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会谈邓史】​邓禹为什么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_刘秀_建武_称帝

文/邓林会,字壵之,号聚源堂主人

云台二十八将,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位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大将,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汉明帝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这二十八位大将的画像,以示表彰,称"云台二十八将",与汉宣帝的"麒麟阁十一功臣",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齐名,位极人臣之最。范晔《后汉书》为二十八将立传,称"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岑彭、冯异,《后汉书.卷十七》论曰: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惟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两将之功实为大矣。若冯、贾之不伐,岑公之义信,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终其全庆也。从范晔的语气中似乎可以看出他觉得二十八将惟苓彭,冯异的功劳最大,可我们知道,当时的排名是以邓禹为首吴汉次之。明帝为何会做出如此安排,我们要想知道其中缘由应先从邓禹生平事迹中寻找答案。

太傅高密侯邓禹;(公元2年﹣公元58年)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字仲华,受业长安,与刘秀相结识。更始帝时,从刘秀平定河北,击破铜马农民起义军。更始二年(24年). 刘秀以禹为前将军,率军入河东,击破赤眉军王匡、成丹等部。刘秀称帝后,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封酂侯。禹渡河入关,为攻击赤眉军之主力。建武二年(26年),更封禹为梁侯。三年,以击赤眉军失利,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诏未许。数月,拜右将军。四年,击破割据者延岑于邓县。十三年,定封高密侯,食四县。中元元年(56年),复行司徒事。明帝即位,拜太傅。卒,谥为元侯。历任偏将军、前将军持节、大司徒、右将军、特进、奉朝请、行司徒事、太傅。酂侯(万户)、梁侯,食四县,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云台首功。永平元年(公元五十八年)夏五月。谥元侯。见《后汉书.邓禹列传》。

笔者认为邓禹能居首位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出身

大家都知道东汉王朝的建立靠得是河北的豪强与南阳的世族,邓禹就是出生在南阳世族的邓氏。其代表着全国的世家大族,其次刘秀的创业功臣大多是南阳人,而邓禹又是他们的代表,其三,公元14年﹣19年

邓禹与刘秀同在长安求学,两人即是南阳老乡又是同窗好友,当年天下大乱豪强们劝邓禹出山,邓禹并没有答应,而是等刘秀离开刘玄的控制,跑到河北创业的时候,邓禹马不停蹄的跑到河北投奔刘秀。相比刘秀其他的将领他们或降,或者是带着部队投奔刘秀的,他们的所掌握的部队并非是刘秀的嫡系部对,而邓禹的部队是他投奔刘秀以后,奉命招募的,属刘秀的嫡系部队。邓禹属嫡系中的嫡系,所以说邓禹属根正苗红。(邓氏一家亲微信公众平台)

展开全文

②谋略

当时在河北刘秀见到老乡老同学邓禹可以说是非常意外的,由是他说现在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刘秀继续说到即然不为做官,何欲何为,邓禹说,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耳,说"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这话主要第一表达了自己不求功名利禄,只求伴随刘秀左右的忠心,第二表达了自己认准了刘秀必将统一天下,并且自己和他的功德相比不过是尺寸之功。同时邓禹又进言说:"更始虽然定都关西,但现在山东(嵋山东)没有安定,赤眉、青犊之流,动辄以万数,在三辅一带群聚,往往假借名号称王称霸。更始既没有挫败过他们,而他们也不听指挥裁决,各将领都是些庸人崛起,志在发财争用威力,图一时快乐罢了,并没有忠良明智,深谋远虑,真想尊重主上安抚百姓的。四方分崩离析,形势清楚可见。明公虽然建立了辅佐王室的功劳,恐怕也难成大业。为今之计,不如延揽四方英雄,务必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伟业,拯救百姓万民的生命。以明公的德才,是足可以平定天的。正是邓禹的提出的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战略方针使得刘秀得以顺利地平定天下。其次邓禹可以说是刘秀的人生导师,当年刘秀拿下自己的第一个城池广阿城。此时的刘秀可以说是既兴奋,也焦虑的,他打开地图对邓禹说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邓禹说:"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又是邓禹开导他,给他希望,可以说东汉的建立就是在邓禹一步步帮刘秀画饼中建立的。

③识人

《后汉书》载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这句"光武以为知人"的分量太大了!要知道刘秀本身就是王牌伯乐:用冯异定关中,提拔岑彭做一把手征蜀都证明了刘秀极佳的用人眼光,就这样一个人物都觉得邓禹识人眼光强

大,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光武开国过程中,已知邓禹提拔的就有贾复为刘秀的铁杆心腹,不仅自己备受重用,亲手举荐的人刘秀也能用而不疑,还都能"皆当其才"!

