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县官的身边为什么都配个师爷?他们到底是干啥的?_师爷_刑名_账房

在一些古装影视剧中,县衙里的官老爷身边都会跟着这样一位头戴圆帽,长得尖嘴猴腮,说起话来尖酸刻薄的师爷。

经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的渲染,这些县衙里的师爷大多为负面形象。那在真实的历史中,古代的县老爷身边都会配个师爷吗?这个师爷到底都干些啥呢?

一种古代的特殊职业

如今只要一提起师爷,大家都会想起鲁迅先生的老家浙江绍兴盛产这种职业。

其实,师爷在古代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用如今的话来说,相当于古代县令或者官老爷的私人顾问。

这种职业服务于官府,没有任何官衔,更不在政府体制之内,工资钱粮由私人发放。

师爷只接受雇主的安排,其行为对雇主负责。

师爷这个职业最早可追溯于春秋早期,至战国时期,各贵族王君纷纷招募幕僚。

著名成语“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毛遂,乃赵国平原君门下食客,食客就可以看成是幕僚,也是师爷这个行业的雏形。

展开全文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诞生并发扬光大。到了明代,科举制发展到顶峰,能够考中进士踏上仕途,出人头地者毕竟是少数。

许多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者,于是被迫放弃学业。有的又无法轻易舍去十年寒窗苦读累积下的知识,只好帮人写写画画。

在这些“不辱家风”的职业当中,师爷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官老爷。虽然没有政府的编制,但干得好的将来同样能出人头地,钱财地位滚滚而来。

所以,师爷成为当时自觉仕途无望的读书人眼中的热门职业。

师爷,这一特殊职业的全盛时期为明末清初。当时一名普通地方官吏通常要招募不少于三位师爷,帮助自己处理政务。

聘请师爷之前要备好关书,亲自送往对方家中。一旦双方达成雇佣关系,师爷就是雇主的亲信,官员会视师爷为自己的左右手,对其委以重任。

因为师爷办的一些事情都是官府内重要的公务或官员的私事,手中掌握相当一部分权力。不找到可靠之人进行托付,那些官老爷恐怕寝食难安。

到了清朝末年,随着中西交流日益频繁加深,传统师爷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洋务运动”爆发后,著名的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向皇上请奏,呼吁改革师爷制度。被朝廷采纳后,师爷的体制于历史中就此终结。

那师爷具体做什么呢?

前面简单提及过,师爷类似于战国时期的幕僚食客,在古代协助中官员进行政策谋划、开展调查研究处理政务的私人顾问。

手上虽没有丝毫权力,但在高度集权,讲究人治的传统社会,师爷非常吃香。

由于其工作性质和岗位的特殊性,师爷已经成为官僚机构特殊且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职能逐渐明确细化。

到了清朝,官府内出现了五种负责不同工作职能的师爷。

第一,钱谷师爷

明清时期,税收是地方州县衙门的一项要务,若是管辖区域有山川河流,地方官还得负责税银、漕粮的征收、保管、解送等事务。

涉及钱财一事,地方官自然非常重视,他们根本不会放心其他人来插手。

所以地方州县长官都需要选用自己信得过的人帮助其调度、监督、核算财政税收事务,钱谷师爷就恰恰充当了这一角色。

钱谷师爷从事的事务既广且杂,包括:接收交代、奏销钱粮、门牌清册、地丁人口、乡饮酒礼,等林林总总几十项,简直比如今的“金牌会计”还要能干。

由于钱谷师爷的事务琐碎繁杂,为了避免自己被蒙在鼓里,起到相互监督,官员往往聘请两位钱谷师爷,或再请一位“征比师爷”,专门负责征税事务。

第二,刑名师爷

刑名师爷主要负责帮助官员批示呈状、分析口供、引用法律条文,对协助官员办案起着重要作用。

如同现在的法学院相当难考,律师的专业性远超其他职业一样,刑名师爷可不是一般读书人就能胜任的。

首先就得熟读相关律法,对成千上万条律例了如指掌。

尤其是明代确立了“逐级复审制”,对于杖责一百以上的案件都要经过府、省按察使司、巡抚总督、刑部的层层复审。

负责一审的州县长官提出的判决意见如果不准确,遭到上述任何一级的“驳回”,就会在政绩上留下污点,影响考核结果。

因此,刑名师爷是所有师爷种类中地位最高,待遇最好的。他们负责的工作也是最辛苦,同时也是最不容许出差错。稍有马虎,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三,书启师爷

州县长官日理万机,为了减少些工作量,偷些懒,他们会出资聘请一位或多位起草公文的幕友,这就是书启师爷。

书启师爷不仅要起草公文,还要为长官写请安禀帖。因为工作量不大,加上难度不甚高,书启师爷相较于刑名师爷、钱谷师爷轻松不少,但报酬也较少。

第四,账房师爷

账房师爷是主管官员内宅“小金库”的会计人员,同时负责给官员的仆役,外衙的衙役发放工资。

账房师爷和钱谷师爷不一样,账房师爷管的是私人账目,钱谷师爷管的则是公开的财政账目。

在某种程度上,账房师爷比钱谷师爷更能得到雇主的宠爱,渐渐成了官员不可或缺的角色。

第五,挂号师爷

挂号师爷主要职责是负责登记、汇总、分发出入内衙的各道公文,以及准备登记、摘录文件要点的簿册。

除了汇总分发、登记摘要外,挂号师爷还要提醒州县长官每件公事的处理时限,督促有关人员加紧办理。

古代师爷的具体工作职能大概就细分为这五种,从中也不难看出封建社会官府体制的落后腐朽。

在讲究人治高度集权的古代,地方长官手中权力过于庞大和集中。为了更好地敛财,向上攀爬,他们就得聘请各种不同的师爷。

师爷能为雇主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上到处理政务,下到管理私人账目,即为“钱权两把抓”。

能遇上几位工作熟练,且忠心耿耿的师爷,官员升迁速度也会有所提高。如此一来,官老爷们自然就离不开这些私人顾问了。

参考文献:[1]许圣义,许昌浩.无幕不成衙:古代衙门师爷[J].书屋,2020(05):51-57.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