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的活血化瘀药—银杏叶,您了解吗?_银杏叶_银杏_制剂

银杏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到秋冬交替的时候,成为了北京的一道风景,走在银杏大道上,满树金黄的样子,为街头增添了一抹亮色。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多年生落叶乔木,素有“活化石”的美称,在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地均有分布,我国在培育银杏的数量占世界首位,约为全世界总量的75%。银杏入药历史悠久,其树叶、果实、花粉、种皮、种仁、果梗、根等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药用价值,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的中药。

《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秋季叶子尚绿时进行 采收,及时干燥,一般为人工栽培的。其味甘、苦、涩,性平,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的功效。主要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脂血症等。

目前国内上市的口服银杏叶子剂型主要包括片剂、胶囊、软胶囊、滴丸、口服液、滴剂、酊剂、分散片、颗粒等。其中,银杏叶胶囊( 片、滴丸) 被列入 2018 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银杏叶丸( 片、颗粒、胶囊、滴丸、口服液、酊) 、银杏酮酯片( 颗粒、胶囊、滴丸、分散片) 、杏灵分散片被列入 2019 年版国家医保目录。

片剂最为常见,也包括分散片、崩解片、咀嚼片、泡腾片、缓控释制剂等,具有质量稳定、计量准确、生产成本低、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但制作过程中需添加大量的赋形剂、崩解剂等辅料和包衣膜,且在体内崩解缓慢从而相对起效较慢。

展开全文

银杏制剂中胶囊、颗粒剂也较多,优点在于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携带、储存方便,工艺和质量稳定性好,安全性高,但机动性较差,配方固定无法随增增减。

制成的口服液分散度大、服用方便,但包装体积较大,易携带、存储要求高。

注射液药效迅速,可定向起效,但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最高。

目前银杏复方制剂逐渐成为银杏制剂发展的主要趋势。需要注意的是,银杏叶制剂的剂型不同,其体外溶出性能也有较大的差异,是使用过程中不同厂家制剂疗效不一致的问题。

随着口服银杏叶制剂在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其作用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2020 年 1 月 份,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决定对银杏叶片、银杏叶胶囊、银杏叶软胶囊、银杏叶颗粒、银杏叶丸、银杏叶分散片、银杏叶滴银杏、银杏茶颗粒等 8 种银杏叶口服固体制剂,银杏叶酊、银杏叶滴剂、银杏叶口服液 3 种液体制剂,银杏酮酯成分散片、银杏酮酯滴丸、银杏酮酯胶囊、银杏酮酯片、银杏酮酯颗粒、杏灵分散片、杏灵滴丸 7 种银杏酮酯口服制剂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进行统一修订。

总之,银杏叶是临床常用的药物,而且成分复杂,不良反应也有相关报道,比如: 胃肠系统( 恶心、呕吐、口干、腹胀、腹痛、腹部不适、胃酸) 、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等) 、皮肤及其附件( 皮疹、瘙痒等) 、心血管系统( 胸闷、心悸等) 、其他( 乏力、过敏或过敏样反应等) 等。口服银杏叶制剂临床应用种类较多,应严格按照不同产品的说明书写明的用法用量,推荐临床应用疗程≤6 个月。需要长期服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事健康超能团#

#关爱心脏防患未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