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_思政_课程_元素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安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经过一年的“课程思政”建设摸索实践,重点从教育者先接受教育、“思政元素”深入挖掘、教学大纲重新构建、“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教育者先接受教育

何为“课程思政”?如何着手建设并具体实施“课程思政”?要想深刻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建设课程,教育者必须要先接受教育。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在应急管理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学院党委王凯书记专门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调研座谈会,提出整体推进、各自探索的总方针;另一方面,自己主动报名参加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打造专业课程思政金课”高级研修班和教务处组织的“北京联合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成果展”进行参观学习。自己充分认识到了“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回归教育的初心,就是要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课题;确立了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中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整体思路。

院党委书记调研“课程思政”建设

参加“课程思政”高级研修班

展开全文

二、“思政元素”深入挖掘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改革。专业课程中本来就有“思政元素”,但需要去深入挖掘、发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涉及到众多安全事故,事故所涉及的人员安全意识和诚信教育缺失、事故应急救援中消防求援人员彰显的爱国奉献精神、事故处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及环保意识的体现等都是蕴含在专业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参考国内典型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报告,如“8.12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12.26北京交大实验室较大爆炸事故”、“3.21响水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等,结合专业知识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理解,能很好地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大纲重新构建

以始为终,方得始终。在梳理本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只有重新构建课程教学大纲,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而不是生切、硬切,出现“两张皮”的现象,才能让育人教育恰当地在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自然的体现,最终形成有机整体。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思政元素”重构大纲逻辑图

四、“思政元素”有机融入

“课程思政”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必须要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典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案例:

①将学校安全专业成就融入专业课程介绍中去,提升学生爱校爱安全专业的热情,将提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爱国情怀,奋斗精神融入到爆炸品爆炸机理知识点讲授中,很好的达到传播社会正能量效果。

②将协作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融入到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辨识安全管理分组实践中教学当中,通过对比各组实验报告提高协作意识。

课程实验分组

③将安全意识和创新思维融入到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的救援逃生知识学习当中,结合学生大创新实践和矿大消防实践作品解决课程中涉及到的专业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楼消防设施虚拟现实

火灾人员逃生路线虚拟现实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学生心得体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