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万安镇,舜帝曾在这里建都_万安_洪洞县_国家

万安镇

舜是五帝之一,《历史钢鋻补彚评》说,舜“举夔以为乐正,命延益八弦为二十五弦之瑟;夔修《九韶》《六列》《六英》以明帝德。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尚书》说“德自舜明”,司马迁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是远古时期的一代明君,那么他建都的地方在哪里?唐·李泰《括地志·蒲州·河东县》曰“河东县南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井及二妃坛”。顾炎武在《历代宅京记》中说“舜都蒲坂,今山西平阳府蒲州”,就是现在的山西运城永济市。这就是说,舜建都的地方是在山西运城的永济市附近。

近期,以史学专家周文洁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经过考察论证得出一个结论:舜最早建都的地方在山西洪洞县的万安村。在洪洞县舜文化研究会会长董小星先生帮助下,笔者同尧舜文化研究专家蔺长旺教授、王代民教授,知名记者王隰斌老师几次到万安实地考察,进一步证实了周文洁先生等专家的结论是正确的。

万安是最早的“国家堡”

万安之名始于元代,在这之前,这里长期被称为“国家堡”。

汉语中的“国家”一词,最初“国”与“家”是有区分的。如《周易》:“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国”的含义就是国家政权。秦汉以后以一国而统天下,由于儒家文化强调“家国同构”,“家”又指家庭、家族,从而形成家国并条件,“国家”指一国的整体。中国古籍中出现的“国家”并非是近代国家的概念,而只是“天下”的感念。在我国远古文明起源时期,就存在一个“万国共立”的阶段,尧舜时期更是如此。周文洁先生说:那时,将四海之内的万国称之为“天下”,将各个不同的诸侯之邦,称之为“国”。《中庸》说:“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唐代学者孔颖达注释说“天下谓天子,国谓诸侯”。周文洁先生说:“天下”、“国”二者在上古时期都曾经有过“整治区域”含义的,因此,“国”一词在上古史中与“天下”有区别。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国”代表了天子以下诸侯一级的政权机关或政治行政区域。当代学者王晓毅、丁金龙二位先生也指出:“古之四海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百丈,人虽众无过三千聚者。”根据以上这些论述,洪洞县万安村完全符合远古时期“都市大城”的条件。万安村的“国家堡”整体已不复存在,现在还残存断续的几段土围墙,它位于万安正西偏南处,长宽大约各300米左右。古遗址仅留一处东门,门顶上有古人书写的“国家堡”三个大字的青石横额一块。“国家堡”遗址面积符合王晓毅、丁金龙二位学者所说的上古都市“城虽大无过百丈”的特征。因此,洪洞万安“国家堡”遗址,应是虞舜当年建都的地方。

展开全文

万安有帝舜当时的“官居”“姚商院”

在万安“国家堡”遗址,现存一个古老的院落,当地人称为“姚商院”。相传这里是“国家堡的核心枢纽之地”,帝舜同两位妃子先后在这里共同生活了数十年,帝舜还和女英娘娘在这里生育了儿子商均。因帝舜姓姚,号有虞氏,名重华,他和女英生的儿子叫商均,所以他居住的院落就叫“姚商院”。相传,“姚商院”的名称来自上古,已沿用四千五百多年。传说帝舜在以“姚商院”为中心的“国家堡”,“统率二十二位朝臣,十六位佐属、一批僚吏,在这里设立了多个府、第、寺、所等办公理事。”这里成了当时帝舜统领“十二个大州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周文洁:虞舜文化初探第10页)

