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教师将思政课堂“搬”到了秦淮河边_秦淮_南京_教师

一百年前,朱自清与好友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写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名篇,一百年后,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在参观名人故地时发现,十里秦淮不仅仅承载着六朝的历史,这里的红色思政故事也熠熠生辉。近日,南工大教师们将思政课堂“搬”到了秦淮河边,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思路拓展。

“中国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沈泽民在南京就读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时期,在秦淮区附近进行政治活动。五四运动时期,南京学生联合会创办的日刊,虽然只出了70期,却是我们南京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刊物……”在“书香政协号”的书舫上,秦淮区政协教卫文体委主任张振荣讲述着秦淮河两岸的红色故事,在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被深深地吸引着,纷纷畅想在大学思政课堂上讲述这样的故事,课堂上会是怎样的景象。

在秦淮区政协副主席於朝勇的陪同引导下,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走进秦淮区,参观学习了秦淮区小西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国家传承人顾业亮大师工作室、共生共享院落、五方协商议事平台、陈炳兰委员工作室以及九龙桥研学基地和东水关遗址等地。

在小西湖街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顾业亮大师向教师们展示了绚丽多姿的传统灯彩作品,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解了古老而又精湛的灯彩技艺,让教师们在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展开全文

在东水关遗址公园,秦淮区政协教卫文体委主任张振荣给教师们详细讲解了明城墙通济门、东水关和九龙桥的相关历史,教师们为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和聪睿的智慧而深深自豪。张振荣主任和秦淮区委党校老师分别介绍了与九龙桥相关的南京“四一〇”反革命事件牺牲烈士们的光荣事迹。教师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也增强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决心。

教师们乘坐“书香政协号”书舫,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徜徉在十里秦淮的柔波之上,聆听着张振荣主任激情的讲解,回味着桃叶渡的爱情故事,欣赏着霓虹闪烁的粉墙黛瓦,流光溢彩,美轮美奂。“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畔,南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展开热烈的研讨。

“十里秦淮作为南京历史文化的名片,人人都熟悉,这里的风景名胜大家来过不止一次,能听到如此深入讲述十里秦淮的思政故事还是第一次。” 南工大马院人文素质教研室主任陈明富教授说,“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与悠久绵长的历史,正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源泉,而南京秦淮的红色历史故事,给我们《南京历史与文化》的课程带来了新的备课素材。”

“经过今天的思政故事荟,使我们感叹秦淮的变化不仅是面貌的焕新、更是层次的提升、内涵的丰富和魅力的绽放!”南工大马院院长眭国荣教授说,“小西湖片区的五方协商、非遗传承人的精美工艺、九龙桥旁的革命故事、东水关畔的人文情怀、秦淮河两岸错落有致的古式建筑,使她在‘文化名片’‘旅游名片’等基础上拓展了‘红色名片’‘时代精神名片’的丰富内涵,这里有很多可以与我们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思政元素,拓展了我们思政课的教学思路和研究方向。”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始发掘,思政教师们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也可以深入地方与一线专家学习、交流、探讨。”南工大马院党总支书记张振海说,“学院也不断探索创新改革,与地方展开更多合作,形成更多共识,为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和地方文化建设做出努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李海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