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气宝藏·淮安篇|水蕴最贵战国“乐高”_木雕_淮安_淮安市

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马车,有多壕?木质车舆上镶嵌着雕花木版,刻着精美的蟠螭纹与云纹图案,集青铜兽面、骨质饰件多种装饰于一身,荟萃古代车制和青铜、漆绘等多种工艺。

轮牙即轮圈,由一长一短两根槐木揉制而成,印证了《荀子·劝学》所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马车上高挂的鼓名为“建鼓”,古代行军打仗的指挥车上才会配有,这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由来。这辆制作精良,装饰华丽的战车,无不彰显其主人显赫的贵族身份,也是当时战争的遗存。

这件为国内考古史罕见的“江苏人气宝藏”,就是藏于淮安市博物馆的运河村战国墓木雕鼓车。始建于1959年的淮安市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有藏品3万余件,是这座运河之都、漕运之城历史变迁的缩影。

这里有造型生动别致的汉卧式绵羊灯,“镇馆之宝”高庄战国墓车舆铜饰件,全国仅此一套完整的青铜车舆饰件,有占全国出土数量最多、刻纹最精的战国刻纹青铜器,以及1984年世纪老人徐伯璞先生无偿赠予的一批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堪称抗战时期民国书画艺术的缩影。

展开全文

淮安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永贤介绍说,2004年,在京杭大运河北岸的清浦区运河村,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座呈L形的战国贵族墓葬。可惜因早期被盗,主椁室与外藏椁随葬的青铜礼乐器、宴饮器等珍贵器物被洗劫一空,尚余各类器物130多件。

唯独主椁室西侧外的陪葬棺却保存完好,但其中没有发现任何随葬器物,仅见数道藤条缠绕于一具骨骸。专家将头骨与肢骨进行模拟复原,揭开了一位年轻女性的神秘面纱。她五官俊秀、体态优美,这位殉葬丽人的悲惨故事,还藏在历史迷雾中。

车马坑内的木质车舆蕴藏着巨大惊喜。在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漆木器保护专家的精心操作下,木雕鼓车所有的木质构件奇迹般地“存活”下来,成功解决了脱水、加固、定型等技术问题。专家们将修复完备的马车构件逐一对号入座,最终完成组装。现代科技手段引入文物保护,让这件国家一级文物以凝重古雅的历史风貌展示在观众面前。如今游客可以在馆内通过一个小游戏,搭乐高般体验拼装全过程。

这是目前国内首次发现、保存最好、雕刻最精美的木雕鼓车,究其原因,和淮安这座“水上之城”密不可分。木雕鼓车大部分木质结构浸泡在水中,水是天然厌氧结构才使得马车得以保存。木雕鼓车荟萃古代车制和青铜、漆绘多种工艺,是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也是淮安地处“南船北马舍舟登陆”交汇之地的重要实物。随木雕鼓车一同发现的还有一只黑陶杯,杯子器形非常特殊,很像现代时尚的马克杯,杯柄部分是和马克杯相反的倒装柄结构。

依水而生,淮水安澜。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淮安向来有“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冲”的美誉。作为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淮安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镶嵌其中,大运河、里运河、盐河、古淮河等穿城而过。

《四大名著》中有三部就诞生于此,行色匆匆的诗人经淮水南来北往,写满相逢与送别的心事。这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是白居易诗中的“淮水东南第一州”,苏轼笔下的“自古涟漪佳绝地”。

水煎包香而不腻,软兜长鱼透骨鲜、文楼汤包一肚子鲜汤、平桥豆腐色香味形俱全,淮水孕育人气宝藏,美食治愈风尘颠簸,古城不断焕发新韵。

出品人:王文坚

总策划:李军 傅晴

制片:冯秋红 童光晶 高南佳

编导:张楠

执行:薛柏

撰稿:张楠

统筹:宋峤

剪辑:朱雨柔

封面:肖甜

指导:江苏省委网信办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特别支持:上汽大众

出品:紫牛新闻/扬子晚报网

校对:李海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