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我成功文选(513)------宁乡一中高一885班集中学习材料(2023.3.19.)_的人_牛虻_自己的

助我成功文选(513)

------宁乡一中高一885班集中学习材料(2023.3.19.)

A.成大器者,胜在思维,一个人思维格局的上格局。

一个人思维格局的上限,决定了他的能力高度和解决事情的效果。

01·规划思维 真正的高手都善于规划自己的未来。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关于目标规划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生活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统计:3%的年轻人有明确的长期目标;10%的年轻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60%的年轻人有较为模糊的目标;剩下27%的年轻人则处于没有目标的状态。结果表明:25年后,拥有明确长期目标的人,一直以来都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几乎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拥有短期目标的人,大多数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短期目标,让自己的生活处在稳步上升的状态;拥有较模糊目标的大多数人,生活安稳,处于社会的中下层;而那些完全没有目标的人,则处在社会的底层,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生活。制定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能够帮助你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快速推进,你的人生会更有掌控感,也更容易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02·窄门思维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选择开始简单的事情。虽然开始是“宽门”,但会发现,到后面竞争者挤满了道路,越来越难。而另一些人,会选择开始很难的事情,虽然开始是“窄门”,看上去荆棘密布,但一旦披荆斩棘跨过去,海阔天空。关于”窄门思维”,任正非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20多年来只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不被各种所谓的‘风口’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所以,不要去做谁都想做、谁都能做的事情。只有去挑战大家认为很有难度的事情,才能从中找到生存之路。这世上根本没有捷径,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如果你总是选最容易的路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无路可走。

03·高目标思维 正如心理学上那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苹果”。因为那些伸手可及的苹果,远不及树顶上的那些“果实”。同理,在职场中,那些想发展得更好的人,也应该要跳起来,去摘那个更高的“苹果”。如果一个人不愿意跳起来,只满足于伸手可及的东西,自然也就得不到树顶上那些更好的“果实”。因此,永远不要退而求其次,而是要研究要想实现核心目标,应该做什么。永远盯着最重要的目标走,你就会走得又快又直。 有的人平庸,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恰恰是因为野心不够。他们习惯用自己的固有认知,来定义自己的未来,殊不知,没有一颗要更进一步的野心,又怎能逼着自己努力和成长呢?你越想成功,才越可能成功。

展开全文

04·黄金圈思维 黄金圈思维是营销专家西蒙·斯涅克提出的,核心是对任何事情,从内而外进行提问,而不是剥洋葱式的从外而内。一般的大众思维,都是从做什么开始,然后如何做,最后才问为什么,从外向内思考。黄金圈法则的核心,就是在思考或沟通的时候,按照由内圈向外圈,即why(为什么)——how(如何做)——what(做什么)的特定结构来进行表述。通过首先问“为什么”,透视事物的本质及原因;通过“如何做”,构建事情解决的逻辑体系,找到实现的渠道通路;最后“做什么”,构建纷繁复杂的业务枝蔓体系。对个人来说,也是就首先了解清楚一件事情的缘由与目的,再想行动路线与具体落地执行。这就是黄金圈思维的历害之处,先从问题本身入手,会让你的思维逻辑简单,直接,犀利。

生活中,越是格局高人的,他们看事看物的眼界会高出许多,对人对事的理解和判断能力更高,更容易分辨真正的善意和危险。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能力的大小,影响一个人会走多远。而人生的思维格局,最终决定了人生结局。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不在贫富,而在于思维格局。

B.真正能成大事的人:简单、正直、没有私心并且坚韧不拔

徐小平评价新东方俞敏洪:吃苦、耐劳、坚韧,像骆驼一样。

“每代人都需要新的革命。”——托马斯。杰弗逊

第一次读到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的这句名言的时候,我还在读小学。学校位于福建武夷山区一个景色秀美的小县城,那里有清澈翠绿的小河和层层叠叠的小山峦,整个县城就在小河两边轻轻地舒展。年少的我读到这句话虽然有些激动,但是为什么而激动,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以及我们70后这代人的革命到底在哪里,彼时,我完全不知道。