④军功与政功

邓禹破邯郸,诛王郎,取河东,斩樊参,诛杀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虽说后来败于赤眉,但他平定河东也是大功一件。同时他在西征途中除了立下的军功之外还立下了东汉建立的最重要一功既他所说的悦民心,当时赤眉,绿林军纪败坏,他们残

害百姓,使得老百姓心中无主,不知所归,当他们听说邓禹军队所向披靡且军纪严明,沿途秋毫无犯时,他们纷纷投靠邓禹,每天前来归降的人数以千计,邓禹的部队一时号称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機,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在邓禹进入长安之后还做了两件大事,一、邓禹率诸将斋戒后择吉日,修礼谒祠高庙,收十一帝神主,遣使奉诣洛阳,因循行园陵,为置吏士奉守焉。

二、代表刘秀礼葬刘玄,《后汉书刘玄传》更始三年,谢禄"使从兵与更始共牧马于郊下,因令缢杀之。刘恭夜藏其尸。光武闻而伤焉,诏大司徒邓禹葬之于霸陵"邓禹在长安的这些举动,为光武帝刘秀争得了皇权统治,这种举动适应了人们浓厚的正统欢念,赢得了人心,对刘秀政权,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⑤长寿

下列二十八将其他将领简介

吴汉(?—44年),字子颜,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吴汉曾任新朝宛县亭长,后在渔阳郡贩马为业,更始元年(23年),被任命为安乐令,后归顺刘秀,封偏将军、建策侯,后吴汉斩杀苗曾、谢躬,平定铜马、青犊等农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任大司马,封广平侯,先后扫灭刘永、董宪、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建武二十年(44年)去世,谥”忠侯“。

贾复(9年-55年),字君文,南阳冠军(今河南省邓县西北)人,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贾复儒生出身,新朝末年聚众加入绿林军,后归顺刘秀后,随其击信都、攻邯鄣、战真定、破邺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战功赫赫。刘秀称帝后,任左将军,封胶东侯。建武三十一年(55年)去世,谥”刚侯“。

耿弇(3年-58年),字伯昭,挟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后劝父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跟随刘秀平定河北,立下战功。刘秀称帝后,任建威大将军,封好畤侯,后耿弇败延岑、平齐鲁、攻陇右,维护东汉王朝的统一。永平元年(58年)去世,谥”愍侯“。

寇恂(?-36年),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寇恂出身世家大族,原是新朝上谷功曹,后与耿弇一起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承义侯,后寇恂镇守河内,治理颍川、汝南,协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任执金吾,封雍奴侯。建武十二年(36年)病逝,谥”威侯“。

岑彭(?-36年),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云台二十八将第六位。岑彭原是新朝的棘阳县长,无奈归降更始政权,被任命为归德侯,后又成为大司马朱鲔的校尉,被荐为淮阳都尉,建武元年(25年)归降刘秀,被任命为刺奸大将军,督察众营。刘秀称帝后,任征南大将军,封舞阴侯,建武八年(32年)随光武帝破天水,建武十一年(35年)伐公孙述,夜间岑彭被公孙述派出的刺客刺死,谥”壮侯“。

冯异(?-公元34年),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冯异原为新朝颍川郡掾,后归顺刘秀,随军征战,大破赤眉、平定关中,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任征西大将军,封阳夏侯。建武十年(34年)在军中病逝,谥”节侯“。

朱祐(?-48年),字仲先,南阳郡宛人,原名朱祜,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八。朱祐自幼与刘秀相识,关系极好,自刘秀起兵就一直跟随左右,虽曾被俘没有影响刘秀对他的信任,刘秀称帝后历任偏将军、建义大将军,封安阳侯、鬲侯,后平定延岑残党,防备匈奴。建武二十四年(48年)病逝。

祭遵(?—33年),字弟孙,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九。祭遵年少時爱读书,后为县吏,投奔刘秀后,平定渔阳,讨伐陇蜀,协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任征虏将军,封颖阳侯。建武九年(33年)去世,谥”成侯“。

景丹(?-26年),字孙卿,冯翊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人,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位。新朝政权任固德侯国的相国、朔调连率副贰,更始政权建立后被任命为上谷郡长史,刘秀和王郎争夺河北时,景丹与耿弇、寇恂、吴汉、王梁、盖延一起率领上谷、渔阳的精锐骑兵去支援刘秀,后在追随刘秀平定河北的征战中立战功,刘秀称帝后历任偏将军、骠骑大将军,封奉义侯、栎阳侯。建武二年(26年),于军中病逝。

