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至乐山:海棠香国识海棠,他乡海棠再好,终不及初识姝丽_海棠_海棠花_张先

“海棠香国”一词出自宋人沈立的《海棠记》:“大足治中,旧有香霏阁,号曰海棠香国。”,南宋著名地理学家王象之《舆地纪胜》里的《静南志》也记载:“昌居万山间,地独宜海棠,邦人以其有香,颇敬重之,号海棠香国。”

“海棠香国”原指古代昌州,如今在重庆市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一带。如今,四川省乐山市也将“海棠香国”作为了自己的文化名片。

早年读词,读到宋代·佚名《戏赠张先》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当时看到“一树梨花压海棠”还不大能理解,等到认识了海棠花,才知道这首诗为啥叫《戏赠张先》。张先是个老色鬼,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天圣八年(公元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病逝,年八十八岁。

据两宋之交的杨湜《古今词话》记载,张先曾眷恋一尼姑,庵中老尼看管甚严。该尼姑每卧于池岛中的一小阁上,以俟夜晚与张先相会。临别,张先赠《一丛花》词。南宋范公偁《过庭录》:张先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一时盛传。欧阳永叔(欧阳修)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日:“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词是不错: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远,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但正因为词很好,导致千古流传,张老色鬼的罪业就更重。这倒也符合《易经》的辩证思想,很多时候名气大不见得是好事。比如李易峰如果是个十八线小明星,他那个事引发的关注就不会那么大,他也不会那么惨。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正法念处经》中所言不虚,那么老张八十八岁命终之后,应该以邪淫出家人的业报堕落在阿鼻地狱中,阿鼻地狱中出来,如今多半还在做畜生,畜生痴心深重,等再得人身,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展开全文

此外,据传张先在八十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宴上,张先春风得意赋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苏轼也即兴附上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后来此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

东坡性格幽默,倒也干得出来。那个时候,女子地位不高,穷人家的女儿更是成为富人的玩物,甚为可悲。但即便到了今天,文明进步,但为了钱财甘做小三者也不少,由此可知,即便同为人类,境界还是有别,业报不同罢了。

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苏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按照佛经的说法,这是其往昔善业持戒功德所致,轮回之中,可能上一世还在做天人,享受无量天福,下一世就堕落在地狱中,这就是为啥佛家认为“三界不安,犹如火宅”的原因。

我是见过海棠花的,但却不认识。我少年时写的句子,有提及海棠花。

其一:往生事过,流年错,纵然花雨千年,心事重楼,又,凭谁述说。无语话当年,休要道从前。从前缘已尽,流光梦经年。经年心有语,经年人不眠。而今海棠花事了。望君重结他生缘。

其二:《别后》 别后闲情多少?我不知,你不晓。每逢临风对月,心事难了。谁将半眼回眸,添成嫣然一笑。眼看数缕情丝,化作满世纷扰。罢了、罢了、明日海棠花老。

正所谓写得却不识得,我是到了乐山,才知道海棠花的颜色。一查资料,才知道重庆的永川,大足,荣昌都以棠城自称。古昌州海棠独香,在唐代已经盛名远播。

其记载最早见于唐朝的《百花谱》:“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土人珍为佳果。”说的是昌州海棠不但独具异香,还有美味“佳果”。

但他乡海棠再好,终不及初识姝丽。我认出来的海棠在乐山呀。

文图:陈亨

编辑:陈希

编审:邹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