“舜居沩汭”,沩汭就在万安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尧决定试用虞舜代行天子之职管理天下,以二女嫁舜,并派遣九男和舜共同相处,以此来进一步考察虞舜,这里还特别强调“舜居沩汭”。原文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子与处以观其外。舜居沩汭,内行弥谨”。这就明确说明虞舜应帝尧招聘后居住的地方就是沩汭。《本纪》中记载了虞舜带家眷、亲属迁徙到这里居住和帝“尧乃赐舜絺(chi)衣与琴。为筑仓廪(lin),予牛羊”等财物的历史轶事。据专家考证,古“沩汭”就在今万安镇。在万安“国家堡”遗址之正西五百米左右,这里有一条河叫“沩汭河”,“沩水”从西北方向流来,在其向东弯曲之地,有一条较小的水沟从西面淌注其中,汇入“沩汭河”。这里有条沟,当地百姓就叫“沩汭沟”。这里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状况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完全相吻合。“沩汭”应是舜称帝前居住的地方,这里和他称帝后居住的“国家堡姚商院”离的不远。

万安有娥皇、女英二位娘娘的“昭阳宫”

万安有一座规模宏大,格局奇特,全国罕见的“娘娘庙”。据民国六年版《洪洞县志》记载,这座“娘娘庙”就是“娥皇女英庙”,这是一座以“有虞二妃”为主神的综合性多殿之庙。据当地乡民介绍,上千年来人们一直把这座古庙称为“娘娘庙”,常年祭祀,以示对帝舜二妃的尊敬。“娘娘庙”正中是“娥皇女英殿”,高伟肃穆,正门挂有“德配重华”、“有虞内助”、和“沩汭芳型”三块大匾,是当今学者成学仁先生所书。殿内塑有娥皇、女英神像,端庄肃穆,神态奕奕,右侧殿塑有帝尧夫妇老年神像,轻装便服,一幅平民模样。当地百姓传说是二位娘娘把退位后的帝尧夫妇接来伺奉,以尽孝道。左侧殿供奉的是帝舜神像,并有四大臣堂下恭立。专家考证说:这是专门为“国母”建立的神庙,也是娥皇、女英“安居而又主事的后宫”,也就是,帝舜二妃专用的“昭阳宫”。“昭阳宫”的存在,再一次佐证了舜建都万安的可能性。

万安属于最古老的蒲坂之地

《帝王世纪》云“舜都蒲阪”,那么“蒲阪”在哪里?当代学者周文洁先生说:“临汾市洪洞县万安镇附近的‘蒲’,是帝尧极其以前就己经存在的‘蒲’,它不仅早于今永济市内的‘蒲’,也优于全国各地的‘蒲’”。

周文洁先生经过周密研究考证,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原初的“蒲阪”并非指某一小块具体的村落或城邑,而是一方极为壮观的大范围。他认为,从今石楼、永和、大宁一线向东,经今交口、隰县、汾西、蒲县,直至洪洞县的赵城、万安,尧都区的金殿一线。在这连绵数百公里的阪型地势里,就是上古时期本来就存在着的“蒲阪区域”。周先生说:“洪洞县万安镇就位于这个蒲阪区域之中,属于蒲阪的组成分子”。周文洁先生认为:万安位于古蒲阪,上古蒲阪包括今日之洪洞县的万安。这里才是古蒲阪。通过对万安的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我认为周文洁先生讲的是完全有道理的,这进一步证实了舜都万安事实。

万安留存很多尧舜时期的古遗迹

在万安附近,现在还留存很多尧舜时期的古遗迹。帝尧访贤遇见舜耕的历山就离万安很近,这一带留存有古舜井、舜田、象耕鸟耘地、象窝沟等古遗迹。在万安村内,除了前面说过的国家堡、姚商院、沩汭沟外,还有和舜有关的廖天洞、茶山、蟒缠井,无影塔等古遗迹,这里还有流传千年的“接姑姑迎娘娘”的古民俗。这一切都说明舜在万安活动的时间很长。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舜都万安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周文洁:《虞舜文化新探》《沩汭虞舜文化浅论》

来源:文史艺苑

原标题:翟耀文||黄河寻根问祖文化研究:舜在洪洞万安建过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