盖延(?—39年),字巨卿,渔阳要阳(今北京市平谷县)人,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一位。盖延力大能挽硬弓,以勇武闻名边疆,原为彭宠部下,后与吴汉共投刘秀,参与消灭王郎、刘永、董宪、苏茂,周建,庞萌、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任虎牙大将军、左冯翊,封安平侯。建武十五年(39年),于任上病逝。

铫期(?—34),字次况,颍川郡郏县(今属河南郏县)人,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二位。铫期在冯异的举荐下投靠刘秀,成为刘秀落难洛阳之时少数心腹之一,后来随刘秀平定河北,消灭了王郎及铜马、青犊等农民军,并长期镇守魏郡,为建立东汉王朝立下赫赫功劳,刘秀称帝后,历任偏将军、虎牙大将军,封安成侯。建武十年(公元34年)病逝,谥”忠侯“。

耿纯(?—37年),字伯山,钜鹿宋子(今邢台市新河县护驾村)人,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三位。耿纯曾先后担任过王莽、刘玄政权的官员,后投奔刘秀,参与消灭王郎、刘永等割据势力,镇压铜马、赤眉等农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任东郡太守,封东光侯。建武十三年(37年),于任上去世,谥”成侯“。

臧宫(?—58年),字君翁,颍川郏县(今属河南郏县)人,云台二十八将第十四位。臧宫原为小吏,参加农民军后得以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是平定蜀地的主将之一,刘秀称帝后,先后封成安侯、期思侯、酂侯、朗陵侯。永元元年(58年)去世,谥”愍侯“。

马武(?—61年) ,字子张,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县)人,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五位。马武少年时为避仇家,客居江夏,后入绿林军,为新市兵将领,更始二年(24年)归顺刘秀,随其南征北战、平定四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永平四年(61年)病逝。

刘隆(?—57年),字元伯,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汉朝宗室,云台二十八将第十六位。年轻時因父亲参加反王莽活动,被灭族,刘隆不满七岁,免于诛杀,长大后参加反对王莽政权的活动,后投奔刘秀,久经战阵,协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任骠骑大将军,封慎侯。中元二年(57年)去世,谥“靖侯”。

马成(?—56年),字君迁,南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十七位。马成原是王莽政权的县吏,投奔刘秀后,久经战阵,参与 消灭王郎、刘永、李宪、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任扬武将军,封平舒侯,后改封全椒侯。建武三十二年(56年)病逝。(邓氏一家亲:微信号dengshiyijiaqin)

王梁(?-38年),字君严,渔阳要阳(今北京密云)人,云台二十八将第十八位。原为渔阳郡狐奴令,后投奔刘秀,被拜为偏将军,刘秀占领邯郸后,封王梁为关内侯,刘秀称帝后,王梁历任野王令、大司空、河南尹、济南太守,先后封武强侯、阜成侯。建武十四年(38年)去世。

陈俊(?—47年),字子昭,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召县南)人,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九位。早年跟随刘嘉,后经刘嘉推荐投奔刘秀,参加了剿灭河北农民军、平定关东刘永、董宪、张步等割据势力的作战,刘秀称帝后,历任强弩将军、强弩大将军、太山太守、琅邪太守,先后封新处侯、祝阿侯。建武二十三年(47年)去世。

杜茂(?—43年),字诸公,南阳郡冠军县(今邓州市张村镇冠军)人,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位。在刘秀平定河北时投奔,随刘秀平定河北,剿灭五校农民军,消灭刘永余部,辅佐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历任中坚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先后封乐乡侯、脩侯、参蘧乡侯。建武十九年(43年)去世。

傅俊(?—31年),字子卫,颍川郡襄城人,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一位。原为襄城的亭长,刘秀起兵之后,投奔刘秀,因此被灭族,傅俊随刘秀参加了昆阳大战、平定河北之战、讨伐董訢、邓奉、秦丰、田戎的南征之战,还独自领军平定了江东六郡,他忠心耿耿、屡立战功,刘秀称帝后历任骑都尉、侍中、积弩将军,封昆阳侯。建武七年(31年)去世,谥”威侯“。

坚镡(?—50年),字子伋,颍川襄城(今河南禹州市)人,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二位。原为王莽政权官吏,后投奔刘秀,随刘秀平定河北,镇压大枪等农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任扬化将军,封合肥侯。建武二十六年(50年)去世。

