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独立书店,凭什么能活?_书店_成都_市集

刚刚过去的周末,天气好极了,一年一度的成都独立书店市集似书的海洋,人似鱼群穿梭其间。

一个个人就像一条条独自发光的鱼,沉入书海,鳞片闪闪发光,以此,确认自己、发现同类。

许多到现场的人,都发出同样的疑问:

成都怎么这么多书店啊?怎么这么多买书的人啊?

这场市集,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在市区这片不大的空间里,一群人,在短短两天里聚在一起,书店老板们半天卖出去的书抵平时半月,买书人拖着行李箱来选书,买完就席地而坐,迫不及待开始看。分享活动现场,台上台下连成一片,站着的坐着的人,一起望向星空。

展开全文

于是这片小天地,有比平常多出一倍的星星,人们以一种低频共振的方式「小声喧哗」,时间因自己的富有而停止。

毫无疑问,如今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了,去书店,读纸质书,似乎有些笨拙,有些缓慢。但,来到第三年的成都独立书店市集现场火爆异常,“嗨呀,挤都挤不进去”。

资深媒体人张丰第一天逛完市集,就写了一篇《独立书店市集中的“成都主义》,他写道:

很明显,大部分书在网上都能买到。在这里买书,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参与到一种公共生活中来,获得某种认同感。因为所有的书,都是那些独立书店精选的,这种“选择”成为商品的一部分。

这也是独立书店的真正价值所在。独立书店,本质上并不是书店,而是一种“独立”空间。它所卖的,不管是酒、咖啡还是书,都是主理人独立人格的一部分,一种价值观。

那些大型连锁书店,管理者是“店长”和“经理”,是一种职业,没有哪个店长会认为书店是自己的,店里也没有任何个人风格。而独立书店的主理人,核心竞争力是自己的性格和主张——它必须是特别的。

独立书店是一个“媒体”,也是一个“人的延伸”。

在现场,买完书,或是在二手书摊交换到梦中情书的人,立马以各种姿势看了起来。书到读时才有光,人在读书时更有魅力。

在现场,有人聊到碰巧在读同样的书,哇,那简直就像立马认了个远亲。让人想起约翰·伯格在《本托的素描簿》所写的那样:今晚可能正在椅子上阅读《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巴黎郊区的某人,在上述意义上,也许已经成了我的一位远之又远的远方表亲。

在现场,舞台上下并无遥远的距离,聊到起劲时,谁都可以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在现场,买书或不买,聆听分享或充耳不闻,高谈阔论或沉默不语,都是合理又和谐的。

我们在美好的天气里,出门,为书而来,寻求一点人与人的联结,就这样简单。

据“2021三联人文城市季”数据统计,成都共有633家书店;当年的《成都市全民阅读指数报告》显示,实体书店和阅读空间超过3600家。其实,经过这两年,早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

从书店数量来看,成都的卖书人与买书人一同营造了这座城市的浪漫。

在书店市集第一天分享活动中,几位独立书店的老板从各自的角度,解读了开书店这件看似理想主义的事。

主持人

李欢(YOU成都主编)

对谈嘉宾

阿俊@⼀苇书坊、朱彦@野梨树、洋仔@晚读、刘大风@浮于野、邓星林@星星诗社

·开书店赚钱吗?

洋仔:如果不算我自己的收入的话,书店应该是持平的,但是整体是往好的方向在发展,我现在还是在坚持,在努力。

朱彦:西西弗斯推着石头上山,第二天石头又滚下来,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开书店有一点这样的感觉,赚不赚钱现在还没有答案。

阿俊:一苇是2019年底开的,过去几年每个月平均下来大概亏一两千,为了让书店活下去,我也在打工。

刘大风:到现在还没赚钱,是因为我们很快做了二店。我们二店是2月5日才开始正式营业,两个月来经营还是不错的。过去的一个月,我们会员大概增长了有400多个。

邓星林:没有赚到钱,也没有亏很多,但付出很多时间成本。开书店肯定不是奔着亏去的,我一直相信书店是可以盈利的。每个书店都有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也有自己模式的缺陷。大家在经营过程中认识到了这种缺陷,才会去做调整。

·书店的运营模式是一开始就定下来的吗?

