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在光与影中编织梦想的南京电影院_南京_电影_电影院

这个春节你看电影了吗?今年的春节档电影格外火爆,截至1月27日21时,2023年春节档期总票房67.24亿,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榜第二位,其中江苏票房持续领跑全国,观影人次、院线票房均保持全国第一。

假期7天,南京春节档票房9824万,观影172万人次,放映35500场,南京人对于电影已经看出了新高度。

南京人为何对看电影热情高涨?

悠久的电影文化、众多的高等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南京电影票房高企的三大优势。近年来,银幕上屡现有南京元素的电影,也让南京影迷蜂拥捧场。

老电影院

几代南京人的青春密码

银幕里上演的是虚构的故事,看电影的你,流走的却是真实人生。少年的新奇,约会的喜悦,以及一个人的独处。

百年前,南京的电影放映才刚刚起步,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是很难有机会进影院看一场电影的:一场电影的花费相当于一个劳动力一周的生活开销,对于中产之家也是难得才有的一次“奢侈”。

当时,南京最有名的要数1927年以后陆续建成的“首都四大影院”,正式将南京带入“现代影剧院时代”。

四大影院并非南京仅有的四家影院,而是规模最大、最先进和名气最盛的四家。据记载,当时南京全城约有十余家电影放送机构,而位于管家桥的世界大戏院(1929年建成)、贡院街的首都大戏院(1931年建成)、中山路的新都大戏院(1936年建成)和中正路的大华大戏院(1936年建成)是其中最好的四家。

它们不仅是彼时南京最高级的影院和娱乐场所,也是全国最顶级的影院。

这些影院前厅,盛行高挂赵丹、白扬、张瑞芳、孙道临、王心刚、王晓棠等影星巨照,艺术氛围浓郁,大门前“海报”“电影预告”又是那样抢眼。售票处前总是人头攒动,逗票和倒票黄牛穿梭其间,不少售票窗口常挂“客满”字牌,令没买到票的人心灰意懒。

延安剧场

世界大戏院于1929年10月21日建成开业,为半斧形楼房结构。

1934年1月,为来南京拍摄描写东北义勇军抗敌的《白山黑水美人心》影片的胡 蝶等人,到世界大戏院表演,引起追星族的狂热追捧。

1947年底,白杨、舒绣文等影星来南京,为他们主演的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作首映宣传,影片首映地点就在世界大戏院。

梅兰芳、吕玉堃、郎咸芬、沈小梅、马金凤、筱水招等大艺术家曾在此登台。

世界大戏院多次改名,70年代称“延安剧场”。

展开全文

1985年延安剧场连续23天放映探索片《海滩》,连映21天放映《一个和八个》,广受好评。

1988年上映电影《莫斯科保卫战》,连续放映62天,观众达30万人次。

世界大戏院档案(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2001年,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在南京举办,该剧场进行了大规模改建,恢复了世界大戏院原名。

2006年,世界大戏院拆除。

解放电影院

首都大戏院旧址,现已改成博物馆

地处夫子庙贡院街北侧,建于1931年的首都大戏院,由著名设计师吕彦直设计,它是将电影从室外引到室内的中国首批影院之一,建筑时间之早、规模之大,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当时号称“首都最堂皇的剧场,东方最富丽的天国”。解放后改称解放电影院,2014年为展示民国文化恢复原名。

那时候,在这里看暑假电影“性价比”极高,一张票只5分钱。一个暑期内大概要看不下十场。

暑假电影多安排早场,甚至清晨6点钟就开映。总算捱到这一刻,大门一开启,大家就蜂拥而入,争先恐后寻找座位,一时间场子里叽叽喳喳,热闹非凡,直到大幕拉开,银幕上出现“静”字时,场子里嘎然安静,瞬间从“鸭子塘”变身“静(镜)泊湖”,于是电影就开始了。

