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没有救世主_阿里_华为_客户

4 月 7 日,阿里云宣布自研大模型 " 通义千问 " 开始邀请用户测试体验。现阶段该模型主要定向邀请企业用户进行体验测试,用户可通过官网申请,符合条件的用户可参与体验。相较于上月百度发布的 " 文心一言 "," 通义千问 " 在舆论场上激起的声浪似乎要小许多,毕竟 " 首个中国版 ChatGPT" 这个 title 已经在上月被前者夺走了。

不过对阿里云来说," 通义千问 " 的发布仍然值得上鲜花和掌声,因为阿里云已经有些日子没冒过好消息了。虽然国内市场仍然有身位上的领先,但跟第二梯队玩家的差距正不断缩小,华为和国资云凭借政企市场的猛烈攻势,已经给阿里云造成了显著压力。

业绩上的持续压力继而导致了阿里云人事管理上的多次动荡。

集团层面先是于 2021 年推出了 " 云钉一体 " 战略,寄希望于通过导流钉钉庞大的 B 端用户群体,来帮助扭转阿里云的颓势。但 " 无招 " 跟原钉钉高管的集体出走创业,也只是换来了屡创新低的营收增速。

随后为了弥补政企渠道的短板,阿里云引入了华为系高管蔡英华,但后者上任一个月,阿里云就迎来了原中国区总裁任庚的离职,被媒体称为是 " 新华为人挤走老华为人 "。伴随任庚同期离职的,还有包括郭继军在内的多名高管和中高层骨干。

当然,最大的炸弹来自 2022 年终。在香港机房一次极其严重的宕机事件过后,阿里云时任一号位张建锋被解职,并且接替他的是逍遥子本人。据说张勇还以阿里云总裁的身份单独给下面的员工写了封邮件,其中特别提到," 对云计算而言,稳定和安全是对客户最基本的责任 "。

然而即便经历了如此频繁和剧烈的组织调整,阿里云似乎仍然没有找到脱困的钥匙:2022 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只录得了 201.79 亿元的收入,同比仅增长 3%,创下近年来最低的收入增速。

发展失速,调整失效

2022 年对于中国的云计算厂商来说,是相当艰难的一年。

根据 Canalys 的报告,国内 2022 年整体云计算基础设施支出(IaaS+PaaS)仅为 303 亿美元,市场增速骤然从前三年超过 30% 的年增长率回落到 10%。如果具体到阿里云,虽然其在 2022 年仍然保持着第一的市场份额,但增速仅有 7%,连本就惨淡的行业大盘增速都未达到。(由于阿里的财政年度跟自然年不同步,上述计算已换算成自然年)

展开全文

而且从季度趋势上看,阿里云前两个季度的增速分别为 12% 和 10%,明显优于后续两个季度的 4% 和 3%。这意味着阿里云需要注意,后两个季度更进一步的颓势是否会拉长到 2023 年。无论如何对于需要讲故事、讲前景、讲诗和远方的新兴业务,这基本到了难以接受的范畴。考虑到字节快手等开始自建云基础设施,同时以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国资云增长迅猛,未来一段时间行业的竞争压力将持续甚至加大。

相较于其他云计算厂商,阿里云更值得说到的一点或许是实现了扭亏为盈。去年第四季度阿里云盈利达到了 3.56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1.34 亿元大幅增长,这也是阿里云连续九个季度保持盈利。但云计算作为阿里跟国内商业和全球化并列的三大战略,这个利润水平更多只能说是会计上有点指标意义。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是,亚马逊 AWS 部门去年 Q4 的运营利润超过 50 亿美元。

其实从相对市场份额看,阿里云虽然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了先发优势,但最近几年市场份额一直在被其他云厂商蚕食。比如根据 Canalys 的同口径报告,2020 年之前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 40%,而在去年已经降到 36%。同一时间段,华为云的市场份额则从 15% 上升到了 19%。

在感受到业绩压力后,阿里云做了两个方向的战略调整,分别是 " 云钉一体 " 和出海。

" 云钉一体 " 是阿里巴巴在 2020 年 9 月公布的战略,钉钉事业部在这次调整中整体被移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

这个调整一方面是因为阿里云和钉钉都是 To B 的业务,二者打通合并有利于钉钉更好地为阿里云导流,更有效率地复用其庞大的 B 端用户基础。另一方面是钉钉想要做深企业服务,把自身定位从普通的协同办公平台升级为企业应用开发平台,通过低代码这种开发方式构建繁荣的企业应用生态,加速以云计算为支撑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不过某种程度上讲,阿里云要追求营收变现,钉钉要追求用户规模,两者的 KPI 虽不是完全对立,但合并必然需有所取舍,涉及由谁主导的问题。阿里云吞掉了钉钉,而非钉钉反过来吸纳阿里云,表明张勇已经做出了决定。

阿里方面在讨论实施 " 云钉一体 " 战略的时候,曾将其描述为一个大幅提振团队士气的动作,大概是认为这勾勒了一幅确然激励人心的宏伟前景。然而从事后的结果来看,这种激励作用显然是单方面的。具体来说,可能遂了阿里云这帮人的意,但对钉钉那群元老应该是造成了巨大的士气打击。

跟 " 云钉一体 " 战略同时宣布的,是原钉钉创始人兼 CEO" 无招 " 转任张勇助理。外界本来分析,无招将在这个职位上过渡一段时间后有其他重要任用,毕竟他一手建立了钉钉这个国内最大的企业服务应用。对向来流量饥渴的阿里来说,这可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 2021 年 7 月,无招还是选择了出走创业。不但自己走了,顺带还带了原来钉钉副总裁、市场部负责人、CTO 等一堆高层。

