、海岸、交通线、山脉、边境等)
4 、河流水文特征(7个)
流量、汛期(长短、季节月份、几次、季节变化大小)
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断流、落差流速水能航运
5、 河流水系特征(6个)
流程、支流、流域、地形区、内外流、注入
6、 等值线分布特征(4个)
方向、弯曲、疏密、闭合相交平行
7 、地理位置特征(4个)
半球:东半球或西半球,北半球或南半球
纬度五带:低纬中纬高纬,热带温带寒带
海陆位置:位于某某洋、某某大洲方向
相对位置(如:西安位于秦岭北部、渭河沿岸)
例题:描述钓鱼岛位置特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位于北温带低纬度,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展开全文
8、 某事物的发展(变化)特征(3个)
方向多少
变化(时间、空间、类型)
最多最少
Part 2 人文地理部分
1 、城镇形成发展的区位因素(2方面)
自然:地理位置好(位于……沟通……连接了……)气候、地形、土壤、河流水源、灾害少
社会:工农业基础好、交通、资源、商贸、历史、政治、军事
2 、城市化的表现、影响,或某事物对城市化影响(3方面)
人口城市化: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域城市化: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占用原农村土地耕地
产业城市化: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第一产业减少
3、 城市或城市群对经济发展的意义(4个)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收就业
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
带动城市化,辐射地区发展
农业人口用地向非农业人口用地转变
4 、农业区位因素条件(3方面)
自然:光照热量降水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地形(排水条件好)灌溉水源(地下水、河流、湖泊、绿洲、高山冰雪融水);雨热同期、不同期生长期长(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糖分积累
灾害:旱涝灾害 寒潮暴雪低温冻害 病虫害土壤盐渍化风沙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如果答有利,就答自然灾害少)
社会:劳动力(丰富廉价素质高)机械化商品率市场交通地租科技(良种运输技术大棚保鲜冷藏)政策种植历史悠久饮食习惯经验丰富
5、 某作物品质优良原因(如东北水稻、新疆瓜果)
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高,营养丰富
低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
光热充足,光照时间长
雨热同期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6、农产品畅销原因(5个)
作物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
具有时间性(反季销售),(海南、热带、南半球的冬季蔬菜瓜果)
产品生态环保绿色无污染
交通运输便利
产品质量轻易保存便于长途运输
7、 工业区位因素条件(2方面)
自然:
地形 水源 资源能源 环境优美(高新技术产业)
社会:
市场 交通信息通达度 科技劳动力 政策 地租 军事国防 工业惯性 家乡偏好 产业协作程度工业基础
8 、工业集聚的原因、影响(3个)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成本
加强企业间交流协作联系
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利:集聚加重环境污染)
9 、工业分散原因(3个)
充分利用各地区优势资源(这里要细答:如发达国家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交通运输物流优势,发展中国家地区:廉价丰富劳动力资源能源市场地租低廉优势)
扩大企业影响力,实现全球战略(如跨国公司)
减少本地区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一般是有污染的工业,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0、 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3+2个)
有利:
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居民增收增加就业
促进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发展
不利:
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消耗增加
占用耕地土地资源
11 、产业转移对迁出地影响(3+1个)
有利:
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促进产业升级 结构调整
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高端先进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不利:
短期内造成经济衰退,人口失业
12 、交通线修建的影响(5+3个)
有利:
完善地区交通网,缩短时空距离,缓解其他线路运输压力
促进经济发展,资源开发
加强与外界交流联系
促进民族团结、国防安全(边疆地区才用)
促进城市、区域发展(如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
不利:
破坏生态环境
不合理施工建设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破坏当地传统文化独立性
13 、修建交通线自然限制因素(6个)
自然限制:
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云贵、青藏、山区)
地质条件差,有断层、喀斯特地貌广布(云贵、山区)
河流多,河网密集(南方)
生态环境脆弱(青藏、云贵、西北、黄土高原)
多风沙天气,荒漠化严重(西北)
多灾害(南方:气候湿热、腐蚀强、台风、海啸、海水侵蚀,北方:极寒、寒潮暴风雪、冻土,青藏高原:地震、缺氧、冻土、寒冷)
社会经济:
①经济落后,对交通需求量小(决定因素)
②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劳动力不足
14 、开辟(北极)海域航线影响(3+2个)
有利:
缩短时空距离,节约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缓解其他航线海运压力
促进沿线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
不利:
破坏污染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减少
15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5个)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对比:运量、价格、投资、速度、灵活性、安全性、天气限制、地形地质限制、灾害限制、资金技术、国防政策等因素)
16 、港口建港区位因素(7个)
港阔水深,不冻不淤。(找等深线、结冰期0℃、泥沙淤积)
位于背风处,受风浪台风影响小
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好(避开断层)
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发达水运需求量大(决定因素)
港口基础设施完善
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便利(铁路公路管道航空)
17 、机场选址区位因素(6个)
地势平坦开阔,视野好,地势较高利于排水
地质条件好(无断层、喀斯特地貌)
晴天多,雨雾少,逆风
距市区远,受城市影响小
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地铁公路)
经济发达航空需求量大
18 、高铁站(长途客运站)选址区位因素(4个)
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好
位于市区郊区(地租低、面积大、避免交通拥堵、促进郊区发展)
交通便利
经济发达客运需求大
19、 航天卫星发射中心选址(6个)
地形地质
纬度低,地球线速度大,利于卫星发射
某气候、降水少晴天多
远离城市
交通便利
国防政治
20 、核电站选址因素(4个)
远离城市,位置安全影响小
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好无断层
临近海洋河流,便于取水冷却
交通便利,临近港口铁路
21、 修建水利工程的影响(4+5个)
有利:
调节河流径流量,缓解下游地区水旱灾害
减少下游泥沙淤积,缓解河床抬高(地上河)
发电航运养殖旅游
调节地区气候,增加降水减小温差
不利:
不合理施工诱发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
淹没上游土地耕地,造成移民问题
造成动植物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进入海洋沙量减少,导致沿海三角洲退化、海水侵蚀陆地加剧
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
22、 解决资源或者能源短缺的措施(6个)
加大能源勘探,增加产量
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
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
增加进口,建立能源储备制度
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强公民节约意识,减少浪费
23 、开发利用进口某种能源(一般是新能源)的意义(4个)
缓解能源短缺
减轻环境污染,有利环保
促进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增收就业
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国家能源安全
24、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建议、规划、怎么办、借鉴、方法都这么答)(10个)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避免浪费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环境治理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培育优良品种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发展绿色旅游观光农业,调整农业结构
推动城市化发展
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完善加工体系
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可再生)
