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捷达远去了吗?_捷达_甲壳虫_民生

相形之下,捷达似乎渐渐远去。所以,提出捷达的空间还有多大,不只是指市场的基盘,还有文化的空间。

捷达远去了吗?

撰文/颜光明

捷达还有空间吗?

日前,聊起捷达,提出此问,似乎很难回答。

这是基于捷达作为品牌独立之后的观察所产生的印象:唯下,难以唯上。

不过,跳出原有束缚,偏于娱乐,打年轻牌,走时尚路线。捷达反而活得轻松和自由了,而不是一味地 “民生”和“使命”,有了成都人的潇洒。

四年前,捷达在狼堡宣布独立。德方明确表示,要把捷达打造成“中国的甲壳虫”。中方响应,做大基盘,发挥存量优势。不论中外打的是怎样的算盘,彼此都把捷达当作“民生车”,复制甲壳虫,做大品牌影响力是一致的。

这能如愿吗?

四年来,“中国的甲壳虫”已被修订,改为“美好生活,一路捷达”。方脑袋不得不尊重现实,“长春捷达”也成了“成都捷达”。定义缩小,下沉代步,市场也以地产为主,局限西南一隅。

据此,捷达独立之后,“符号原点”并没有强化,“文化个性”也没形成,倒是合资优势在弱化,地缘特色却在增强。

不过,捷达在成都倒是很有主场意识,不只是出租车,还有市民的接受度。尽管如此,还是被淹没,还不及自主品牌。这就有点尴尬。

看来。捷达是做不成“中国的甲壳虫”了,“民生车”也轮不到捷达,因为自主品牌中有很多车型都已跨过了“民生”,进入“国民车”序列。新一轮汽车的浪潮已进入新能源时代,智能电动数字化。

相形之下,捷达似乎渐渐远去。所以,提出捷达的空间还有多大,不只是指市场的基盘,还有文化的空间。

这是时代之问。谁又能回避的了?

2023.2.10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