出海则是阿里云寻求增长的另一个很自然的选项,也是阿里集团层面 " 两纵一横 " 战略的要求。

如果从阿里云 2015 年 8 月在新加坡成立国际总部算起,到后来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云计算厂商大概只花了两年半的时间。不过截至 2021 年 7 月,阿里云虽已在全球多个地区部署了上百个数据中心,但其主战场仍然限制在亚太区域,向欧美等国际云巨头腹地的进展十分有限。

按照《财经十一人》之前的报道,整个 2021 年,阿里云的海外收入仅有 20 亿元出头,跟整体超千亿的营收(未剔除阿里自营业务)比起来不过九牛一毛。要指望海外市场,尤其是亚太市场贡献可观的增量希望不大。同时,TikTok 弃用阿里云服务事件表明,除开商业技术因素,地缘政治也已成为其出海不可忽视的障碍。

张勇和大模型都不是救世主

2022 年 12 月 18 日,阿里云出现了一次严重的技术故障,公司香港机房部分用户的服务器宕机超过 12 小时。尽管后续阿里云公告称,上述故障并非由服务器本身的软硬件系统引发,而是源于供应商机房冷却系统出了问题。但从问题出现到冷机设备供应商的到场,居然花了将近 5 个小时。而云计算这个外界看来如此 high tech 的业务,最终却被如此朴素的意外打败,也给阿里云平常宣称的多少个 9 的稳定性添了一丝讽刺意味。

这次意外的严重后果仅在十天后就得到了体现,12 月 29 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 CEO 张勇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张建锋不再担任阿里云智能总裁,该职务变更为由逍遥子本人兼任。

客观来说,以张建锋在阿里的根基,因为一次业务事故被去职有些超乎外界的想象。毕竟在一年前,张勇才进行了组织架构方面的大调整,张建锋也被委以重任。在那次调整中,张勇在自己之下分设了戴珊、张建锋、俞永福和蒋凡四位总裁,分别负责中国数字商业、云与科技、生活服务和海外数字商业四大板块。

无论是张建锋的去职,还是逍遥子本人后续兼职的低位高配,都是亡羊补牢式的措施。阿里希望通过这样的动作,表明 " 客户第一不是高高挂在公司墙上的装饰 "。但对张勇来说,从亡羊补牢到扭转局势并不容易,他需要给阿里云带来刷脸之外的实质助益。

阿里云目前面临的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客户结构调整。在云计算发展的前中期,基于云厂商们原有的互联网企业属性和在各自生态的影响力,以及互联网行业本身存在的需求,泛互联网行业是云计算的天然客户。这些客户因为原本其业务就是跟互联网有关系,因而上云必要性之类的客户教育工作就可以免去了。

但随着行业发展逐步深化,这些 " 送分题 " 的客户群体已然开发殆尽,接下来市场开拓的重点只能是政务、出海、中小企业和更多传统行业。而这对以技术擅长的阿里云来说,恰恰是短板。一位从传统行业跳到阿里云的销售曾说,很多阿里云做互联网客户的销售,远远谈不上有销售能力和技巧。在他们看来,既然客户自己就能在官网自助买云产品,那就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偶尔电话关怀一下大客户就好。

二是竞争格局变化。王坚最开始做阿里云的时候,国内还没有同行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马云捕捉到了这个机会,并在阿里云最举步维艰的时候,力排众议毅然决定要起码再投入十年,这给了阿里云很长一段先发优势。但当云计算已然成为被验证的商业模式,并且互联网其他细分领域的机会不断缩小时,新的竞争对手就一拥而上了。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华为云和运营商云,他们依靠传统行业的渠道优势在政企端突飞猛进。以华为为例,其内部有专门的组织部,为了一个大型客户,能专门成立一个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公司,目的是把客户上下架构、业务情况摸得清清楚楚,每个项目环节都有成熟打法指导。

这与阿里的佛系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位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曾经吐槽," 阿里派个 P8 过来和政府谈合作,看着像来视察工作,指着我们的系统说,这不如阿里,那不如阿里。"

张勇兼任阿里云总裁或许能给阿里云要到更多的资源,但从上面两个角度讲,阿里云当下迫切需要的并不是资源,而是大刀阔斧的组织调整,而作为集团 CEO 的张勇,大概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这样的 " 微操 "。

当然资源还是有些用处的。在上次的财报会上,谈及阿里云的未来方向时,张勇曾表示要支持阿里云全力投入生成式 AI 大模型建设。但就目前而言,生成式 AI 是否真的能带来颠覆性突破,以及阿里云能在这场竞赛中扮演何种角色还有太多的未知数。

写在最后

无论从市场份额还是技术水平来说,阿里云显然都还是处于领先位置。但也正是因为 " 头号玩家 " 的定位,使得阿里云面临着行业调整和竞争格局的最大冲击。阿里云意识到了这点,所以搞了 " 云钉一体 ",也尝试了出海,更在任庚之后又引入蔡英华这类华为干将,希望能从华为的运营模式中汲取有益经验。

但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没有给业务带来起色,反倒是让阿里云迎来屡创新低的营收增速。张勇去年底兼任一号位的决定,的确给阿里云内外都带来了新的期盼,但热闹过后阿里云的沉疴依旧待解。

来源:钛媒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