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先是留学苏联,然后币制改革,重用李登辉则成为最大败笔_蒋介石_蒋经国_苏联

2014年,《北平无战事》可谓刷爆荧屏,先后囊括了“国剧盛典最佳电视剧”、“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金鹰奖优秀电视剧”等殊荣。而且,收视率也相当的出彩,真正达到了既叫好又叫座,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佳作。

剧中,面对国统区的经济形势,潜伏在国民党空军的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同志周璇于各方势力,最终保住了中央银行北平分行存储的黄金白银和大量外汇。同时,由董勇饰演的曾可达代表“太子党”蒋经国的势力,坚持币制改革和“打老虎”,成为国民党各个派系中的一个异类。

问题来了,难道蒋经国不清楚币制改革无法实现吗?难道蒋经国不清楚“打老虎”无法实现吗?事实上,他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之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完全就是为了向父亲蒋介石证明自己的“忠诚”和“能力”。历史上,父子之间曾经产生过极其严重的裂痕。

1910年4月27日,蒋经国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生母是毛福梅。由于蒋介石长年在外进行民主革命,而且对与毛氏的包办婚姻也非常的淡漠,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在老家的祖宅生活,与父亲的接触很少。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蒋翊武和孙武等人在武昌率领新军起义,最终占领武汉三镇并且建立了湖北军政府。此后,蒋介石也积极协助陈其美在上海组织起义,以实际行动投身于辛亥革命。

展开全文

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被迫再次流亡,在日本东京宣布成立中华革命党继续从事反袁斗争。而蒋介石则长期留在上海,还与青帮大佬黄金荣与杜月笙等人交往密切。

1916年,蒋经国进入奉化武山小学读书,之后又转入了上海万竹高等小学。袁世凯在四面楚歌下黯然离世后,蒋介石的地位也是逐渐看涨,于1924年安排儿子进入上海浦东中学就读。

1925年初,上海和青岛等地的日本纱厂工人为提高工资而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结果却遭到了血腥的镇压。在共产党的积极领导下,包括工人、学生和市民在内的各个阶层都大力声援,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5月22日,上海各界为顾正红举行追悼会,在公共租界遭到了巡捕的阻挠,还有四名学生被捕。到了5月30日,学生联合会再次集会并在租界内游行讲演,要求释放被捕的学生。结果,英国巡捕不仅武力驱散了示威的人群,还枪杀和拘捕了上百名的学生,史称“五卅惨案”。

在孙中山“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旗帜下,作为热血青年的蒋经国自然也参加了“五卅运动”。而且,他还因为多次参加游行集会而遭到了学校的开除。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为了建立忠于革命的武装力量,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史称“黄埔军校”。蒋介石虽然成为了军校的校长,但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并不高,甚至连中央委员都不是。

为了取得苏联方面的支持,蒋介石不仅鼓励儿子继续参加学运,而且还同意他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5年10月19日,蒋经国以“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扎洛夫”为化名,与冯玉祥之子冯洪国、于右任之女于秀芝和叶楚伧之子叶南等20多人一同踏上了前往苏联的邮轮。

中山大学是苏联方面为了纪念孙中山而专门设立的,目的就是为国共两党培养年轻的革命人才。出于因材施教的目的,学校采取了小班教学制,主要课程除了俄文以外,还有中国革命史、苏联革命史、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军事指挥学、马恩著作和列宁著作等。在蒋经国的日记中,他这样回忆:

红场的大钟很响亮地打了七下,克里姆林宫城上的天色渐渐发出红光,40多个中国青年男女,整整齐齐排在莫斯科大教堂面前上早操。

当时的苏联,各种物资也十分的匮乏,但还是格外照顾这些中国留学生们,基本上保障了充足的面包、鸡蛋、肉类和牛奶。在此期间,蒋经国与冯玉祥的女儿冯弗能情投意合并且结为了夫妻,还与共产党人邓希贤(邓小平)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26年1月,广州举行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的代表共有256人。在选举中执委时,有效票总数为249张,蒋介石居然得票248张,以最高票数成功当选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突然宣布戒严,不仅出兵逮捕了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而且还扣留了中山舰及其他的舰只。之后,又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寓所,更驱逐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所有共产党员,史称“中山舰事件”。

