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来一次中国,变数远超预料,西方崩溃的苗头,日本先发现了_美国_中国_日本

据《日本时报》报道,日本原想借G7峰会对中国施压,让中国以西方国家期望的方式,参与解决俄乌冲突等系列问题。但马克龙在《政治家》和《回声报》发表的讲话在欧洲掀起轩然大波后,也影响了日本原本的部署。

【消息来源日本时报】

马克龙表示,欧洲最大的危机在于过度依赖美国,导致无法实现战略自主。与此同时马克龙还肯定了,台湾属于中国这一事实。并表示欧洲盲目追随美国的对台政策于欧洲无益,而这其实也是呼吁欧洲建立战略自主的一部分。而日媒担心,马克龙的表态,会让西方政治集团内部的分歧,日益明显,最终无法面向中国建立一个“统一战线”。

不过,日媒的报道,多少有夸大其词的嫌疑。但从长远来看,中美国际影响力的此消彼长,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确实会让西方以美国为核心的集团,向心力不断下降。当分歧大于共识时,就是总崩溃的时刻。而作为其中最反华的一员,日本已经发现了这个端倪。

【日本发现西方瓦解端倪】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美国际影响力的此消彼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在全球治理中的参与程度。秦刚外长上个月在记者会上做出表态,称中国将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可以看作是决心。

展开全文

而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基本涵盖了当前国际形势下,大部分国家的重点关切,则可以看作中方参与到全球治理的主要纲领。

不难看出,中方正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全球事务中来。比如就和平解决俄乌冲突,中国保持中立立场,致力促和劝谈。提出先停火,再和谈也是为了保障多方的利益。而面对中东地区,在中国斡旋下,促成伊朗与沙特复交已成外交佳话。伊沙和解及其连锁反应,也带起了海湾地区的和平之风。查阅近期海湾地区的新闻,我们可以发现,叙利亚正在为重回阿拉伯世界努力,伊朗也停止向也门胡塞武装组织提供武器。沙特和阿曼计划与也门胡塞武装展开和平会谈,也门政府也正与胡塞武装商讨交换俘虏。

【胡塞武装组织接待沙特代表团】

但反观美国的行为,面对俄乌冲突,不想着缓解危机,以防风险外溢,反而直接对乌克兰展开军事和经济援助,并敦促更多的盟友参与到其中,生怕冲突结束得过早,影响到自己在该地的战略布局。

而面对中东,采用的主要策略也是以煽动地区冲突,换美国自身利益为主。综合美国的行径,我们也能意识到,美国不但在全球治理中是缺位的,甚至还四处煽风点火,搅乱地缘局势。长远来看,美国的行为很难对当地产生正面积极反应,也让自己极力对外塑造的国际形象越来越缺乏说服力。

其次是经贸方面。在当今多边经贸合作中,去美元化隐隐然成为国际共识。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握有美元霸权,却把货币体系,当成了辅助长臂管辖、钳制其他国家的金融武器。

比如美方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直接导致俄罗斯外汇主要货币被冻结,而俄罗斯被排除在美元及欧元支付体系之外,也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针对美国的制裁,俄罗斯也宣布不再持有美元。

除了直接制裁,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用持续加息对冲本国通胀高企,也给不少依赖进口或将美元作为主要外汇储备的国家带来了影响,相当于风险转移。美元利率的变化导致这些国家货币贬值,而当物价水平与收入水平差别过大的时候,也容易引发社会问题,从而给当地带来安全风险。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可能给其他国家带来风险】

为了缓解美元带来的影响,不少国家开始在对外贸易中采用本币结算。以中国现在的对外贸易体量,虽然短期内人民币影响范围有限,但这些可以通过交易伙伴的提升而改善。巧的是,马克龙访华前,中国与法国完成了首笔以人民币结算的液化天然气交易。中国与巴西也达成相关协议,在贸易中不再使用没用,改用本币结算。

第三点在于整体外交体系的区别。前面提到过,当西方集团内部分歧大于共识,就可能导致体系的崩塌。目前,美国凝聚共识的方式,是把中国炒作成集体的假想敌。但这种策略,能加以应用并奏效的场合,正不断减少。

而美国发布的《通胀消减法案》,行贸易保护之实,损害了盟友的利益。美国的这种行为也在加速消耗自己与日俱减的政治影响力,当美国在盟友间的政治信用持续走低,分歧自然产生。

【 《通胀缩减法案》多少有些损人利己】

再看中国,中方这边,广交朋友,不树敌,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严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坚持了这么多年后,国际社会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中美外交风格的差异所在。

总结一下,中美国际影响力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消长趋势,是因为靠美元和武力展开压制的行为已经靠不住了,而世界的发展是动态的,其他国家不可能一直处于不发展的状态。当多极格局已是大势所趋,多边框架成为普遍诉求,美国所代表的单边主义自然难以维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