提高产品品质竞争力,扩大营销网络,提高品牌效应
25、 实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6个)
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矿物能源使用
提高科技水平,减少CO2排放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减少关停高耗能产业
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提高废弃回收利用率
加强政府管理,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公民节约意识
26、 物流中心、批发市场、资源交易中心、运输枢纽、中转基地区位(4个)
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某区域中心、与其他地区联系密切、航运线中点)
是某资源的产区,该资源适合某种运输,商品率高
地形平坦面积大,仓储条件好
27、 是否大力发展某事物(发展侧重社会经济,不发展侧重环境保护)
发展(积极意义+有利区位)(2个)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收就业外汇收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第三产业发展,能源结构优化,环境保护
不发展(自然+社会经济)(2个)
参照自然地理第29点:五个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竞争力差,浪费土地资源资金劳动力,资金技术不足,距离市场远,市场需求小,不利于运输,交通运输成本高
28 、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5个)
地理位置好,临海
航运条件好,多良港
位于沿海大陆架,地形地质条件好
气候条件好
海洋资源丰富(旅游、渔业、矿产、空间)
29、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5个)
缓解北方北京天津地区缺水情况
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工农业生活用水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调节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温差减小
生物多样性增多,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减轻荒漠化、土地盐渍化
30、 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分别具有的优势因素(2方面)
发达地区优势:资金充足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技术管理水平法制完善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物流发达信息通达度好环境优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协作度好
落后地区优势:劳动力丰富廉价能源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地租低政策支持发展潜力大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
气候
光照
光照时间长短和强弱,决定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气温
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年日较差、温度带的积温特征等,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还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水分
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特点、气温与降水配合状况、干湿状况等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品种;水分多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少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需要灌溉水源)。
地 形
平原、山地、丘陵等所占比重,耕地面积多少,土地数量和价格;地表形态平坦或崎岖;海拔高度、坡度对农业的影响。如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山地耕作不便,且水土保持不易,宜发展林业、畜牧业(或立体农业)。
土地
位置
城镇周边适宜于郊区农业(蔬菜、园艺、乳肉蛋禽生产)和高效农业。
土壤
土壤种类、肥沃程度(有机质含量、矿物质含量)、盐碱性、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等。如酸性土壤适合于马尾松、茶树等。
水源
河湖数量、密度、水量及其季节变化、洪涝等对农业的影响。如,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应布局在灌溉条件便利的地区。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如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如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地区。
国家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劳动力
各种农业生产活动要求不同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就种植业来说,经济作物的劳动力需求要大于粮食作物,种植水稻的劳动力需求要大于种植小麦。
3、科学技术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
技术装备
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 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生产技术
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落实农作物布局的具体形式
保鲜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 销售范围
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
分布地区
美国中部平原;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
东南亚、南美、非洲等热带气候区
主要特点
耕地广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耗费能源多;经营方式相对粗放;产品价格低,商品率很高。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区位优势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工业发达;先进的科技。
高温多雨、土壤肥沃
农作物
小麦和玉米
橡胶、咖啡、可可、油棕、剑麻、香蕉、菠萝等经济作物。
案例:评价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
评价分析
分布地区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和雨林气候区
优势区位条件
自然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地形
大多分布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形平坦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源
水源便利,排灌方便
社会经济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市场
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生产习惯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水稻单产高,可缓解人口对土地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交通
交通便利
不利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地形复杂,多水旱灾害,水利工程量大
经营规模
自给自足,小农经营 ,生产规模小
科技
机械化水平低 ,科技水平低
解决措施
加大投资兴修水利;扩大经营规模,集约化经营; 加快小型机械化建设;加大 农业科技投入。
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分布地区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和中欧、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新西兰等地。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
主要特点
天然草场面积大,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经营方式相对粗放;商品率高。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市场远近和饲料供应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区位优势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
气候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先进科技
畜产品
牧牛:美国、阿根廷牧羊: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牛奶和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等。
3、混合型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混合型农业
地中海型农业
分布地区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等。
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
主要特点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农场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区位优势
亚热带气候,光热充足;有河流及地下水提供水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地中海气候,夏季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农产品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
