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玲:行动成就梦想,成功在于坚持_教育_写作_教师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诗 音乐: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诗

行动成就梦想,成功在于坚持

原创|朱秀玲

来源|中国教育报好老师

梦想在于行动,成功在于坚持。弹指一挥间,许多老师已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耕耘数十载。风云变幻,容颜改变,但不变的是对教育的热爱与最初的梦想,那就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今天,我们邀请特级教师朱秀玲分享自己坚持教育初心的不懈行动!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能忽视行动二字的力量!

中国教育报:“新教育实验”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给教师有迹可循的成长路径,让教师的成长清晰可见!

朱秀玲,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现任苏州市工业园区翰林小学语文教师。

1

那些密密麻麻的摘抄,见证阅读带来的成长

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从8岁上一年级开始一直到中师毕业,我都没有真正读过什么书,更别提喜欢上语文。1992年,我被分配到乡镇学校做语文教师,几天后我发现,上课时我只会照本宣科地读教材和教参,学生虽然正襟危坐,但是明显“身在教室心在外”!意识到问题后,我开始思考改变。

展开全文

一次我到一位副校长家中请教,欣喜地看到书架上排列着一本本教育杂志,征求同意后借回家大量阅读。通过学习、借鉴杂志上的教案,我感觉自己的课堂语言有文采了,教学流程顺畅了,学生参与也更积极了,课堂中时不时还能听到孩子们愉悦的笑声,这是阅读杂志带给我的收获。

从那时起,我每年都自费四五百元订阅小学语文学科方面的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语文版》等,至今不变。每到周末或外出学习逛书店的时候,我都会走到教育教学理论专区挑选教育书籍,于永正的《教海漫记》、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等都是我的收藏。

我不仅阅读这些书籍与杂志,更重要的是养成了摘抄、剪贴的习惯。每当看到一段精彩的教学设计,我就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当读到一篇富有启迪的文章时,我就将文中最有启示的句子摘抄下来,大量的阅读与摘抄令我受益匪浅。

2001年,县实验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对我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次现场赛课,当抽到《但愿人长久》一课时我暗自庆幸,因为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和案例我早有准备,从评委的窃窃私语、点头微笑中,我看到了希望。果然,通过材料审核、教学评比等层层关卡,我从四百多名候选教师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实验小学任教。我深知这是阅读带来的改变,付出了就会有收获!

三十年来,我积累的读书笔记有四十余本,每次翻看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我都会有新的收获。这些摘抄不仅让我走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也让我成为更有底蕴的自己,这是阅读带给我的成长!

特别关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营造书香校园美文集锦

2

那些跌跌撞撞的实践,见证研究带来的蜕变

研究,是教师专业提升的重要抓手。

参加工作不久,我发现学校有一位年轻女教师成长十分迅速,经过了解才得知,她长期负责县教研室一项关于大量识字的课改实验,每周教研员都要到校听课、交流、研讨。短短两年时间,她不仅多次参加市级示范课教学,还有多篇论文获奖,让我羡慕不已,希望自己也能尽快加入课改实验,提升专业能力。

在我工作的第八年,县教育局发布通知,要求各学校成立教科室,在校领导的信任与提拔下,我开始在教导处负责教科研工作。由于从没有接触过研究,一开始我东拼西凑了一个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课题,但是不出意外,这个基于拿来主义的课题“夭折”了,这让我意识到研究必须做真、做实。

根据多年小学语文的教学经验,我发现作文写作始终是个难点问题,很多孩子特别害怕写作文。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开始把报刊上的优秀作文读给学生听,而后让他们进行仿写或创新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此基础上,2007年我提炼申报了市级个人课题“小学高年级创新作文教学模式研究”,后被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不仅提炼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种教学方法,每年还会发表二三十篇学生作文,收获了不俗的成果。

2010年,我发现绘本很受学生欢迎,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学生有表达、创作的欲望。于是我撰写了“小学绘本阅读与写话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被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此后三年,我带领学生阅读几百本绘本,学生自创“读写绘”近百篇,个人发表绘本方面的论文有六篇。此课题顺利结题后,被评为市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并成功申报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重点课题。

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让我成长迅速,从一开始觉得痛苦,而后发现意义,最后从做课题中收获乐趣。在实践过程中,我的教育教学思想慢慢地凸显出来,个人教学主张也得以凝练,这是研究带给我的蜕变!

陈大伟:过一种成人成己的研修生活——研究自己,做明白的教师

朱永新:彰显生命的高度——新教育实验理论及教师成长之道

3、

那些朴朴实实的文字,见证写作带来的自信

写作,是教师成长路上的幸福回忆。

我生长在20世纪的农村,读书不多,不爱写作,也不会写作。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发现很多老师每年都有获奖的论文证书,这让我十分羡慕。因为基础不牢,我第一篇论文获县级奖是在工作八年后,第一篇文章发表则更晚。迟来的成果我倍感珍惜,那张发黄的证书和报纸我始终悉心保存。

写作不是作家的专属技能,教师更应该注重写作,水平高低、内容多少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拿起笔。叶澜老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用心写三年反思,便可能成为名师。”从第一篇文章发表后我就下定决心,要用五年、十年来验证这句话的真伪。于是,我用不华美的笔调、不优雅的文风,真实用心记录自己的想法与思考,用心经营自己的教育梦。

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规定:每天必须写够一千字。但是,当我开始真正大量写作时,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我没有停止记录,仍把写作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日常。

当然,我不必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只要心中有想法我就随手拿起笔来书写,若实在没有什么内容,我就看一部电影,记录影片的故事情节,然后加上一些自以为是的点评。每次写完后自己欣赏,都会感到无比幸福,因为我始终表达着自己的心,倾诉着最本质、最真实的想法,记录着对生活的感知、对人生的思辨。这些都是不夸张的事实与不浮华的情感,读起来特别亲切、特别有味。

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写作,不论是教育反思,还是学生故事,我都认真记录,哪天如果没写,心里就空落落的,感觉自己虚度光阴。因笔耕不辍,我的一些拙作相继在《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等杂志上发表。十年间,我撰写的随笔、案例、日记、影评等共计四十余万字。我将这些内容精选十余万字,分类整理,出版了《倾听花开的声音——我的教育教学手记》,这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通过长期写作,我充分领略到“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义。那些朴朴实实的文字,不仅让我收获了荣誉,也让我懂得了教育的真谛,看到了自己有些许才情,这是写作带给我的自信!

回望来路,只有撒下艰辛,才能收获快乐。如果重新来过,我依然会选择立即行动,通过阅读、研究与写作为自己助力。

成功在于行动,也在于坚持,每个人都会在行动中成就梦想,遇见更为精彩的自己!

朱永新:新教育写作的意义与价值

朱永新:新教育写作的实践探索

李庆明:为全民写作探路——写作的四大“法宝”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实验?

生命叙事集锦|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向上成长,向新而行,向世界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营造书香校园|美文案例集锦——阅读改变人生,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教师生命成长与专业发展美文案例合集——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特别推荐:新课标、新课改、新教法学习资料合集——仰望星空,守望田野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帮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