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
以农田为纸、以科技作笔。近年来,一大批拥有文化知识和经营能力的大学毕业生、科技人员等回到乡村。他们的户口虽不在农村,绝大多数也没有承包地,但事业扎根农村,以农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的多是新业态,种养有新手段、营销有新思路,被称为“新农人”。
随着城镇化发展,很多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有的成为新市民,这是一种趋势;同时,一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人”积极返乡,一批想务农有经验的“老农人”提升自我,这也是一种趋势。其背景是,农业生产率和机械化率提高,使得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而在乡村振兴战略强力推动下,农业农村的功能价值被激活,使得部分佼佼者在农村也能获得相当的回报,从而扭转了人才要素单向流出的局面。如何吸引新农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提升“新农人”整体素质。政府部门要为他们提供更多创业培训、信息。沟通、行业交流等机会,可采用市场化选聘,合同化管理的模式,与项目带头人或专家团队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为当地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提供智力和技术帮助,以人才富足赋能共同富裕。
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新农人”心无旁骛发展事业。基层政府部门可逐渐将各类公共服务更好地覆盖到“新农人”,解决“新农人”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落实好报酬,关心好生活,解决好顾虑。增强“新农人”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同度,安心在乡村谋发展。
要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增强“新农人”的发展后劲。既要加强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又要破解土地瓶颈问题,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唤醒闲置土地等“沉睡”资源,以精准服务,为“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新提供更充足的资金、土地保障,释放出发展后劲。
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帮助“新农人”更好融入乡村。在乡村振兴这一重大使命面前,“新农人”力量还很薄弱,全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包容与支持,尤其是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作用,帮助“新农人”留在乡村、融入乡村,成长为乡村振兴“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生力军。
农民作为一种职业,本应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尤其要吸引急需紧缺的人才。要打破城乡人才双向流动的制度藩篱,建立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长效机制。当前,“新农人”还面临不少困难,既要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在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也要推动公共服务更好覆盖农村,解决他们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安平县马店镇人民政府 赵浩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