1、武侠情怀 郭靖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动,他于患难流离之际诞生,天资愚笨、不适练武,但侠义热肠,一身正气。中学期间,流行看武打小说。我看的第一本武侠书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一套四本拿到手后,我废寝忘食,不能释手。书中郭靖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动,他于患难流离之际诞生,天资愚笨、不适练武,但侠义热肠,一身正气。经过无数的磨难和坚持,郭靖终成为一代“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武林宗师,并成为抵抗外侮的民族英雄。那一段时间,我整天脑子里想的就是去哪里搞本武林秘籍,拜个师傅学个“降龙十八掌”,再好好练习九阴真经或者全真派的内功,成为现代版的郭靖,成为一代武林大师,除恶济苦,替天行道。也许这是我们的革命?当然,很快地,我就发现这样的幻想非常不靠谱。终于开始认真学习起来,成绩也越来越好。考上大学那一年,正是中国股市诞生的开始。我在校园里热火朝天地参加了模拟股市,组织学生模拟投资大赛,也如饥似渴地看完了图书馆中所有的与证券投资有关的书籍。现在做基金,投身投资行业,的确是当年种下的因。

2、坚强阿甘

我好像从阿甘身上看到了郭靖的影子,他们宅心仁厚,简单无私,同时自强不息,坚忍不拔。读大学的那时候,校园里特别流行看录像和电影。我最喜欢《阿甘正传》。记得那时,这个电影我连看了三遍。看着看着,我好像从阿甘身上看到了郭靖的影子。他们都天资不高,但均有着非常好的人的品质,他们宅心仁厚,简单无私,同时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终于成就了成功和快乐的人生。

3、巴菲特定性

1994年我有幸成为了交易所的一名红马甲。后来又读研究生,再在交易所工作。在此期间,我开始对巴菲特着迷起来,读了不少关于巴菲特的书,也开始学习他给投资者的信。那时,我以为,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巴菲特一定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后来我到哈佛读MBA,其间巴菲特曾两次来我们学校演讲和上课,每次我都认真聆听,也有幸和他近距离接触,他展现的质朴的品质着实让我震撼。回国创立汇添富基金之后,我更加深入地学习了巴菲特的文章和信件,也两次参加了巴菲特的股东年会。我们的同事刘建位更是业内有名的巴菲特研究专家,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有趣的是,研究学习巴菲特的过程中,我越来越从巴菲特的身上看到了郭靖和阿甘的影子。

从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我第一次到奥马哈“朝圣”的时候,奥马哈机场有一个大幅的广告,用的是年轻英俊的巴菲特大幅照片。做广告的是纳不拉斯卡大学,她在宣传自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校,论据是巴菲特的本科就是从这个大学毕业的。当然,和真正的美国好大学相比,纳不拉斯卡大学真是差距不小——按照《福布斯》的排名,她只能排在247名。很显然,年轻的巴菲特并不是一个在世俗教育体系中突出的孩子。

但是巴菲特却与郭靖、阿甘一样,有着特别优秀的人的品质。他是一个极简单的人。他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非常简单,而且形成之后从来没有变过。每次去参加他的股东大会,他讲的都是类似的内容,但是听起来一点也不觉得啰嗦。他的生活非常简单,至今仍然住在1958年花3.15万美元购入的房子里,自己开一辆凯迪拉克,吃的是他从小就喜欢的牛排。其次他是一个极其坚韧的人。正如巴菲特女儿苏茜说过的,“我的父亲有自己的内部评价标准,这个内部评价标准从来不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他是性格上的天才,具有无以伦比的独立思考能力、专注工作和不受外界干扰的能力。第三他是一个正直无私的人。他捐出自己绝大部分财产给比尔盖茨基金会,甚至连以自己冠名的基金会都没有成立。

4、三者合一

真正成功快乐的人都是如此,简单、正直、没有私心与坚韧不拔。到了四十岁,我才明白,其实郭靖、阿甘和巴菲特都是同一类的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塑造了非常优秀的人的品质,那就是简单、正直、没有私心与坚忍不拔。他们的成功,绝不是聪明机巧,比其他人更快、更高、更强的结果,相反,是比他人更简单、更质朴、更坚韧的结果。金庸是这样说郭靖的:追女孩子最好朴实无华。欧阳克追黄蓉用那么多花招,还不如郭靖请一顿饭。阿甘的一生印证了它的一句台词:Stupid is as stupid does,傻人做傻事,或者说:傻人有傻福,这很有趣地印证了东西方在大智若愚上的一致性。