大华大戏院

大华的前身叫大华大戏院,始建于1935年,由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先生设计,规模和设施均居南京之首,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做好拥军工作,一度更名“军人电影院”。记得那时,在它门前台阶上和马路边,电影开映前或散场后,立刻化作军人云集的“海洋”,颇为壮观。来这里看电影需持军人证件,当然,在人群中也不乏普通装束市民,系军人配偶或亲属,抑或是军工企业员工,实乃名副其实“军人之家”。

开业不久,梅兰芳曾在此演出京剧,他还在同城的世界大戏院演出过。

解放后,这里成为中外贵宾重要的接待场所,很多重量级人物都留下了他们的“大华故事”。

胜利电影院

胜利电影院始称新都大戏院,建于1936年,由著名建筑师李锦沛先生设计。南京沦陷期间被日寇霸占,改名“东和剧场”,变身占领者专用场所。抗战胜利后,改名胜利电影院。

其时新都外观虽不算华丽,但放映机、发音机、隔音板都是美国引进,图像、音质和吸音效果首屈一指。

新都大戏院在上世纪80年代也重翻新过,是南京第一批实现“五化”(放映座机化、光源氙灯化、观众座椅软席化、调温冷气化、还音立体化)的专业影院之一。然而难抵岁月侵蚀,这座民国豪华影院的一楼在90年代沦为小卖部、咖啡厅、游戏厅和卡拉OK厅,2004年新都全部拆除。

20世纪80、90年代的电影院

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对于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一时间,南京各大影院如雨后春笋,纷纷拔地而起。

上世纪80、90年代,南京电影院是按照硬件设施被分为四种,每种票价不一样。

第一种有大华、延安、胜利、解放、曙光、中华、人民大会堂。

第二种有百花园、工人、和平、东风、下关、儿童、红星、秦淮、建邺、南湖、军人俱乐部,这其中下关和红星还是全南京唯一的立体“声”电影院。

第三种主要是以各厂矿单位的大礼堂为主,有铁路会堂、建工礼堂、南电礼堂、南汽礼堂、玄武礼堂、河海礼堂等。

第四种为露天电影院,比如玄武湖露天电影场,主要是夏天放映。

露天电影场还有中山北路军人俱乐部,那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院,坐北朝南,露天大舞台,高高的天桥,大红色的幕布和从天桥上吊下来的银幕成为老南京人光影中的美好的记忆。

当时还有一份报纸是月刊,叫《南京影剧报》,所有电影的预告和简要都会提前出来,我们最关心的是它第四版上每个电影放映通告。还有,我们对《南京日报》的中缝也感兴趣,因为它每天都会登出各影院电影放映的时间。

1980年,爱情影片《庐山恋》上映,片中的爱情戏成为后来许多爱情片的范式——“男的追,女的跑,见了草坪就卧倒”;片中的经典台词成为青年男女谈恋爱时的口头禅——不敢接吻时,女孩会嗔怪“你真傻”;真要接吻时,女孩又说“你真坏”。

电影《庐山恋》剧照

当时,破案片和武打片是最受欢迎的类型。《405谋杀案》《峨嵋飞盗》《翡翠麻将》《银蛇谋杀案》,破案片几乎部部轰动。尤其是李少红的处女作《银蛇谋杀案》,第一次将视角对准“变态心理”,许多女孩都无法接受梦中情人贾宏声竟是变态杀手的情节设置。武打片《少林寺》《武当》《南拳王》《南北少林》《无敌鸳鸯腿》和《八卦莲花掌》,功夫成为银幕一景。

80年代也是电影院的极盛时期,以胜利电影院为例:“当时可以说是一票难求,每天七场,场场爆棚,售票处经常排起长队。就是电影公司内部员工想看电影,往往都没有位子可以坐的。大家就都坐在水泥台阶上看电影,台阶上常常是坐着二三十个人。”

