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头功”黄一飞拍完砸酒瓶这场戏,公开宣布跟星爷决裂_少林足球_电影_演员

红花须得绿叶衬,说起周星驰的喜剧电影,除了星爷自己的搞笑功力和独有的喜剧效果,片中各大黄金配角,也是观众非常喜爱的一部分。

吴孟达是公认的周星驰电影中的最佳拍档,但他唯一一次获得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却是凭借刘德华的《天若有情》;

第一位凭借周星驰的电影获得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的是《少林足球》的黄一飞。

虽说黄一飞跟周星驰合作过很多次,但他对周星颇有微词。

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黄一飞说,周星驰刚进圈的时候,还是一名新人,但凡和他关系不错的都会亲切的喊他一声“星仔”。

那个时候,周星驰和别人对他的称呼都是“飞哥”。

后来周星驰成名了,不喊他飞哥,也不直呼其名,有事就是“那个,那个谁……”

展开全文

早期的黄一飞出道多年,可是能够拿出手的作品极少。

因为长相平凡,导致他的戏剧很窄,他也没能给自己定下人设,找出适合自己的风格。

1988年的《绝代双骄》中,饰演轩辕三光

长相不出众的演员,唯有“特殊”的角色才能让观众印象深刻,而黄一飞直到四十七岁那年才遇到了“伯乐”。

他和周星驰在1992年第一次合作了《威龙闯天关》,彼时黄一飞46岁。

他在里面黄一飞仅仅属于客串的龙套演员,没有人看得到黄一飞的“亮点”,像黄一飞这样的演员其实很多,资历深却没名气,要身材没身材,要样貌没样貌,演技也就那么一回事。

但周星驰就是觉得他有喜剧天分,一直把他留在剧组。

1992年的票房冠军《审死官》,黄一飞饰演宋世杰(周星驰)的仆人阿福。

在宋世杰决定出山为杨秀清打官司后,先要到牌坊上取下自己封的笔,结果取下来后,阿福挡在男女主角面前,还抢了宋世杰一句台词,被一脚踢飞。

那句台词是:铁笔重出江湖,黎民得以伸冤。

从那个时候黄一飞的喜剧天分已经逐渐展现,不过让大部分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经典电影《九品芝麻官》中两人的合作。

也是因为这部电影,黄一飞真正开启了周星驰电影“黄金配角”之路。

片中那个眼睛瞪的像铜铃的黑心知县大人,最后游街被众人唾弃打砸的那一幕,实在让人大快人心。

不过拍摄最后游街的这段,对于黄一飞来说并不是一段很好的经历。

黄一飞一遍遍的被砸,周星驰一遍遍的不满意,最后直接给黄一飞砸破了脸。

也许从这个时候起,黄一飞心里对周星驰就怨言了。

和星爷合作的电影还有很多,比如《回魂夜》里坚持自我的铁蛋、《国产凌凌漆》里的哭泣瞎子等等,这些角色让黄一飞的搞笑才能得以展示出来。

可以说黄一飞属于大器晚成的演员,这还得多亏周星驰的“捧”,让观众看到黄一飞不为人知的演技。

他们最后一次合作就是《少林足球》。

拍《少林足球》时,大师兄铁头功那个镜头逗笑了无数人,但拍摄现场一点也不好笑。

虽然说玻璃瓶是专业道具做的,但砸在头上依旧很疼,真的把黄一飞打出血了。

不过,周星驰对这个镜头却要求非常高,后来,这个几秒的镜头,让黄一飞用了整8个瓶子才满意。

导演周星驰问道具还有几个瓶子,道具组看黄一飞实在可怜就说没有了,之后道具组偷偷告诉黄一飞:“飞哥,还有四个”。

那个时候黄一飞已经56岁,哪里忍受得了这么多次的敲击。

这件事情给他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他觉得周星驰已经有一种为了电影质量,不顾演员感受的冷漠状态。

后面导致双方合作变的很困难,几乎到了绝交的地步。

不过之后的黄一飞也肯定了周星驰在拍戏时的敬业精神:“周先生是一个艺术天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管他在现场如何,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

在和周星驰分道扬镳后,从2003年开始,黄一飞已经把事业重心往内地发展。

2004年,黄一飞主演了一部和《少林足球》相似的电影。

这就是豆瓣评分4.3分的作品——《功夫老爸》!

从故事情节上看,可以说是《少林足球》的续集,这部电影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现在的黄一飞还是熟悉的光头造型,满脸皱纹的他明显苍老了许多,让人不由感叹时间的流逝。

不过,他的精神状态还是很好,气场依旧强大。

去年7月份,是黄一飞的八十岁生日。

宴请了两百多位圈中好友以及其他亲朋好友与自己一起庆祝生日,包括庄思敏、麦家琪、袁洁仪、杨明、林俊贤、王俊棠等老牌港星也纷纷出席。

各大网红也相继亮相,热舞、魔术、唱歌、模仿秀等等,可谓是应有尽有,犹如一台小型的晚会,引得台下观众连连叫好。

有细心的网友估算,这场生日宴的开销属实低不了,宴席、酒水、节目表演等环节加起来,至少也要在大几十万,显而易见,黄一飞混迹影视圈多年,家底还是很丰厚的。黄一飞如今这个岁数,钱多钱少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跟同行老友聚一聚,这才是他最期盼的。

最后,也祝愿老戏骨黄一飞健健康康,福寿南山,好好享受美好的晚年时光。

对于网友而言,黄一飞的哪部作品,给大家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