刘大风:浮于野只卖诗集这件事是一开始开店的时候就想好了的,因为我比较喜欢写诗,想到满屋子都是诗,这个感觉非常让人激动。二店只卖小说,也是一开始就定了。

我更多的是从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思路去做书店的,我把书店当成一个产品来设计,它要有自己的产品逻辑,首先要对读者、对市场有价值。其次,就是具体的模式,我们书店经营有三大支柱:第一是书,毕竟还是书店,它在文化上面要立得住。第二是会员体系。在有了文学书店为基础,会员体系做支撑,第三就是卖货。

邓星林:我以前是做品牌策划的,前半生都在做非常商业化的东西,跟情怀一点关系都没有。一开始,我也怀疑实体书店的价值到底在哪,后来我发现,我只要做垂直细分领域,我只要100个会员。

书店在做的其实是往下去深挖价值内核,就是书店精神内核的外化。会员和会员之间的羁绊和交流,还有我在那个地方守店,我跟他们的交流,这种人和人之间的纽带,才是线下实体店的核心。未来,如果能开分店,就是可持续的。

洋仔: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好了晚读书店要怎么经营,开店前我做了很多调研,发现每个书店的成功,它的资源、资金,主理人的精力、能力都不太一样,我没有办法去复制别人的路径,我只有先开,然后再调整。

朱彦:开书店前,我大概喝了1000多款精酿啤酒,一开始想做的就是书店和精酿啤酒的结合。其次,要做文化活动,关注一些更独立的,甚至是更野生的泛艺术类的东西。以书和精酿来保证最基本的收入,以活动作为延展,慢慢来做,应该可以把野梨树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阿俊:一开始想的是,我的书店有精酿有威士忌,一个月卖出去3万块,书卖出200册就可以了。事实上开业后,每个月书的营业额占比50%以上,最高达到70%多。希望将来酒饮,包括非书籍类的商品销售会更多一点,这样的话我相信每个月都可以盈利。一苇2.0我们大概会投40多万来改造,大概在5月底会建成。

我是2012年来成都的,许多朋友都是在书店和咖啡馆的活动认识的。所以一开始开书店,我就想的是要高频地做活动,包括人类学、社会学相关的一些沙龙,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

·经营书店,遇到的最大的坎是什么?怎么挺过来的?

阿俊:去年9月底,一苇通过微信公号文章发了求助的信息,得到了许多帮助。很多在北京、上海做出版做媒体的朋友都在转文章,创了我们的阅读量记录,有将近5万个阅读量,然后我们众筹了储值大概是5万块。

朱彦:很多困难是非人力所控的。

洋仔:我会在小红书发每天的营业额,有一天我发了当天卖了160多块钱,结果获得了10万多浏览量,也有人看了专门来书店消费。去年最大的困难是交房租吧。

邓星林:去年因为书店需要资金,也因为不太用到,就把车卖了。如果有一天书店真的遇到坎了,或者做不下去了,我就把它关了。努力过了,付出过了,就可以了。

刘大风:最大的困难是去年底的时候,二店刚装修完的那段时间,钱都花完了,因为疫情,很多事做不了,那就等着,等太阳出来,等大家能都走出门,等春天的到来。

·是什么动力支撑着你们不放弃,继续开书店?