而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中,有太多头脑聪明反应机敏的优秀人才,但像巴菲特这样的人物却是凤毛麟角。不用电脑、哪怕别人赚翻了也不碰自己不理解的股票、不看好市场时可以几年离开市场。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投资技术与技巧,更多是一种像孩子般的天然简单和人性上的沉着坚韧。环顾历史环顾世界,我们会发现,真正成功快乐的人都是如此。无论是稻盛和夫、乔布斯,还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王阳明、曾国藩等等,他们能够成功,都是因为他们的简单、正直、没有私心与坚韧不拔。到现在我就能够理解了,托马斯。杰弗逊所说的“每代人都需要新的革命”,首先指的是每代人每个人需要完成对自己的革命,让自己的个人品质真正成为优秀。之后才是在他所属的那个时代上,抓住时代的机遇,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为他人的幸福作出努力。可见,人生真的就是一场修行!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的,人不论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当生命结束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灵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

C.弱者拆台,强者补台,智者搭台

看过这样一个短片。暗无天日的地狱里,六个饿鬼围着一锅鲜美的肉汤干瞪眼。原来他们手中的勺子比胳膊长,舀到的汤怎么也送不到自己嘴里。于是他们便开始相互攻击,也不让别人喝到汤。直到有个女人拿起长勺舀了一口汤递给对面的老人,众人才反应过来,开始拿起长勺相互喂食。这下,大家都填饱了肚子,暗无天日的地狱也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天堂。太虚大师曾说:“利他则成自他两利,害他则成自他两害。”人与人之间,永远都是相互的,天下没有单方面的伤害,也不存在单打独斗的赢家。弱者拆台,害人害己;强者补台,相互成就;智者搭台,渡人渡己。做彼此的杠杆,相互成就,共生共赢,才是一个人顶级的智慧。

1、弱者拆台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踢猫效应”。指的是当弱者被欺压时,会对比自己更弱的弱者发泄不满情绪,由此形成的连锁反应。最弱者往往要承受来自高端所有环节带来的负能量。由于满腹怨恨,却又找不到更弱的人发泄,他们往往会产生报复心理,不惜与欺凌者同归于尽。

作家水木然曾说:“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一直在相互为难。”深以为然。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帖子,说的是有个人在工作中被甲方刁难,还被投诉了,心里十分窝火。晚上回到家,就大骂小区的保安,可劲儿地找茬。保安挨了业主的骂,怒气冲天,就去刁难送餐的外卖员,非让他绕远从另一个门进小区。外卖员的订单快要超时,可他好说歹说保安都视若无睹。最后,他好不容易把餐点送到了顾客手上,对方却死活要投诉他超时,还要给他差评。外卖员之前所受的气连同当下的愤怒一同爆发,他上手就把顾客给打了一顿。结果可想而知。有句话说得好:“优秀的人互助互捧,愚蠢的人互踩互压。”越是层次低的人,越喜欢相互为难,而不是提升自己。遇事斤斤计较,睚眦必报,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窄。新媒体人粥左罗曾说:“但凡伤害,最终都是相互的,如果不是,那就是还没到那一步。”

你如何对待别人,世界便会如何回馈你。刁难别人,就是苛刻自己。放过别人,才能放过自己。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所遭遇的一切,世界终会以另一种形式回报给你。

2、强者补台

清代书画家金农,被誉为“扬州八怪”之首。他不仅画得一手好画,诗词上的造诣也颇为深厚。有一次,扬州头号盐商程雪门邀请金农等名流显贵共同吃饭。酒过三巡,寡饮无趣,为了助兴,有人提出要行一个酒令。就是每人说一两句古人的诗词,诗词里要有“飞、红”二字。大伙都说得头头是道,最后,轮到了程雪门。他读书甚少,担心说不上来被人笑话,左思右想了老半天,憋出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听后一片哗然,有人笑他竟不知柳絮是白色,有人说他这是杜撰无疑。程雪门被当众嘲笑,眼看下不来台,金农见状,便上前解围,说道:“你们有所不知,这句诗出自元人咏平山堂的诗,用于今日,正好对景。”接着站起身,吟出全诗:“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大家一听,顿觉妙哉,在夕阳和桃花的映衬下,这红色的柳絮别有一番韵味。于是纷纷鼓掌,赞叹盐商博学多才。盐商因此挽回了面子,心中甚是欢喜。其实,这首诗不过是金农即兴发挥之作,盐商心里最清楚不过。为了感谢金农解围,第二天他特意送上了一千两银子。而金农的那首即兴诗,也成了广为流传的绝世佳作,更是令他声名远扬。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一个人真正的成功,并不是你被给予了多少,而是懂得利用被给予的东西,去做利于他人的事情。