对于这种公然破坏国共合作的反动行径,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都主张坚决斗争。但是,在陈独秀右倾路线的妥协下,蒋介石竟然毫发无损。之后,他率领北伐军连战连捷,先后击溃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一步步逼近了上海,声望随之急剧上涨,美国《时代》杂志甚至形容其为“孙中山之后新升起的太阳”。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以“分共”为名在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还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史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此为标志,他公开走到了革命的对立面。

惊闻此事,远在莫斯科留学的蒋经国立即在中山大学登台演讲,公开谴责了自己的父亲。之后,他更在塔斯社发表了一份脱离父子关系的公开声明:

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死了!他已走向了反革命,并且是工人大众的敌人。蒋介石曾经是我的父亲和革命朋友,现已走向了反革命的阵营,已经是我的敌人了。

凭借坚定的意志和革命的态度,蒋经国获得了苏联方面的认可,并未受到明显波及。1927年,他成为首批加入“托洛茨基组织”的中国留学生之一,也成为了一名意气风发的激进派战士。

在斯大林的反击下,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而那些拥护他的中国留学生们也被遣送回国。由于身份特殊,蒋经国被滞留在了苏联,还不得不与自己的妻子离婚。

1930年,蒋经国进入莫斯科狄纳莫工厂工作,而父亲蒋介石却在中国接连发起军事“围剿”,父子二人早就渐行渐远渐无书。凭借出色的表现和坚定的态度,他终于成为了联共(布)的预备党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悍然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蒋经国显得极为痛心,多次抨击“攘外必先安内”就是彻头彻尾的卖国求荣。

因为被人举报和告发,蒋经国成为了美国间谍的嫌疑分子,被流放到乌拉尔机械厂接受改造。1934年,他在这里结识了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也就是日后的妻子蒋方良。

芬娜的成分很不好,是出生于叶卡捷琳堡的沙俄贵族后裔,在乌拉尔机械厂同样也是接受改造。由于靓丽的外形,她引起了全厂所有男人的关注,甚至还遭遇过醉汉的调戏,只有蒋经国仗义出手相助。

从此,命运和境遇相近的两个人逐渐走到一起,于1935年3月15日在西伯利亚地区登记结婚。婚后,芬娜为蒋经国诞下了第一个儿子埃里克,也就是蒋孝文。

1936年12月,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之间结束了敌对状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开始初步形成。受此影响,心情大好的斯大林将蒋经国召回莫斯科,不仅亲自接见了他,而且还准许其携带妻小返回中国。

1937年3月17日,蒋介石得知蒋经国即将归国的消息,内心很是高兴。虽然儿子经常与自己隔空叫板,甚至还登报脱离父子关系,但毕竟是唯一的骨血。

4月12日,蒋介石接到蒋经国的来电,表示自己已经离开海参葳乘船回国。几天后,随着一家三口抵达杭州,他反而有些犹豫了,真不知道该如何与这个被“赤化”的儿子见面,经冯玉祥等人的劝说才下定决心。

当看到泣不成声的儿子,看到英俊帅气的混血孙子,看到战战兢兢的洋儿媳,蒋介石最终原谅了他们。据解密的《本月反省录》记载:

经儿由俄归家,一别十二年,骨肉重聚,不足为异,而对先妣之灵可以告慰。

之后,蒋经国带着妻小一同回到奉化的溪口老家去拜见生母毛福梅。在毛氏的坚持下,他们还按照中国传统补办了一场乡土气息浓厚的婚礼。

为了培养儿子,蒋介石不仅授予其少将的军衔,而且还安排前往江西担任第四区督察专员。任职期间,蒋经国表现得非常卖力,积极推行了禁烟、禁赌、禁娼、禁贪、肃匪和反腐等运动,得到了父亲的嘉许。

