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海塘构筑滨海“智管线”_海塘_水利工程_防潮

千里标准海塘,是浙江省标志性工程之一,正是有了这道“海上长城”,浙江沿海近年来才免遭海塘失守、海潮肆虐之痛,人民群众生活也更加安心。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塘防御体系中一些重建轻管的问题日益凸显——管理单位和人员不落实、管理制度不健全、维护不到位等现象层出不穷。面对浙江全省“十四五”期间数字化改革的大潮,如何借东风破解海塘管护难题,成为浙江省水利部门亟需思考的“命题作文”。

立足需求打造数字孪生海塘

位于瓯江入海口的七都岛,每年都是直面风暴潮的第一站。2014年环岛防洪海塘全线闭合发挥作用前,每逢大台风,七都街道的群众都需要“离岛大转移”。

“如今我们在七都环岛全线海塘搭建了GIS(地理信息系统)三维模型,实现了对海塘的动态管理。模型可以模拟风暴潮情况下海塘各处水位情况,及时掌握海塘动态信息,强化‘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提高海塘防潮能力,为岛内居民及时避险转移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鹿城区农业农村局副书记、副局长杨建勇在介绍区域海塘防潮能力动态研判项目时说,当地积极打造七都数字孪生海塘,推进管控可视化。

仅历时3个月,鹿城区农业农村局和技术研发单位浙江禹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完成了七都水闸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实时监测水闸水平沉降位移,自动采集区域海塘相关的水雨情及海塘、水闸工情数据;建成了七都环岛全线14.8公里海塘的GIS三维模型和3座重要节点水闸的三维BIM(建筑信息模型);完成了鹿城区海塘交叉建筑物信息采集。同时,平台对主城区沿江海塘水闸工情、视频数据信息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建成区级水利数据仓,更高效地实现数据共享交换。

目前,在已建成的鹿城区海塘防潮研判数字化场景中,管理人员可以自由选择显示“水利一张图”“海塘报警”“避灾点”等功能模块,预测、预警、预报信息一目了然。

“一码通”打造健康体检中心

除了健康评价之外,鹿城区海塘防潮能力研判系统将海塘防潮风险评估相关的实时水雨情、风暴潮预测、病险工程、隐患分布、统一预警等数据及功能进行集成开发,建立完善的海塘管理体系,实现海塘全过程风险评估和管控,对提升防潮科学决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利用这个系统,我们可以集中研判展示降雨、水雨情、风险隐患、海塘及附属工程的运行风险,对复杂风险隐患还能实现远程专家会诊,并一键生成研判结果和一键预警。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实时降雨、天文潮预报、台风路径等信息实现海塘防潮预演应用,建立过去—现在—未来的海塘灾害评估体系,并关联物资、仓库和避灾点,生成人员物资调度方案,实现快速抢险救援。”杨建勇介绍。

以点带面助力水利工程“一张图”

七都岛标准海塘是七都岛的生命线。由于年代久远,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缺失严重。如今,随着全域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包括七都岛在内的各类水利工程数据资料都在不断完善,便于海塘工程运行管护过程中“随时随地可查可调可用”。

与此同时,鹿城区农业农村局还在逐步推进海塘沉降位移、变形等水利工程重要指标的实时感知能力建设,通过自动预警,实现工程的智慧化管理,解决水利工程智能化分析不足、预警预报缺失等问题。

“鹿城区农业农村局致力于打造一套成熟的‘数字海塘’管理模式,以点带面,实现鹿城区水利工程‘一张图’,着力构建起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的‘数字化、痕迹化、清单化、闭环化’智慧化管理体系。”鹿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方学优介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