朱彦:对我来说,是一些很细小的,或者说很很微弱的东西在支撑着我。很难讲它具体是什么,但是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你突然会被打动,想把这个事情继续做下去。实际上我压根没想过放弃,所以也没有什么坚持这样的东西。

洋仔:可能还是客人和朋友,让我想要继续坚持。

邓星林:上了这条船了,不可能放弃。今天逛书店市集的有许多年轻人,当你们有了小孩,当你的小孩像你现在这么大的时候,还有实体书店可以逛吗?难道一直要靠书店主理人艰难地支撑吗?如果他们还能够逛的话,是什么东西在吸引他们?这是我们所有人要思考的问题。

刘大风:我觉得一个好的社会、好的时代,它应该允许大家追求超越性价值,追求文化的价值。为什么开书店?每个书店主理人的梦想可能不一样,但他们都追求一切正向和美好的价值,他们追求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东西。书店它可以承载这样的价值,我觉得这个是书店的意义,是书店的浪漫。

主持人

林燕(YOU成都项目总监)

对谈嘉宾

姜一一(ON THE ROAD 主理人)、张衡(四川省博物馆学会传媒与市场推广专委会秘书长)、戴浩然(《银河边缘》执行主编)

在书店市集第一天的第二场分享活动中,「为什么说宇宙才是最顶级的浪漫?」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为何我们需要日常中的浪漫。

科幻把人从给定的秩序中拉离出来,让我们换一个角度,重新看待日常和生活,这时,一切变得不一样了……

“化用廖伟棠老师的诗,我们总想着追逐星辰大海,但其实我们就站在一颗星星上。”从事科幻文学编辑工作10年,戴浩然认为逆潮流做纸质出版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科幻的事情。

他的团队一直在探索科幻与生活结合,比如他们正在做的《银河边缘》MOOK系列,两个月发行一期,在设计上别开生面地使用了小开本,“我们希望它的阅读便捷度不亚于电子书,大家可以拿着它出门”。

姜一一的咖啡ON THE ROAD停靠在市集的院落里,他们曾经一起去到沙漠、西藏地区等,他说,“身处星球,每一件事都是在探索宇宙,我喜欢旅行,是想跟每个地方的人产生真实交流,而不是仅仅看一些已经规划好的景区,咖啡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好的媒介,可以跟人坐下来聊天。”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科幻的感知,都觉得它应该属于未来,但是当我们回望古蜀,会发现我们的祖先的生活从一开始就具有了浪漫色彩。张衡在分享中提到,“我们用‘祝融’给火星探测器命名,包括我们的《山海经》、三星堆,四川特有的汉代画像砖里面所绘的日神与日神,经常在博物馆里面能看到的船棺,都是古蜀人浪漫色彩的体现。”

ChatGPT已经在国内火了一段时间,AI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各行业的热门话题。在市集第二天的第一场分享活动中,三位译者对于翻译这一工作是否会被AI取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如何雨珈所说:和机器翻译比起来,人的翻译在准确之外,放进了人的个性和生命体验。这是翻译这一职业存在的前提,也是我们需要独立书店的原因之一。

对话嘉宾

何雨珈(自由译者/撰稿人)

李昊(自由译者/撰稿人)

闾佳(资深翻译工作者)

嘉宾简介

何雨珈:自由译者,撰稿人,为各类媒体和杂志平台撰写非虚构稿件;迄今为止翻译出版译作达40本,如《寻味东西》《鱼翅与花椒》《当呼吸化为空气》《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东京绮梦》《纸牌屋》等。

李昊:翻译/撰稿人,半新不旧的成都人,喜欢阅读城市和城市里的人,认同成都和成都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并想和全世界分享。

闾佳:资深翻译工作者,主攻通俗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经济管理及科普方向的非虚构类作品。

何雨珈:我毫不怀疑人工智能有一天会取代我,我有可能会失业,但没有关系,因为翻译这个东西,我是从爱好开始做起的,即使机器能够很快翻译出来,但它还是我的一个爱好,我还是会继续做,它还是会给我带来愉悦。

闾佳:如果有人要问如何入行翻译,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入行。因为确实这个行业从我入行的时候是2006年左右,图书就是夕阳产业了,一直到现在夕阳还挂着。但我觉得这一次冲击的意义是比之前还要大,因为图书行业规模不大,是一个小的行业,这一次会冲击到所有初级知识工人的岗位,如果真的到了我们都失业的一天,同时还会有大量的白领失业,整个社会已经开始动荡了,这真是后果蛮大的一个事情了。