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还有葡萄、柑橘、橄榄园艺作物等。
三、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形成区位条件的分析:
1.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
(2)常见工业类型的区位选择:
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因此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据此可将工业部门划分为五种指向型。下表为决策者从经济因素考虑的工业区位的选择:b5E2RGbCAP
工业类型
主导因素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型工业
市场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指向型工业
能源
高耗能工业
化学、冶金(如炼铝厂)等重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劳动力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指向型工业
知识技术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飞机、精密仪表等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2、工业地域形成和发展条件分析:
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四个大的方面展开分析阐述,具体如下表:
角 度
分析阐述
地理位置
所处地理位置,重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认识其优劣
资源条件
原料
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燃料
接近燃料地(煤矿、水电站等),能源充足
水源
靠近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水资源丰富
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经济条件
市场
接近市场( 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或者市场潜力大
交通
交通(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便利
技术
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人才和技术优势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水平和素质的高低
产业基础
靠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好;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社会条件
政策
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社会协作
设施完善,协作能力强
环境
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 处理成本不同
☆ 城市工业微观区位选择(“风水宝地”)
“风”—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考虑盛行风向(单一风向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季风区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水”(水源和流向)—有水体污染的企业要考虑在河流下游,自来水厂考虑河流上游。
“宝”—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区位要素的特殊需求,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力,接近科研中心等(社会经济因素)。p1EanqFDPw
“地”—土地租金;地域联系,如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
☆ 工业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或考虑产业的升级和转移)。DXDiTa9E3d
3.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如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4.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RTCrpUDGiT
5.因地制宜,合理、综合开发各类资源
6.消除污染,减少三废排放;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加强生态建设
四、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具体分析思路
自然地理区位
气候
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中低纬度临海的边缘地带。
地形
平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方便,且利于节省建筑投资而成为城市分布的理想地区。
河流
河流具有供水、运输和防卫等功能,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济地理区位
交通
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发展,对城市的形态、空间格局变化及兴衰具有深远的影响。
资源
临近矿产资源产地,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如大庆、玉门、克拉玛依等为石油工业城
其它
商品农业基地因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活动也会吸引大量人口集聚而发展成为城镇。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国家政策
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国家的政策、外交会改变和影响城市的发展。如深圳、珠海等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宗教
宗教胜地往往会在为信徒提供商品、服务、活动场所和管理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城市。如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等城市的兴起
其它
科技和旅游等导致一些城市的兴起。如日本科技城(筑波);中国旅游城市(张家界)
五、影响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分析:
1、自然因素: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分析角度
答 题 模 板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尽量少占用耕地)山区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弯曲或开凿隧道。
地质
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
水文
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
气候
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等
2、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角度
答 题 模 板
人口
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于地方性道路);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
里程
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
经济
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质、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环境
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技术
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如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
3、交通线方案比较
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包括沿线村镇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含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多少
生态影响
对生物、水土流失、荒漠化影响等
案例:港口区位分析
分析角度
答题模型
陆域条件
地形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岩港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建成后容易淤积。
社会经济条件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港口服务地)广。
水域条件
航道
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避风
位于峡湾,背风、避浪。
冰期
无冰期,利于常年通航;冬季结冰,不利于通航。
六、其他区位因素分析: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天气晴朗,降雨稀少,大气透明度高;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影响初始发射速度,影响燃料消耗和发射成本3.地势:平坦开阔,便于跟踪和搜救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不造成伤亡和破坏2.交通:交通便利(沿海、沿铁路)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和保密需要
☆隧道的选址条件:
1.地质构造(在背斜处、避开断层):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天然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2.岩石性质(坚固、不破碎、不松软)
3.长短(造价成本)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