王霸(?—59年),字元伯,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西)人,云台二十八将二十三位。王霸生性喜欢法律,初为监狱官,刘秀路过颖阳时,王霸归附,随刘秀打败王寻、王邑,公元23年任大司马,后杀王郎有功,封王乡侯,刘秀称帝后,任偏将军,封富波侯,后大败敌军苏茂、周建,攻克荣阳、中牟盗贼,与吴汉等四位将军率领六万人,打败卢芳部将贾览及匈奴联军,改封淮陵侯。永平二年(59年),病重去世。

任光(?—29年),字伯卿,南阳宛城人,云台二十八将二十四位。原为宛城小吏,后加入绿林军,曾随刘秀参加了昆阳之战,更始政权時为信都郡太守,王郎起兵之后,他据城迎接刘秀,使刘秀有了反攻的根据地,刘秀称帝后,任信都太守,封阿陵侯。建武五年(29年)病逝。

李忠(?—43年),字仲都,东莱黄县人,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五位。公元24年,李忠和任光、万脩迎接刘秀入信都,任右大将军、封武固侯,后随刘秀灭王郎、平河北,刘秀称帝后,任五官中郎将,封中水侯,后又参加平定庞萌、董宪的战争,后任丹阳太守,政绩突出。建武十九年(43年)去世。

万脩(?—26年),字君游,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云台二十八将二十六位。更始政权时为信都令,刘秀攻河北之时,王郎起兵追捕刘秀,当时河北的郡国大多投降王郎,只有万脩与信都太守任光、信都都尉李忠等人据守信都郡迎接刘秀,后随刘秀击破邯郸、平定河北,刘秀称帝后历任偏将军、右将军,封造义侯、槐里侯。建武二年(26年),因病在军中去世。

邳彤(?—30年),字伟君,信都郡信都县(今河北省冀州市旧城)人,云台二十八将二十七位 。王莽政权时任和成卒正,更始政权任和成太守,王郎起兵之后,他据城坚守,以待刘秀,后随刘秀平定天下,刘秀称帝后历任和成太守、太常、少府、左曹侍中,封武义侯、灵寿侯。建武六年(公元30年)病逝。

刘植(?—26年),字伯先,巨鹿昌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八位。王莽末年据昌城自守,后归顺刘秀,并助其招降刘扬,后久经战阵,协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任骁骑将军,封昌城侯。建武二年(26年),在平定密县乱兵时战死,是云台二十八将中最早去世的。

其中只有马武是在明帝绘制完云台二十八将图之后逝世的,刘隆逝世于公元57年,邓禹,臧宫,耿弇逝世于公元58年,王霸逝世于公元59年是离绘制图像最近的五位。其余都早于光武帝刘秀之前去世。而这五位中邓禹官职最高公元56年邓禹复任大司徒,明帝登基之后更是加封太傅。

⑥邓禹不居功自傲

建国后很多功臣都居功自傲,生活开始腐化堕落,比如一度让刘秀头痛的"度田事件"就牵涉到二十八将中很多人,二十八将中的刘隆还牵连下狱。相比起来,邓禹的人品要高尚很多,毕竟是读书人出身,他淡泊名利,待人敦厚,孝敬母亲。天下已定,常思远离名誉和权势。邓禹还教子有方,他有十三个儿子,他不引导他们高官厚禄、追名逐利,而是让他们各掌握一种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技艺。他修整家庭伦理,教养子孙,食封邑,不置产业。后来,他的子孙皆称名天下。邓禹曾说,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其后世必有兴者。

⑦与明帝的关系

邓禹与刘庄的关系很特殊,其一邓禹是刘庄的老师,刘庄对邓禹比较尊重,拜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在邓禹病重期间,明"帝数次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其二当年废郭皇后改立刘庄之母阴丽华,邓禹是支持的,主要是原因是阴丽华与邓禹同属南阳人,两家还有亲戚关系,所以在排名时刘庄综合以上关点笔者认为将邓禹排在第一也属情里之中。

本人拙文,水平有限,难免有误,请宗亲读者斧正,感谢万分 2023年3月20日

【邓家 祭祖 网上入口】 【北京邓氏 三周年庆】

【邓家女婿 袁老千古】 【邓氏家庙 隆重入火】

【小平世系 禹公后裔】 【九龙同宗 太乙共祖】

【英雄母亲 也是英雄】 【 各支邓氏 始祖字辈 】

了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