何雨珈:其实我觉得今天这么多人出现就非常惊喜。在短视频出现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想到有一天GPT可能会从根源上抹去这个职业存在的意义。但从今天的现场来看,你会发现有这么多人他愿意放下手机,来听三个即将没有工作的人聊一个小时的天。就说明我们的聊天可能多少存在一点点价值,也多少反映了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并且我们打算继续做下去的事,可能也还存在着一些意义。

我新学的一个词,“人机耦合”,好高级的词,就是说你可以跟它达成一个合作,包括讨论一些词,尤其是小说,我会把这一段发给它,然后讨论这一段跟你比翻译得怎么样?我把它当成一个手放在开关键上,它可以作为我的一个得力的助手,甚至是在你翻译得比较孤独的时候,可以讨论的伙伴。就好像有些人会问ChatGPT,你可以做我男朋友/女朋友吗?所以其实你可以把它变成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在这很多时候都是看你自己。

有时候我们人会把所有的东西去拟人化,看到什么都觉得是有灵性的,尤其像这种人工智能,我们更是容易觉得它有灵性,但是事实上它还不是。它实际上还是算法算力的扩充带来的一种东西。

闾佳:我的整个翻译的过程就一直在跟进AI,人工智能的相关领域的书,大概翻译了4本左右。有一本翻译完了还没有出,讲的是一个英国的士兵在阿富汗炸断了双腿,在现代机科技的辅助下重新站起来的故事。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和这些知识、技术产生了共情。那本书给我最大的一个冲击,是健全人没有办法理解的一个点:机器恢复了一个人作为人的尊严。

其实我们要思考,机器在辅助我们,你不要把它当敌人,或者跟它对抗,这个大可不必,看你怎么用它。今天虽然感觉是在对自己的职业唱一个挽歌,但也是老曲新唱。如果我们永远梦想着自己会驾驶一辆法拉利,当一个热情的司机,虽然可能面对自动驾驶的威胁,但我觉得至少在乐趣方面,还是可以有很多路要走。

活动简介

• 一个小的城市空间会涉及到哪些社会学议题?听听跨学科CACP项目参与者的想法。

• 如果我对某个议题感兴趣该读什么书?现场将以开放互动的游戏形式为大家推荐书目。

呈现嘉宾

刘滢:社会学和城市研究双学位在读博士,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和意大利米兰大学。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学、城市政策、城市更新、空间政治、文化生产等。

解决了在哪里读书,我们还需要知道读什么样的书?不同的书带领我们走进不同的世界,获得不同的生命体验。

在市集第二天的第三场活动之前,我们做了一个海报,让大家去写日常生活中的困惑,或者观察到的现象。最后收集到一沓问题。活动现场,社会学在读博士刘滢与大家一同探讨,世界万物是否都可以被社会学所概括。

尽管问题五花八门,包括饮食、时间、审美等等。但在刘滢看来,社会学并不是一个个理所当然的概念,而是源自生活的真实体验,它用理性挖掘出生活背后“隐蔽的角落”,梳理出关于制度、文化、经济等问题的复杂脉络。

下面是读者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刘滢老师的回答。

·什么是好吃的食物?味道的判断和童年、地域、原生家庭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视角本身就比较社会学了。有一本书叫《烹饪、菜肴与阶级》,以比较视角从社会学的视角去研究食物和品位。

食物和口味就是它跟你的阶级文化。还有其他一些偏向于人类学或者是历史学的书,比如说去年出的有一本叫做《末日松茸》,研究松茸这种食物,是怎么变成一种特别昂贵、奢侈品一样的东西。

《甜与权力》,讲英国殖民者在南美洲进行甘蔗园的种植,后来糖变成一种只有上层阶层才可以享用的东西。这个书研究糖跟英国的殖民史、奴隶制、全球贸易还有战争的关系。

还有一本《上瘾500年》,是讲烟、酒精,还有鸦片,这些就是容易上瘾的东西,它的背后的文化、经济或者是国际贸易战争之间的关系。

·如何面对并接受时间的流逝?