在赣南任职期间,蒋经国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政治人物,也了解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和纷争。1944年,他被任命为三民主义青年团组训处处长和青年军编练总监部主任,开始积极物色和培养忠于自己的青年干部,《北平无战事》中的曾可达等人皆出自于此。

抗战胜利后,蒋经国因为长达12年的留苏经历而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协助宋子文前往苏联进行谈判。1945年6月30日,斯大林出面接见了他们,但只是进行了十几分钟的礼节性会面,临别时还送给他一把苏制冲锋枪,暗示其背叛了曾经宣誓效忠的苏共。

面对苏联和美国的双重压力,国民政府只得在斯大林承诺尊重东北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在军事和经济上援助中共后,同意外蒙古“独立”。1945年8月14日,王世杰代表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外蒙古,条约中这样提到:

兹因外蒙古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当承认外蒙古独立,即以其现在之边界为未来两国边界。

1946年6月26日,随着蒋介石完成一系列的战前准备工作,国民党毫不犹豫地撕毁了墨迹未干的“双十协定”。以全面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还在冀东、晋南、热河、察南、辽南、苏皖边和鲁西南等地展开了军事进攻,全面内战由此开始。

随着美援的减少和战场的溃败,国民党的币制改革已经成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经济几乎崩溃的局面,蒋介石不顾宋子文和张群等人的反对,执意于1948年8月颁布了《金圆券发行办法》,执意进行币值改革,规定普通民众不得拥有黄金和美元等硬通货,规定金圆券与黄金直接挂钩。

之后,形形色色的“大老虎”纷纷亮相,通过手中的特权囤积居奇和聚敛财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崩溃。在此背景下,蒋经国主动请缨空降上海进行经济管制,还与孔宋集团发生了正面的冲突。

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已经被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逼到了角落,在下野前积极布局后路,任命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任命蒋经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

蒋介石黯然下野后离开南京,回到了自己的溪口老家进行“蛰伏”。不过,他仍然是国民党的总裁,仍然牢牢掌控着军队,只是处于一种“隐而不退”的状态而已,严密关注着局势变化。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湾复行总统职权,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变动。为了继续培养蒋经国并且实现交接,他安插其在军队和特务中任职,逐渐与陈诚这个名义上的“二把手”交恶。

1963年12月,蒋介石逼迫陈诚辞职并且任命严家淦这个没有根基的“学院派”继任行政院长。第二年,严家淦提名蒋经国为政务委员并且兼任“国防部”副部长,之后接任了部长。

1975年4月5日夜,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而在台北的士林寓所。此后,严家淦成为了名义上的继任者,但台湾的党、政、军大权都已经牢牢掌握在了蒋经国之手。

1978年5月,识时务知进退的严家淦主动请辞,蒋经国如愿以偿成为了地区领导人。之后,他大幅度降低了“反攻大陆”的调门,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始终反对“台湾独立”。

在其主政台湾期间,大量启用台湾本省籍官员,逐步开启了台湾政治民主化之路。但是,他在选人用人方面明显不及父亲蒋介石那般老辣,竟然没有看清李登辉的伪装面目。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猝然病逝,李登辉终于爬上了最高领导人之位。之后,他暗中联络并指使民进党在高雄和台北等地大搞清除蒋家影响的活动,大搞清除“一个中国”的活动,纵容台独分裂势力不断坐大直至击败国民党夺取政权。

蒋经国在台湾执政13年,期间的功过是非不能一言以蔽之,后世自有公正的评说。但是,他晚年贸然提拔李登辉作为自己的继任者,无疑是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错误,为祖国统一大业增添了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文史不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