只有利他性的利己才是可持续的,你为他人贡献得越多,自我价值实现得就越多。正所谓,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一切回报的果,皆来自于你对他人创造价值的因。”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为别人铺路,就是在为自己搭桥。帮助了别人,实现了自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成功。

3、智者搭台 有位弟子问上师:“小人、圣人与菩萨的区别在哪里?”上师回答:“小人成全自己,圣人成全他人,菩萨成全一切众生。”庸者利己,强者利他,真正的智者,是去帮助和成全更多的人。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之前,并非父亲李渊指定的接班人。但他能力卓越,不仅立下了赫赫战功,还网罗了大批人才,这让身为太子的李建成感到了危机。作为李建成的首席谋臣,魏征多次献计,想方设法排挤和陷害李世民,还屡次劝说李建成尽快除掉他。奈何李建成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结果,李世民率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亲手射杀了李建成,俘虏了魏征。按说魏征就算不死也难逃重罚,可李世民看中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宰相,将国家大事交予他处理。魏征终究不负所托,成为了一代名臣,为唐朝的兴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一君一臣相辅相成,互为弥补,共治天下,缔造了贞观盛世,使国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幽兰操》中有言:“合作如兰,扬扬其香,采而佩之,共赢四方。”利己的最高境界,不是利用别人,为己牟利。而是想办法成就别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幸福安乐。世界平和安定,万物和谐安宁,是一个人成功幸福的前提。化戾气为祥和,化恩怨结同盟,相互扶持、和谐共融,才能共赢四方,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4、最后,来看一幅漫画。

人与人之间就像这微妙的天平,伤人即是伤己,利他终能利己。正如希阿荣博堪布在《次第花开》里所写:“人与人,人与世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人哪怕是最微小最隐秘的行为,也有后果,也会影响到自己和他人。”你怎么对待别人,世界就会怎么对待你。最高形式的利己,莫过于利他惠己。点个在看,余生,愿你多种善缘,广收善果。赠人玫瑰,留德于己,必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D.《牛虻》:凡是让你痛苦的,都是来渡你的

“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这是“雅典牛虻”苏格拉底受审时的辩论。爱尔兰作家伏尼契借用这个比喻,创作了长篇小说《牛虻》。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意大利反抗奥地利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主人公亚瑟经历了众叛亲离、信仰破灭、自杀未遂、苦难缠身,后来成长为一个无所畏惧的革命战士“牛虻”。他像一只牛虻一样死死咬住统治者不松口,直到从容地走向生命尽头。读懂了牛虻的故事,你会明白,所有的痛苦都是来渡你的。

1、世事不由人,谁不遭荆棘

英俊儒雅的亚瑟出生于一个轮船巨商的重组之家。父母先后去世,蒙泰尼里神父与他亲如父子,却被调去罗马升为主教。当时的意大利四分五裂,各党派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19岁的亚瑟加入了意大利青年革命党,邂逅了青梅竹马的邻居琼玛。他情不自禁地嫉妒琼玛与其他同志的密切合作,内心又感到罪恶。在向新来的卡尔狄神父忏悔时,他无意中泄露了革命党的秘密。未曾想卡尔狄神父告密,掀起了腥风血雨,亚瑟也锒铛入狱。不久,他被释放,却成了人人喊打的叛徒,连琼玛也怒扇一耳光后转身离去。异母的哥嫂冷嘲热讽,亚瑟意欲自杀,又被告知他是蒙泰尼里神父的私生子。奉若神明的基督居然充满谎言,亚瑟愤怒地用铁锤砸烂了上帝的塑像。他满怀怨恨地留下字条,假装投河自尽,从此浪迹天涯。连串打击排山倒海而来,信仰、爱情、事业、亲情瞬间灰飞烟灭;衣食无忧的富家少爷亚瑟坠入了痛苦、怨恨、报复的深渊。

世事向来不由人,为人谁不遭荆棘?兢兢业业忙工作,没有得到预期的高薪升职,反而遭遇失业的仓皇无奈;掏心掏肺对他人,没有换来以诚相待,却惨遭无情辜负;热情洋溢爱生活,命运却偏偏开玩笑,让健康离你远去。人生如一条河流,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我们渴望鲜花遍地,荆棘丛生却随处可见;我们期盼一帆风顺,惊涛骇浪却不期而至。但是,人生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一路高歌猛进;也不会永远如井底之蛙,一直跌倒不起。席慕容曾说:“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的,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阴霾密布的日子。但是阳光终会驱散重重阴霾,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2、苦难如炼炉,淬火可成钢