这是人类终极的问题。

现在是下午6:07,这种时间概念其实是在14世纪机械钟表发明之后才有的一个概念。之前时间其实是不分割的,像一条河流,但在14世纪机械钟表发明之后,它就变成了用秒、分、小时去衡量的一个概念。但是从钟表时间发明出来到被所有人所接受,花了几百年时间,直到19世纪才变成大家都认可的东西。

有一本书叫《铁道之旅》,讲了钟表时间发明出来之前,英国的各个城市是有时差的,比如说伦敦会比曼彻斯特早7分钟,它是没有被统一的。自从铁路系统发展之后,就统一了一个铁路时间出来。后来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跟工薪制度的建立之后,这种铁路时间就被整个社会所接受了。

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汤姆逊的一篇论文《时间劳动纪律和工业资本主义》,非常详细讲了关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以及对大家实时间概念的转变,包括后来觉得“准时是一个美德”,其实也跟钟表时间的概念是相互联系的。

·社交媒体上瓜子脸、蚂蚁腰的人随便扭几下就能获得巨大的流量,人的身体为什么要为庸俗的审美取向改变?

关于女性美的标准的建立是父权社会表现之一。关于审美这个概念,是跟你的阶级、文化、背景教育相关的。在这之上,还有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审美的异化,所以它是多种社会力量去塑造你的审美。你觉得什么是俗,什么是高级,其实跟你所接受的后天文化相关。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并不是天然的或者理所当然的。社会学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视角,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并不是因为我们生活其中,就能够发现它、理解它。

·当我们讲“在地”时到底在讲什么?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流动的社会,在这种高流动下,“在地”这个概念到底在讲什么?比如说在玉林二巷摆摊、从遂宁来的一个老奶奶,她不“在地”,就是在这里生活几年,没有任何的保障。

我们做社区营造也好或城市更新也好,还要是以“在地”为原则。但我们已经生活在2023年了,应该不要再去缅怀过去传统社会传统家庭结构的衰落,而是要面对现在这种高流动的碎片化的生命现实。

有一个概念,我觉得非常的好,很适合当代的城市,就是“公共熟悉度”。你生活在某一个地方,对这个街区很了解,走在街上,也会跟一些人打招呼,也可不打招呼。就是这种熟悉感,是一个以地缘为基础的归属感,而不是强求去建立一个集体身份认同的共同体。

打个总结,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成都独立书店,凭什么能活?我想,凭的是我们需要人与人的羁绊,我们需要浪漫,我们需要独特的生命体验,而这些,是AI永远都不能检索与运算到的精神角落,是人成为人的基石。

好啦,2023成都独立书店市集圆满落幕啦,感谢联合主办方院子文化、一山文化,谢谢各位卖书人与买书人,谢谢专程而来或是路过的你们,谢谢每一位爱书的你。

最后,再次介绍一下「小声喧哗」2023成都独立书店市集的13家独立书店以及3家独立出版机构,它们分别是:

⼀苇书坊

位于成都玉林街区彩虹街的人文社科主题独立书店,常举办建筑、艺术、哲学、经济、历史、社会学和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沙龙、读书会,及新书分享签售。书店愿景是打造一个有趣有态度的文化空间,让热爱人文的人在此相遇。一苇书坊成立三年多来已成为成都最活跃的文化空间之一。

以及,20家楼道文创和12家室外餐饮/花艺品牌:

文创

逅物营造

发掘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

随机掉落

我们都是宇宙随机掉落的一粒星辰。

sleepy doggie困倦小狗

永远犯困的小狗在偶尔清醒的时候搞一些小手工。成立于报名截止前两天,辞掉工作重新开始,给这么长时间累积的作品一个小小的机会❤️

The Beat Goes On

Let Beat Goes On,Music Never Ends.