上映过《保密局的枪声》《庐山恋》《小花》等电影的大华大戏院,电影票同样紧张,星期六、星期天一般买票基本上是一票难求,大华大戏院的票房也因此屡创新高。

曾经,半个南京城的人都曾为之倾倒,盛况空前。

市民徐梅家庭档案记录了1980年南京播放的电影

终年不变的放映程式

当年看电影的细节,说来真蛮有趣,放映程式可说循规蹈矩,长年不变。

观众持票鱼贯进场,待陆续坐定后,华贵丝绒帷幕便徐徐拉开,这时刻每个人的快慰和期待的心情,难以言表。那时可不兴商业广告,幻灯片打出的主要是本市各家影院的影讯、市内文体活动讯息,讲卫生、树新风等公益宣传,以及与时代同步的政治口号。铃声响过,银幕上打出“静”字并伴有月亮、星星等提示安静的画面时,场内灯光俱灭,放映就正式开始了。

按照惯例首先是放映“新闻简报”,多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所摄制。那时电视尚未普及,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国家领导人的国务活动等,人们通过新闻简报这个管道获取。一通新闻简报过后,正片就开始了。一部故事影片时长约2个小时左右,末了,银幕上打出“再见”字样,并提示大家勿忘衣帽物件等的幻灯片,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人们才依依不舍地缓缓散去。

倍受推崇的“二轮”影片

那时候,最新影片和进口片都率先在环境、设施均一流的大华、胜利、解放、工人、曙光、建邺等影院上映,票价相对说较贵一些,通常每张票前排2角,后排2角5分。传递拷贝的人员,不分严寒、酷暑,骑着自行车往返奔走于各影院之间,十分辛劳。虽然票价比较贵,但人们观看热情都很高,先睹为快嘛。

待这轮过以后,就属于“二轮电影”了。时间推迟得倒并不算很久,而二轮电影的价格却低廉,仅为首轮价格的一半,每张票只需1角钱,故上座率极高。我看过的外国经典影片,像《圣彼得的伞》《白夜》《我们好像见过面》等都是在这时享受的。

新光和明星两家,是南京最负盛名的“二轮影院”。此外,中华、延安、东风、大光明电影院还有中苏友好馆等也属这类,那时的二轮电影,尤其深受工薪阶层和青年学生们的亲睐。

《一江春水向东流》剧照

电影院一度“敞门入场”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迎来电影的“第二个春天”,电影业出现了“井喷”,大量被尘封的影片,外国故事片重见天日,电影院前人流如潮,盛况空前。

一段时期,南京各家电影院,纷纷开足马力,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各家影院一气连放数部片子的场面屡见不鲜。

社会上各大企、事业单位礼堂,也不甘沉默,争先恐后融入这股潮流,空司、炮司,还有511、1101、3521等军工厂和一些大专院校礼堂,霎时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地方。在那些日子,人们早晨5点钟就去电影院,深夜还往大礼堂赶场的情景司空见惯。每场电影连放两部、三部片子的情况屡见不鲜,让影迷们大呼过瘾!

《流浪者》《孤星血泪》《悲惨世界》《百万英镑》《孤坟鬼影》等外国影片,《林则徐》《早春二月》《林家铺子》《洪湖赤卫队》等国产片大受欢迎,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拉兹之歌》不时在城市上空回荡,人心大快,许多人乐此不疲。

在这样背景下,各个电影放映场所风行起“敞门入场”的服务形式,在电影放映前,将大门洞开,持票观众勿需经过检票,径直进场,对号入座。正是由于几乎是场场满员的先决条件,才使敞门入场成为可能,逃票现象极少发生。它也是其时电影放映事业空前辉煌的最有力佐证。

一座城市是需要留下一些历史印记的,是传承,也是见证。从胜利、大华到工人、曙光,再到如今的万达、金逸、幸福蓝海。南京电影院的变迁史,也是南京人文化生活的变迁史,更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谷万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