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康熙宠妃,却因做了一件事,受到雍正和乾隆的冷遇_阿哥_康熙_雍正

小时看《康熙微服私访记》,最喜欢的女性角色就是宜妃了,她知书达礼,有大家风范,不咋呼,也不风尘,后来,她为康熙挡剪死掉了,还让人伤心好久。在现实的历史中,也有宜妃这个人,她同样是康熙的宠妃。

写在前面,在古代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宠妃”,这是一夫多妻制下必然的结果,她们分布在皇帝一生的若干阶段中。当然,独宠,专宠也会有,但是却不是普遍现象。就说康熙,后妃有几十人,感情好的也很难数,比如他的三位皇后,感情都非常好;后来又有良妃,皇贵妃若干,因此宜妃能在后宫占有一席之地,很不容易。

展开全文

且说这位宜妃的生平,她为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地位不低。康熙早年的后宫状况是这样的:一位皇后,其他人皆为庶妃。到了康熙十六年时,才进行了第一次大封。这回大封,在后宫若干人里,仅仅册封了八位:一位贵妃,八个嫔,郭络罗氏为宜嫔。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有一个贵妃,鹤立鸡群,她便是康熙早期最喜欢的佟佳氏,后来这人成为康熙第三位皇后。郭络罗氏所处的时代,为玄烨的青年,这段时间,前两位皇后(孝诚仁,孝昭仁)接连去世,最出色的人乃是佟佳氏,因此宜嫔的地位是:比别人受宠一点,但不是最受宠。

什么样的感情,在洗尽铅华后都容易激情不再,但是正因为陪伴日长,而显得弥足珍贵。前面我们说到,宜嫔受宠是真的,但不是最受宠也是真的,即便在七个嫔中,也不过位列第六。可是,接下来的多年,宜嫔的功劳,足以让她地位提升。

康熙十八年,郭络罗氏生下五皇子,两年后,被升为宜妃。清朝的后宫制度非常有意思,我认为有兴趣的朋友大可以花一个下午,结合着故宫每个宫殿的结构研究一下。满清后妃,自从康熙年间才彻底改革完称呼和位分,如同朝堂一般,设立一中宫皇后,一位皇贵妃,协理六宫,两位贵妃,四位妃。这四妃里,也从高至低划分,居住不同宫殿。宜妃,位列第二,相比于位列第七的嫔,处境大大改善。

康熙二十二年,郭络罗氏又生下一个皇子,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是她想不到,这个孩子为自己死后的待遇埋下了祸根。

这名皇子排行老九,康熙为他取名胤禟,后来成为九子夺嫡中八阿哥党的核心成员。要说这九阿哥的个人素质,在重皇子中算非常出色的,他的启蒙老师乃是一名传教士,是康熙儿子中第一个跟“外教”学英语的人。可能正是因为早早的学习了西方文化,九阿哥非常热衷于科学创造,他曾经亲自发明一种新型战车,被送到十四阿哥的前线广泛运用,但是现在图纸已经失传。

九子夺嫡是康熙晚年,多个皇子争夺储君之位的活动。到了晚期,逐渐演化成八阿哥党和四阿哥党两个阵营,互相明争暗斗,积怨很深。八阿哥党起初拥立八阿哥胤禩,但是随着康熙对胤禩的厌恶感增加,他也再无可能被立,他们又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虽然,九皇子胤禟从来没有为自己争夺过,可是已经成为八阿哥党的利益共同体了。他交友广泛,朝中许多大官都和他有交集,民间又来往许多富商,很长一段时间,他为胤禩提供财力支持。在《雍正皇帝》这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世人皆知道,胤禟给他们使银子”。自古以来,政治斗争的两大支柱为军与银,足以见证九阿哥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雍正登基之后,将老八,老九,老十从家谱中除去,削其爵位,更改姓名,可见过去的日子中,兄弟之间积怨很深。都说,祸不及家人,但是宜妃却因为生了九阿哥,而被雍正,乾隆迁怒,其死后受到冷遇——

查阅宜妃的生平就知,她共活了七十岁,到了雍正年间才去世,可谓高寿。清朝有一个惯例,新帝登基,会追封父皇还在世的妃子为太妃,皇后为太后。可是宜妃的结局很奇怪,她的封号止于妃。这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说,雍正登基以后,并没有追封她。那么,宜妃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我们可以看看别人:

十三阿哥胤祥的母亲章佳氏,雍正登基,被追封为皇考皇贵妃。可见,雍正并非对所有人都没有晋封。究其原因,只因为宜妃生下了九皇子,而九皇子胤禟又在早年对雍正的伤害非常大。

清朝隔代也可以追封以往朝代嫔妃,可是我们看到,乾隆登基,同样没有封宜妃为太妃。那个曾经在后宫格外受宠的人,谁成想,被后世放到了遗忘的角落。

参考资料:[《清史稿》《雍正皇帝》《大清会典》]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