微澜图书馆

微澜图书馆由专注于流动儿童教育议题的公益机构新公民计划,于2017年发起,是开办在民办打工子女学校和城中村社区的小型公益图书馆。微澜大量发动、组织、招募及培训志愿者,以志愿者为主体,持续运营每个微澜分馆,社会公众可以多维度全面参与图书馆的开拓和日常运营。微澜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优质适宜的图书、持续稳定地开放,让沉睡的图书馆真正“活”起来,让孩子可以通过长期自由自主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促进自我发展。目前在全国14个城市已有65个分馆。微澜人相信:微小的行动可以带来改变。

除了可以了解隐于你身边的公益项目,还有许多文创好物一同现身~微澜经典的冰山磁性书签,小朋友们作画、志愿者设计的明信片;微澜志愿者设计的创意徽章、呆萌可爱的行李牌、太空主题贴纸…如果你想和志愿们一样走进公益图书馆,还可以当场报名加入微澜,成为一名身体力行的志愿者馆员。

咩咩球

咩咩球是一颗软fufu的温暖星球,主理人插画师@杨咩咩baabaa。

三木青树工作室

三木青树工作室,用手作去呈现对生命的诚意。

毛毛绿的小花园

Hello!我是特别喜欢画小女孩和兔兔的插画师毛毛绿,现居成都。在生活中不断治愈自己,也希望轻松欢快的作品和周边带给大家好心情。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女孩和兔兔的童话世界吧!

黑兔粉猪

@黑兔粉猪是发布在抖音平台的轻漫作品。跨种族情感漫画故事。

玩纸堂

玩纸堂,来自于成都,是以传统纸质收藏品为元素,与艺术趣味相结合的一家文化创意工作室。小小纸片点亮生活,老物件新生命,可以收藏的装饰品,可以装饰的收藏品。主要经营:外国原版明信片/苏联徽章/外国啤酒标/年历卡/邮票/书签/等。

末日与野犬面纱

自由插画师张怕鬼的一些个人纸质原创/主题衍生创作类的周边明信片,附带一些合作的小酒馆Littles的文创周边。

春光炸裂

居住在成都的作家及微博人文艺术博主@春光炸裂,曾在去年以在成都散步的经历为灵感,写了一篇长散文《成都散步日记》(又名《锦江散步日记)》,并做成了产品。搭配上信封、火漆、邮票,形成一套艺术写作。同时,邀请居住在法国的艺术家Tong Yang,做出12幅“散步”主题画,全套12幅画加一组信封,是全套以成都散步为灵感的“有空一起去散步”产品。

K ü l à 一人製作

Külà :指用物品來交換生活,同此之間可以互相流動。從初始的製作過程到需求再變成商品或者禮物,物的認同價值因人而異。對我來說,能為它找到合適的人選才算是最終理想的交付。分享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感受亦同。也希望使用物品的每个人都能察觉当下。

Dromo漫游手造

Dromo即 Dromomania(漫游癖)的简称,因为热爱旅行独行天下,也热爱自然手作小玩艺,所以成立了小工作坊!我始终认为旧的东西就是漂亮的,它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和拥有岁月流逝的痕迹。因此目前的手作都是以复古民族、怀旧部落风格为主。也坚持一作一物,保持原创风格。希望能给喜欢独一无二手工的朋友带来一点快乐!

老妹&贰柒

老妹&贰柒:是一对插画漫画合作者,有7年国内外合作创作经验;我们乐于拓展艺术创作边界,寻求更多有趣合作。

BUG LAB

独立插画作者,热衷于创作自己的臆想世界,创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纸面综合材料/木刻版画/丝网版画。

此刻版画

此刻——成都本土版画工作室,作品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融合现代元素,进行新的组合形式与设计,致力于新国风的表达。

Pop-up 711 宇宙疯人院研究所藏书

宇宙疯人院研究所绝版藏书。

王点点家DHDSTORE

王点点是我心爱的小狗狗,每年我都会画一些它的插画,设计一些相关周边。除了画王点点,我也喜欢风景自然动物主题的创作,在我的很多风景画里都会发现王点点的身影,希望我创作的作品可以给大家带来美好~

