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军队究竟有多强?为何几十年来缅甸一直没法控制果敢地区?_果敢_缅甸_地区

果敢辖区面积约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5万左右,即便在整个地区都推行“全民皆兵”的军事战略,果敢的军事实力也和“强”这个词汇扯不上太大关系。至于缅甸为何几十年来一直都无法控制果敢地区,那就说来话长了。

从元代一直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果敢地区一直在中国的掌控之下,掌控力大小另外一说,至少中国一直都在此地区设置了相关行政机构,所以无论是名义上还是法律效力上,这一时期果敢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反清兵败后,率领残兵从云南腾冲逃入缅甸,缅王莽白收留了朱由榔。后在康熙元年(1661年),吴三桂率领十万清兵进入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朱由榔,缅王莽白被逼无奈只能交出朱由榔。第二年,朱由榔就被吴三桂残忍地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树倒猕猴散,朱由榔一死,他的部下及家眷除了少数投靠了清廷,其余多数都留在了今日的果敢地区,成了第一代果敢族。

第一代果敢人以朱由榔的部下杨高学为首,兄终弟及之下,之后的300年左右果敢政权都是由杨氏把控。随着果敢地区汉族移民越来越多,道光年间,逐渐势大的杨氏被清廷正式分封为“世袭果敢县令,从而取得正式的汉族土司统治权,果敢地区自治权进一步增强。从这一时期的情况来看,果敢地区一直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处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这也理解了为什么果敢对缅甸的认同感不高,却对中国比较亲近。

展开全文

历史渊源和先天血脉上的疏离,我想是造成缅甸一直无法控制果敢的原因之一。

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果敢地区从此成为英缅殖民地的一部分,生活在果敢的汉族人也正式改名为果敢族。1947年,果敢地区杨氏土司与缅甸联邦签署了赋予少数民族极高权利的《彬龙协议》,果敢族被缅甸正式承认为其境内合法少数民族。

但是缅甸在1948年独立之后,并没有依约履行《彬龙协议》,相反还采取严厉手段镇压国内的反政府武装。政治上,吴努执政时期和奈温执政时期,缅甸方面采取的民族政策都是以牺牲少数民族利益,加强中央集权为出发点。文化上,缅甸继续推行“佛教-缅族化”,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必须时刻面对被同化的危险。少数民族被逼无奈,只能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果敢地区陆续出现了坤沙、罗星汉和彭家声等强权人物,彭家声更是被人尊称为“果敢王”。

1988年新政权上台之后,缅甸方面接连发出和解信号,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逐渐升温。彭家声领导的果敢同盟军也与缅甸中央签订了和平协议。

但由于长期以来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利益争端,加上2008年缅甸中央新宪法的不利刺激,果敢同盟军于第二年爆发了“八八事件”。缅甸中央与果敢刚刚修复了一点的关系似乎又回到了原点。总的来说,缅甸中央在《彬龙协议》上的出尔反尔,拉开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冲突的序幕。之后两届执政变本加厉地压制少数民族,更是加大了双方的不信任感。长期的武装冲突,导致后来的和平协议也于事无补。

新时期下,随着多方外来势力的介入,缅甸想控制果敢将更加任重而道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