年轻气盛的亚瑟离家出走,偷渡到南美,结果沦落到混吃等死的人间地狱。身无分文,语言不通,只有花钱如流水的习惯,却没有赚钱谋生的本领。他在各个国家颠沛流离,受冻挨饿是家常便饭。在一家赌场做仆役时,一个土著水手输光了钱,喝醉了发酒疯,用一根拨火棒将生病虚弱的亚瑟打成残疾。众人嬉笑着看闹剧,却无人出面干涉。一位医生草率地给他缝合了伤口,一位好心的穷苦大娘收留了他。他在床上躺了4个多月,经常像疯子一般说胡话。腿瘸了,少了两根手指,脸上满是伤疤,说话口吃,再也没有温文尔雅的富家少爷痕迹。谁会雇佣这样一个丑陋的瘸子呢?他曾在甘蔗厂为黑奴跑腿打杂,还经常被撵走;他想去银矿工地找工作,却被工人暴打;他有时补锅,有时跑腿,有时打扫猪圈……有一次外出乞讨时,他饿晕在杂耍班的帐篷外,然后干了两年的驼背小丑。熬了5年后,探险队才把他救出来。5年生不如死的炼狱生活,却坚定了他活下去的信念,他要活着去战斗。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苦难当前,有人一蹶不振,永远失去了斗志;有人越挫越勇,重新找到了人生。苦难如同一个炼炉,烈火可以将你烧成灰烬,也可以让你淬火成钢。

心理学上有个“锅底效应”。当你坠入人生最低谷,如同到了锅底,只要你不放弃,无论朝哪个方向爬,都是向上的。苦难,可以成为绊脚石,也可以成为垫脚石。

3、信念如利剑,铸就最强者

13年后,王者归来,亚瑟化身为无所畏惧的“牛虻”。他针砭时弊,一针见血,让统治者闻风丧胆,悬赏缉拿。外表丑陋,性格刚毅,尖酸刻薄,与当年弱不禁风的亚瑟判若两人。连琼玛也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是随着交往增多,她看到了亚瑟的影子。牛虻撕开了过去血淋淋的伤口,却没有承认自己的身份。他冒险偷运军火,频繁地参与游击战,置生死于度外。一次遭到围困准备突围时,蒙泰尼里主教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牛虻的枪口,他迟疑地放下了手枪,被捕入狱。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牛虻坚如磐石、守口如瓶。同志们设法组织营救,也功亏一篑。蒙泰尼里主教来到监狱,得知牛虻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亚瑟。牛虻让他在自己和上帝之间做出选择,他艰难地选择了上帝。第二天,牛虻从容赴死,蒙泰尼里主教悲痛欲绝而猝死。琼玛收到了牛虻的狱中来信,明白了真相。信的末尾,他写道:“无论我活着,或者是死亡,我永远都是,快乐的牛虻。”因为有了革命的信念,牛虻不惧生死,快乐而战。

丁玲曾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一部“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写到第七年,由于触怒了汉武帝,他被捕入狱,遭受了屈辱的宫刑。他曾想自杀,可是为了未竞的理想忍辱负重,历时14年写成了《史记》,被后人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信念也是支撑我们普通人前进的力量。考试失利,我们重整旗鼓,相信每一次努力都会缩短与梦想的差距。职场不公,我们不言放弃,相信更好的实力会赢得众人的认可,成就自己的辉煌。有了信念,即使困难重重,也有逆流而上的决心;即使一败涂地,也有坚持到底的勇气;即使众叛亲离,也有破釜沉舟的魄力。信念是一粒破土而出的种子,负重累累也挡不住它蓬勃向上的力量;信念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剑,艰难险阻只是磨砺他成为王者的考验。

亚瑟本是一个敏感脆弱的富家子弟,突遭各种变故,又不幸沦落到人间炼狱。他在苦难中脱胎换骨,成长为一只英勇战斗的牛虻。人生如逆旅,有我们期盼的风和日丽,也有意外的雷电交加。你可能手足无措,任凭命运摆布;你也可能扼住命运的咽喉,让命运俯首称臣。周国平说:“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

所有的痛苦,都是来渡你的。你不被痛苦压垮,就会在痛苦中变得强大。当你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会在凄风苦雨中低头,也不会在功名利禄中迷失。愿你不畏苦难,坚定信念,认准一个人,勇敢去爱;认准一件事,坚持去做;认准一个梦想,执着地去追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