叁木七

叁木七是以原创手作和插画创立的独立品牌,以文理科生不同的载体创造出一系列不被定义的产品。以物传达情绪,以画传递心境,从重复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从细微变化中寻找到结果,手随心动,自由造物。

餐饮/花艺

好运棉花糖

2022下海卷棉花糖,在一次次自由外卷中我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没人说棉花糖难吃的,哈哈哈0差评美食的快乐,可互动自卷。

ARMY HOT DOG

和战友2019年从部队退役,经历疫情和社会磨练,两人决定加入市集文化。尝试了多家热狗的味道,并不断学习反复创新,最终做出了属于我们的热狗,我们用最新鲜的食材 、最丰富的配料、 带你感受一场口腔与味蕾的饕殄盛宴。起名部队热狗的原因是想把部队不屈不挠的优良精神发扬光大!

麻麻咋咋MAMAZAZA

MAMAZAZA是一家以葡萄酒为主的Wine cellar,MAMAZAZA的店名来源于一句四川话—麻麻咋咋,一般用来形容一种酒后的状态(迷迷糊糊的很巴适),正如MAMAZAZA想要传达的精神内核—随意但不含糊。MAMAZAZA主理人表示为了守护客人这份来此放松的心情,如何将葡萄酒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客人是MAMAZAZA不断坚持和探索的方向。Mamazaza品牌源自成都老牌酒类经销商武侯酒行,首店开设于2020年的交子大道核心地段,主营咖啡和酒。除了受到消费者喜爱的核心酒水类产品,也是网红热衷的打开拍照地和影视剧的拍摄地。新店位于武侯庭院,以博物馆加酒窖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带来更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局外人文化

女性友好咖啡+酒空间。

西西弗精酿

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在夜晚,迎接每一位短暂卸下巨石的西西弗。

STARBANG

STARBANG品牌是中国首个纯天然水果艺术棒冰品牌,创立于2015年,始终坚持不添加香精、人工色素、奶油、防腐剂和新鲜水果手工榨制的制作工艺,倡导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目前已在成都、三亚、海口、贵阳、大连、重庆、遵义等多个国内城市拥有景区景点、电影院线、步行街等直营门店及特通渠道加盟合作门店点位。成都宽窄巷子旗舰店多次受到台湾嘻哈教父热狗、内地新生代小花金晨、各平台网红等国内外明星网红打卡,已成长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快时尚消费品牌。

Hana coffee

投身于咖啡事业7年的大龄女青年,经受疫情动荡之后,被身边的朋友和老顾客鼓励开始尝试独立创业,3月13日hana coffee正式开始营业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随性心态,想要让大家喝到便宜好喝的咖啡,用真诚结交和对待身边每一个人。

汽象

汽象是酵母微观世界的观察者、记录者,试图用更原始的气泡戏法在口腔内给大家制造一些内敛的快乐。

花话flowers

花话flowers 是一个崇尚精神价值、强调人文体验、致力于'反传统’的花艺品牌。在传递传统成花设计之美的同时,将传统买花过程化繁为简,即看即插。希望以花话为契机,让每一个人在自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与植物相关的可能性。

三把扫帚The Three Broomsticks

三把扫帚酒吧位于霍格莫德村,提供黄油啤酒、蜂蜜酒、红醋栗朗姆酒、紫罗兰水以及加冰和伞螺樱桃糖浆苏打水。

ON THE ROAD

2020年4月份开始策划,5月12日正式出摊。店铺只有0.5平方米 ,成都最小咖啡馆。穿梭在成都大街小巷卖咖啡,只卖4种咖啡,还有独创新疆味儿咖啡。两个90后新疆男生,是老板也是店员。想把咖啡带到更多人身边,让咖啡与生活融入在一起。

提一盆走

取悦自己很简单,几盆花草,一束微光,生活的兴致就来了。平凡的生活里没有那么多诗和远方,在自己的小家里,种种绿植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把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替换成花花草草,眼中存在美好,心中是非就少。世间太过喧嚣,不如与草木低语,提一盆温柔时光给自己,美好自此新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